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朝天人大网 朝天政府网 朝天政协网 朝天政法 微朝天 书记信箱 朝天电视台 建言献策 在线投稿
要闻 部门 乡镇
图片 视频 发布
工业 农业 城镇
旅游 投资 商务
民生 管理 安全
政治 生态 网信
文学 书画 音乐
体育 摄影 拍客
思想 组织 作风
制度 廉政 理论
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政务要闻>>朝天要闻>>正文
分享到:

“千里嘉陵第一漂”在四川朝天开启 25名队员10天后将漂到重庆

时间:2020年10月26日 17: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阅读:

图为“千里嘉陵第一漂”开漂仪式现场。 苗志勇 摄

中新网广元10月26日电 (苗志勇)千年古蜀道、千里嘉陵江。26日上午10时,在川陕甘结合部的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3艘漂流艇载着25名专业漂流队员从位于明月峡古栈道北码头慢慢下水,正式拉开了“千里嘉陵第一漂”活动序幕。队员们将在嘉陵江上乘风破浪800多公里,历时10天探险漂流到嘉陵江流入长江处的重庆市朝天门。

图为3艘漂流艇载着25名专业漂流队员从明月峡古栈道北码头下水嘉陵江。 苗志勇 摄

据介绍,这是嘉陵江上首次开展的科学考察漂流探险活动,以千里嘉陵江作为载体,从生态环境、人文历史等方面进行全面科学漂流考察。

嘉陵江是长江流域面积最大的支流,全长1345公里,承东启西、贯穿南北,是连接陕、甘、川、渝4省市的水上交通大动脉。嘉陵江发源于秦岭北麓的陕西省凤县代王山,流经3个省、1个直辖市。嘉陵江拥有8000年的流域文化,是西部地区互联互通以及连接中原、华东华南的黄金水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巨大,在人文发展中沉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广元市朝天区是嘉陵江四川段的北部起点,重庆市渝中区朝天门是嘉陵江进入长江的交汇点,两地同名,共同见证了古老中华文明在嘉陵江流域发展的历史变迁。

3艘漂流艇载着25名专业漂流队员离岸正式开启了“千里嘉陵第一漂”。 苗志勇 摄

一条嘉陵江,两头都“朝天”。据了解,本次漂流由广元市朝天区发起,起于广元市朝天区明月峡古栈道景区,止于重庆市渝中区朝天门码头,全程841.8公里。按漂流行程计划10天完成,全程将在朝天区明月峡、昭化区昭化古城、苍溪县、阆中市阆中古城、南充市仪陇县、南充市顺庆区、广安市武胜县、合川区云门镇、重庆市沙坪坝区磁器口古镇、重庆市渝中区朝天门码头10个地点上岸停靠,11月4日将在重庆市渝中区朝天门码头上岸。

此次漂流活动10天10城全线漂流,共25名队员参加,年龄最大的66岁,最小的18岁,其中有部分人参加过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雅鲁藏布江漂流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漂流。其中,今年18岁的贺江龙来自四川旅游学院,今年大二,对这次漂流很开心也很期待。今年66岁的李宏是四川省科学考察与探险协会副会长,曾徒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漂流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

3艘漂流艇载着25名专业漂流队员漂向重庆市朝天门。 苗志勇 摄

“今天我们有幸组织一支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对嘉陵江进行科学漂流考察,也是有史以来嘉陵江上首次开展的科学考察漂流探险活动,我们将以千里嘉陵江作为载体,从生态环境、人文历史等方面进行全面科考。”“千里嘉陵第一漂”活动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队长刘文泉表示,将不惧任何艰辛保证顺利、安全的完成此次科考任务。

“嘉陵江不同于长江和雅鲁藏布江漂流,嘉陵江以河弯曲流为主,同时有很多水坝,它漂流的特点以耐力划船,每人每天要划一到两万桨,没有急流险滩,以休闲观光体验为主,我们也想探索漂流能不能适合更大众参与,水上运动与嘉陵江沿岸风光结合,成为嘉陵江一张新名片。”亲历1986年长江漂流和雅鲁藏布江漂流的杨勇也将参与此次漂流。

“本次活动集科考探险、摄影采风于一体,是一次亲近江河山川的回归之旅,是一次探寻巴蜀文明的传承之旅,更是一次深化交流合作的创新之旅。”在开漂仪式上,广元市朝天区委副书记、区长伏玉琼说,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嘉陵江沿线城市进一步凝聚共识、加强交流,深化合作、扩大开放,携手推动嘉陵江流域生态发展、绿色崛起,推进嘉陵江流域文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努力将嘉陵江打造成践行“两山”理论示范带、转型升级示范带。

“漂流期间,将通过直播、图文、视频等方式全方位、多视角、行进式展示从朝天城到朝天门的嘉陵江沿线各地悠久的历史文化、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风土人情,同时组织相关专家、学者深入当地开展考察调研活动。”广元市朝天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国章介绍,漂流队员上岸停靠期间,沿江的县区将组织漂流队队员同当地民众开展民风、民俗、社会发展等内容的摄影采风活动。(完)

上一条:嘉陵江文化旅游线路产品集中推介会暨2020嘉陵江文化产业联动发展高端峰会在我区召开
下一条:2020年1-10月预算动态监控系统运行情况良好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热门图文
 热点新闻

广元市朝天区融媒体中心  电话:0839-8621937  邮编:628012
举报邮箱:gyctrm@126.com   举报电话:0839-8625602   
蜀ICP备13022682号-1  川公网安备51081202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