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朝天人大网 朝天政府网 朝天政协网 朝天政法 微朝天 书记信箱 朝天电视台 建言献策 在线投稿
要闻 部门 乡镇
图片 视频 发布
工业 农业 城镇
旅游 投资 商务
民生 管理 安全
政治 生态 网信
文学 书画 音乐
体育 摄影 拍客
思想 组织 作风
制度 廉政 理论
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政务要闻>>中国要闻>>正文
分享到:

"愧疚之心"能为苦干实干提供精神动力

时间:2017年08月10日 08:51   来源:人民网   阅读: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问心无愧是君子操守。然而,唐朝诗人白居易做官时,看到农民生活艰辛而自己“吏禄三百石”,不禁“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这体现的是古代贤达为官从政的境界。

  对于优秀的共产党人来说,常怀“有愧于民”之心,则彰显的是对人民的敬畏之心与强烈的责任意识。1973年,周恩来回到阔别20多年的延安。看到群众缺衣少食,他十分自责:解放都这么久了,乡亲们的生活还这么苦,是我这个共和国总理没当好,我对不起乡亲们。焦裕禄面对灾民扶老携幼外出逃荒,心情沉重,为不能带领大家战胜灾荒而感到羞耻、心痛。对百姓怀有愧疚之心,很多时候不是因为具体事情做得不够多、不够好,而是因为他们始终把群众忧乐挂在心头,总是希望为百姓做得更多、更好。这份愧疚感的背后,照见的是忧国忧民的情怀,也警示后来者有所作为、造福一方。

  从这种意义上讲,正是对群众的亏欠感,时刻提醒我们不能与老百姓走远。无论是“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敏感心绪,还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日夜操劳,那些常怀愧疚之心的党员干部,正是因为经常惦记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才会多了一些“没做好”的忧虑,多了一份“再出发”的决心。今天,我们要体察群众疾苦,给百姓办些实事,心中就不能不常怀一份愧疚感。

  也应当看到,少数干部不求无功但求无过,手握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而庸碌无为,却全然没有一丝愧疚感、负罪感。有的人是非面前不表态、矛盾面前不敢为、风险面前不愿闯、出现问题不担当,甘做“太平官”“糊涂官”“逍遥官”,令党员干部群体在百姓心中的形象蒙尘。“夫使居高位者而常存愧不称职之心,则其过必鲜”。常以“有愧于民”来鞭策自己,内心“警钟长鸣”,才能防微杜渐、永不懈怠。以公仆之心鞠躬尽瘁,以赤子之心担当为民,就会深深懂得:权力是为百姓服务的责任,而不是享受;职位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岗位,而不是待遇。所谓“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正是这个道理。

  以有愧之心求无愧之境,以忘我工作成就无悔事业,应该成为我们共同的追求。从牛玉儒“工作一分钟、创业六十秒”,到沈浩“为了小岗村发展,哪怕牺牲自己的生命”,再到焦裕禄“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那些铮铮誓言、雷霆行动的背后,本质上是无悔、实干与担当。可以说,愧疚之心映照着为官的境界,丈量着做人的品格,也能为开拓进取、苦干实干提供精神动力。从有愧出发、求无愧结果,这中间也许会经历磨难,也许会面对坎坷,但唯有实实在在地点滴付出,方能以实绩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从而赢得群众的信任。

  常怀亲民之心,常励进取之志,常存敬畏之念,常怀忧患之思。诚如斯,则终能抵达无愧于心的精神殿堂。


  《 人民日报 》( 2017年08月10日 04 版)
 

上一条:为国家发展筑牢人才之基
下一条:准确把握“7·26”重要讲话的五个关键词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热门图文
 热点新闻

广元市朝天区融媒体中心  电话:0839-8621937  邮编:628012
举报邮箱:gyctrm@126.com   举报电话:0839-8625602   
蜀ICP备13022682号-1  川公网安备51081202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