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朝天人大网 朝天政府网 朝天政协网 朝天政法 微朝天 书记信箱 朝天电视台 建言献策 在线投稿
要闻 部门 乡镇
图片 视频 发布
工业 农业 城镇
旅游 投资 商务
民生 管理 安全
政治 生态 网信
文学 书画 音乐
体育 摄影 拍客
思想 组织 作风
制度 廉政 理论
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政务要闻>>朝天要闻>>正文
分享到:

麻柳刺绣——针尖上的人生归宿

时间:2015年04月26日 17:14   来源:四川文明网   阅读:

  胡永蓉是麻柳刺绣的传承人之一,四川省级工艺美术刺绣大师。

  四川文明网广元讯(文/周林 王露 图/蒋雨洹)遥望江面汽笛声悠悠,近看针尖流转似倾诉。广元皇泽寺阁楼上,“秀女”胡永蓉正沉浸锦绣世界,翻转着手指尖的绣花针,幻化出一个个光与影的结合。

  胡永蓉是四川省级工艺美术刺绣大师,作为麻柳刺绣的传承人之一,刺绣就是她的人生。黄昏映照,只见她手中飞舞的彩线,色泽倍加耀了眼,飞针、走线,娴熟而丝丝入扣,轻巧的技法,犹如优雅的舞蹈,女红之巧,十指春风。

  传承是责任,刺绣是人生

  “姑娘会架花,不愁找婆家。”在四川省广元市麻柳乡,人们把刺绣称作“架花”。“架花”是麻柳刺绣中最基础、最传统的一种针法,麻柳姑娘从四五岁开始跟着母亲、奶奶学习“架花”,到出嫁之前便掌握麻柳刺绣的各种针法技巧。在当地,评价谁家姑娘贤惠与否,首要条件是“针线”,其次才是“人品”“茶饭”。因而,“针线活儿巧不巧”至今仍然是麻柳地区男女青年恋爱、联姻的重要条件。

  胡永蓉从小便跟母亲、奶奶学习麻柳刺绣。在过去不会刺绣会被视为不贤惠。

  对于胡永蓉来说,麻柳刺绣已经成为了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人生意义。

  据胡永蓉介绍:“女孩要是相中哪家男孩了,就会送他扎花鞋垫做‘信物’,这就叫‘放定’。男方家有多少人,女孩在出阁前就得绣多少双鞋垫、多少双鞋,叫‘绣嫁妆’。除此之外,床罩、铺褡、桌帷这样的大件嫁妆,从小就得开始准备。”

  皇泽寺是广元市的著名景区,在这个游人络绎不绝的地方,麻柳刺绣拥有半个纪念品展厅。“在这里拥有一席之地,对麻柳刺绣而言非常重要。它可以让更多外来者与麻柳刺绣文化近距离接触。”胡永蓉身边的秀兜里摆放着她的众多绣品,香包、鞋垫 、围腰……一件件流淌着古老传统技艺的作品惟妙惟肖。胡永蓉很珍惜在展厅上班的机会,她告诉记者:“上半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下半辈子要在麻柳刺绣中找到我的人生的意义。”

  麻柳刺绣第一次走出麻柳乡是在1982年,由广元文化馆出面带着众多麻柳刺绣作品到成都、绵阳等地参加四川省民间艺术展。“那个时候麻柳人一听要把这些生活中在普通不过的东西拿去展览,都特别激动,最后精挑细选了4000多幅。”原四川省委书记杨汝岱曾在观看麻柳刺绣后,赞扬:“广元山乡有这么多民间艺术家真了不起,要给她们找出路,与外贸挂勾,使她们富起来。”

  胡永蓉也因自己的坚持获得了许多工艺大奖。

  麻柳刺绣,目前处于慢工出细活的状态,只能小规模生产,还没有进入市场的能力。以至于在2013年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虽然麻柳刺绣展厅吸引了近万人参观,展品最后还一举夺得了非遗节“‘太阳神鸟’最佳展览奖”的桂冠,许多观展客商也当场表示合作意向,但他们却只能婉拒。

  据调查,1984年,麻柳乡全乡3000多名妇女中善刺绣的有1300多人,其中被誉为“巧姑娘”的有270多人。而目前却只有350余人可以绣制麻柳刺绣,能够熟练掌握麻柳刺绣的各种技法、针法,并能绣出好的作品不足30人。

  “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刺绣,出去打工挣大钱,而我最终坚持了下来,完全是心中怀有一种对麻柳刺绣的那份一般人不能理解的情结。”胡永蓉认为,麻柳刺绣这一技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她有责任传承。

  艺乡出秀女,传承行必至

  除了“架花”外,麻柳刺绣还有着挑花、扎花、串花、游花、补花、滚边等绣法。对另一位麻柳刺绣的“重量人物”张菊花来说,这些都是她的“看家本领”。张菊花今年38岁,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说到麻柳刺绣如今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她笑了笑:“这个‘文化遗产’是麻柳女人用眼睛和时间熬出来的哟。”

  张菊花的曾祖母和外婆分别是清朝和民国时期著名的刺绣艺人,她的母亲严金秀更是刺绣艺人中的佼佼者,十里八乡的人常常慕名而来,只为求一幅绣品。她母亲的《老鼠嫁女》等绣品已被中国民间艺术博物馆珍藏。

  母亲手上随时都有针线活儿,大到被面、小到手绢,花鸟虫鱼,栩栩如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间,麻柳刺绣艺术在张菊花的心里扎了根。8岁时她就拿起了绣花针,11岁便可以独立绣完一双鞋垫,继承于她们家族中的优秀艺术天分逐渐崭露头角。

  麻柳刺绣有深远的历史文化,它作为“文化遗产”是麻柳女人用眼睛和时间熬出来的。

  “小时候因为手指太细,带不上顶针,每一次手指都被针扎得鲜血直流。”张菊花告诉记者,她小时候学习刺绣的过程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血泪史”,那时候由于白天要干农活,刺绣只能晚上在松油灯下进行,“特别费眼力”,绣女一般到三四十岁眼睛就不行了,所以刺绣也是“青春饭”。

  张菊花告诉记者:“麻柳刺绣上的每个图案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有着特殊的意义,寄寓了当地人民美好愿望,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所以从小我就打心眼儿里觉得,这样精美的麻柳刺绣不应该在我们手里断了香火,我一定会坚持下去,一直到眼花了、手麻了,绣不动的那天为止。”

  张菊花也是麻柳刺绣的传承人之一,现在她还担任培训老师,让麻柳刺绣得以传承。

  在麻柳乡中心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中,有着专门的麻柳刺绣特色班,张菊花也偶有到学校上课。“通过教授,孩子们大多能掌握麻柳刺绣的基本技法,但要达到一定水平还得继续努力。”对此,张菊花深感任重而道远。作为麻柳刺绣传承人,张菊花还要担任培训老师,给麻柳乡开展的每年一度的刺绣培训班上课。目前,已经培训数百人。

  “我希望通过我微小的努力,让越来越多的人走近麻柳刺绣、了解麻柳刺绣、喜欢麻柳刺绣,最终拿起针来亲手绣制并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从她恬静的面容和温软的话语里,你能分明感受到,这位初中毕业的农村青年妇女身上,有一种植根于骨血的坚守。

  张菊花14岁的女儿王心萍如今也是小小的刺绣能手,她的手艺也后继有人了,她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麻柳刺绣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一定会世世代代传承与延续下去,并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上一条:朝天区诗词楹联文化蓬勃发展
下一条:我区强力推进地震灾害防御工作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热门图文
 热点新闻

广元市朝天区融媒体中心  电话:0839-8621937  邮编:628012
举报邮箱:gyctrm@126.com   举报电话:0839-8625602   
蜀ICP备13022682号-1  川公网安备51081202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