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朝天人大网 朝天政府网 朝天政协网 朝天政法 微朝天 书记信箱 朝天电视台 建言献策 在线投稿
要闻 部门 乡镇
图片 视频 发布
工业 农业 城镇
旅游 投资 商务
民生 管理 安全
政治 生态 网信
文学 书画 音乐
体育 摄影 拍客
思想 组织 作风
制度 廉政 理论
当前位置: 首页>>经济>>朝天文旅>>文旅要问>>正文
分享到:

“养生天堂”曾家山

时间:2012年06月01日 10:24   来源:沧海一粟   阅读:

徜徉在“养生天堂”曾家山

沧海一粟

 

    盛夏时节,热浪袭人。酷热的夏天让人厌倦了城市的烦躁,真想回归自然,逃离都市的喧嚣。不妨把手头工作暂时放下,到川北边缘、川陕结合部的广元朝天曾家山,去感受山风扑面的惬意,来一次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接触,呼吸那来自大山深处的清新的气息,享受神仙般的生活!

    莽莽曾家山似一条长龙盘旋于秦巴南麓。它北倚秦岭,南俯巴蜀,东枕米仓,西接秦地,幅员面积500余平方公里,总人口近6万,是秦蜀白羊古栈道上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川北“小西藏”、“曾家平原”、“溶洞王国”、“石林洞乡”、“养生天堂”,这些美称给曾家山涂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这是一块生态养生的福地。当你在那层峦叠嶂的林海中穿行,置身这天然氧吧之中,你会神清气爽,暑气全无。这里每立方厘米空气中的负氧离子高达2万个至10万个,是城市的100倍到500倍。据科学论证,当每立方厘米空气中的负氧离子达到一万个时,人体的各种代谢活动就显得非常活跃,当达到10万个以上时,就能起到镇静、降压、调节神经、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健康长寿等作用。当你漫步深山幽径之间,那流泉飞瀑之声,鸟语虫鸣之声,风吹草木之声,交织成悦耳动听的乐章,你就会心旷神怡。登上主峰大尖山,仰望天高气清,俯瞰云海涌涛,群峰在云涛中若隐若现,随着云涛涌动,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每当晴日清晨,在高山之巅观日出,那种旭日喷薄而出、缓缓升腾,“朝阳甫出,而山已明”的景象,你就会有豁然开朗之感。这里年均气温12℃,夏无酷暑,“不吃冰棒不要扇,中午睡觉盖被毯”,素有“西部避暑胜地”之美誉。这里又是花的海洋,一年四季都有花儿绽放。特别是入夏时节,这里数万亩杜鹃竞相开放,红、黄、白、紫……五颜六色,争奇斗艳,美不胜收。你置身花海之中,不禁赞叹天公造物之奥妙。曾家山之美,使历代墨客骚人慕名而来,赞美有加。宋代著名诗人陆游曾驻足曾家山下,并写下了《闻杜鹃戏作绝句》这一千古名篇。

    这是一方资源富集的宝地。“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西部生态养生基地”、“省级地质公园”、“四川首批十大消夏旅游度假区”曾家山,山水和美,生态和谐,天人合一,处处呈现出和谐之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有着强烈的环保意识,自觉地保护着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这里是动植物资源富集之地,生物种类繁多,有上万亩南方红豆杉和原始次生林群落,还有黑熊、穿山甲等6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人称“秦蜀生态画卷”,是“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绿色蔬菜等农特产品量大质优、物美价廉,被定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全省最大的高山露地绿色蔬菜基地”,曾家山马铃薯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辣椒、甘蓝、土豆、萝卜、香菇5个农产品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世界级大漏斗”川洞庵、“亚洲第一洞”汉王洞、“天下第一笋”石笋坪,景象万千、声名远播;“世界最短的内陆河”吊滩河、“养生天堂”鸳鸯池,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这里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这是一片钟灵毓秀的圣地。7000年前,先民曾在此繁衍生息,创造了人类远古文明——白羊石器文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舜帝道德文化在这里代代传承,人们至孝笃亲、邻里友爱,到处可见舜帝遗风。先秦白羊栈道及蜀汉文化遗迹历经千年沧桑,古风依然。唐代以来,曾家山又成为佛教圣地。鼎盛时期,仅唐天宝至后晋天福年间兴建的寺庙就达二十多座。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数在曾家东南山修行的本土人士苦乐禅师,他常为当地乡民诊疾,传其佛道高超,力大无穷,涉险如飞,能预知人之休咎。周边两省十二县的善男信女纷纷前来朝拜,形成“灵山千古仰,佛祖万家朝”的盛况。可以说,曾家山的每座山峰,每棵古树,都是一个景观,都有一个故事,都值得你去欣赏,去发现,去吟咏。不管你走到哪里,都会感受到这里的强烈文化氛围。

    特有的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和文化氛围,形成了曾家山人聪慧、忠义、热情、勇敢的阳刚之气,孕育了独特的民俗风情。

    “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麻柳乡,以其古朴的麻柳风情和民间刺绣,享誉中外。相传,麻柳人是由羌族汉化而来。麻柳人喜欢穿绣有精美图案的服装,住“正房配转阁”的吊脚楼;喜欢唱山歌、打锣(鼓)、舞龙狮……淳朴的民风,都与羌族相似。麻柳刺绣,是从祖先开始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手工艺品。麻柳一带,普遍流传着“谁家女儿巧,要看针线好”的说法。麻柳姑娘四五岁开始学习刺绣,到十七八岁便能绣出成套的精美嫁妆。麻柳刺绣不用底稿,通过“数底布的丝线”来确定图案的大小和位置。所绣的帐帘、枕套、围腰、袖套、手帕、花鞋、笔袋等生活用品,色调鲜明,对比强烈,组合巧妙,装饰味浓,给人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可赞麻柳绣花女,装点秦岭巴山秀”,是专家学者对麻柳刺绣的由衷的评价。2008年6月,麻柳刺绣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除麻柳刺绣,李家乡的龙灯狮舞也很有特色。相传唐贞观三年,天大旱,玉帝下旨遣东海金角老龙降雨以济万民。金角老龙耳昏眼花,竟记错了行雨的地点,错行了雨施,致使渭河泛滥,洪水所到之处,田园全被淹埋,村庄全被摧毁,百姓苦不堪言。一天夜里,宰相魏征梦游地府,遇河神告状,愤恚实甚,至三关,遇金角老龙在此会友,大怒,令左右擒其斩之,其头遂扎成狮首,有狮子郎人,戴红抹额画衣,扬簇弄鼓对舞,以逐疫驱邪祛毒。李家狮舞,从风格上讲属于北狮派,传统的舞法以破阵为主,主要用于祈福降灾、庆贺丰收等。以曾家锣鼓为伴奏乐器,动作粗犷豪放,观赏性强。

    曾家山的饮食文化也十分独特。曾家山腊肉、曾家山豆腐干、曾家山酸水豆腐、乡村十大碗等特色小吃已成为不少大餐馆的看家菜。

    曾家山酸水豆腐是曾家山人爱吃且吃不厌的一种家常饭。这种颇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酸味膳食,既是山珍海味无法替代的乡情美食,又是招待贵客的高级肴馔和当家饭。如果说豆腐是中国的国粹,那么酸水豆腐可算是曾家山的“山粹”了。

    曾家山腊肉味厚,用辣椒清蒜烩之别有一番风味,也是地地道道的农家菜。腊肉是曾家山的特产,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据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汉王刘邦北上三秦,途经曾家山时,曾家人用上等腊肉招待过他。又传,清光绪二十六年,慈禧太后携光绪帝避难西安,曾家山地方官吏曾进贡腊肉御用,慈禧食后,赞不绝口。

   一个饮冰挥扇仍难解暑热的夏日,我心怀无限向往来到了曾家山景区。

农家乐的人情味

 

    夏至以后,曾家山的农家院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旺季。即使偏僻、不顺大路的农舍,也是隐在深山有远客。在广元气温达到30多度时,曾家山却时有山雨,穿吊带裙的小女孩,冷起来还向主人家借衣服穿。晚上,必须盖棉被。具有世界级品味的曾家山旅游资源果然幽冠群芳,人们隐身山林之间,一下就凉爽了,回归自然了。

    “王家绣园”是曾家山最引人注目的农家乐。王家经营的农家乐一定程度上引领了潮流。一宿三餐,仅收25至40元。顾客惊异:这样低的收费,能吃啥哟?弄不好伙食清汤寡水,住宿土床陋屋。结果却是8菜一汤、四荤四素,中间时有川芎肘子或川芎炖鸡,令初来乍到的食客大跌眼镜。住宿也不错:新修的楼房,24小时热水,大水力的冲水卫生间,新换的铺被。相当一部分房间还配备了彩电和席梦思。挂上土墙的玉米串,形同艺术墙。价格的低位运行,使客人常有得了便宜的感觉,创造了口碑,形成了老客。这样的环境、价格和服务,足可以叫板全国。

    农家乐的人一般都很有亲和力,人也质朴大方。太洋盘,游客反而产生排斥,本来就是奔农家乐来的。城里人在这里办的山庄,硬件不差,但他们缺乏农家乐的人情味,这是模仿不来的。山民们真正是依托大山、背靠大山的。他们将注定要成为休闲时代的精英。

    “王家绣园”当家的是30多岁的王嘉志,他热情大方,常用滔滔不绝的极快的语频,爆炒豆似的同客人聊天。老客人下山时,冷不防他会提出两瓶上好的土酒相赠。他的妻子有一身好劳力,顶得上个男子汉。性格又开朗,大家都喜欢她的“嗬嗬嗨”。她爱喝点酒,饭前,爱到消毒柜去取酒杯,并热情地问正在就餐的客人:“喝不喝点酒?”还常常陪落单的客人打打小麻将。父亲王利成更是朴实,晚辈和客人们偶尔评头品足,半开玩笑地说他应该穿得像样些,不然有损农家乐形象,老王也不生气。到晚饭时分,老王面目全非地出现了:换了洗过的蓝衬衣,下面是簇新的咖啡色裤子,胶鞋也换成了皮鞋。客人赞道:“当真人是桩桩,全靠衣裳呀!这个样子才算拿得出手嘛。”

    小贩也常来农家院里窜。骑摩托的报贩常常在9点以前,出现在这个旅游商圈内,而且很快熟知哪位客人每天必买报纸,干脆直接送到房间里来。如果这位客人正在厕所里蹲着,一声应答,报贩就会从虚掩的门缝递进报纸,收取一元钱。菜贩用摩三轮沿路送菜。晚些时候,摩三轮再来时,就改卖李子瓜子了。传统的卖麻糖的人,叮叮当当敲着铁片在农家院之间游走,其敲打的节奏几十年不变,这“叮叮糖”竟在微小的市场夹缝中存活下来。其余卖苦丁茶、卖针线的,均是背篼客。

  

探访川洞庵

 

    第二天一早,好客的主人带我们驱车去参观景区的一大看点——川洞庵。

    川洞庵位于曾家镇莱山山脚。因莱山顶上旧有杜主娘娘庵,后来,人们为了不忘杜宇望帝治水的恩泽,遂改名川洞庵。相传,大唐杨贵妃曾在此隐居,川洞庵也因此声名远播。

    川洞庵的自然人文景观在全国独树一帜。景区奇观“飞天宫”属“世界级大漏斗”,深约670米,长径约650米,中径约400米,短径约50米,容积约0.16亿立方米。它比重庆奉节县的龙缸大漏斗还大,可与美国直径330米、深度70米、号称“世界第一”的阿里希波漏斗媲美!景区内还有大大小小漏斗11个,这个漏斗群几乎囊括了各种类型的漏斗,堪称“漏斗博物馆”。在这个漏斗群中,最大的漏斗约占整个漏斗群的90%以上。

    景区周围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其间杂树丛生,藤蔓攀连,更令人惊奇的是,这里竟有被誉为活化石的濒危植物——红豆杉,叶如碗状、花开碗心;有形似宝塔的“千层树”等。有很多古树在这里完全处于自生自灭的原始状态,林间的枯枝败叶厚可盈尺,野生植物达数百种。走进川洞庵,如同进入了一个野生动物园:狐狸、刺猬、狼、野猪、金钱豹、野鸡等动物数十种,这些动物长期与山民和睦共处。山上长年栖息着数百只野鸡,春末夏初,野鸡蛋俯首皆是,却没人去捡。

    川洞庵雨量充沛,常年云遮雾绕,流水潺潺。远观烟雾和流水,如硕大白练悬于九天。这里空气清新,纤尘不染,冬天暖风扑面,夏日冷气浸人。

    川洞庵山高林密,地形隐蔽,历史上这里曾发生过三次大战。清嘉庆二年,农民起义军首领王聪儿率领大军驻扎洞里抵御清军,凭着险要地势,使清军未能攻克,抗御清军所筑的寨门和炮台至今尚存洞口。这里也是当年白莲教设立分教和传教授徒的圣地。川洞庵内塑有观音像、弥勒佛像等,漏斗内有会仙桥、望月台、仙女池、飞天宫莲池等。这里还是红军在曾家地区初建根据地时议事的秘密场所。1933年6月,红军进入曾家地区,在川洞庵望月台召开了秘密军事会议,制定了“清匪、减租,建立苏维埃”的行动方案。这年7月8日,红四方面军73师在朝天境内建立了第一个“苏区”——中共嘉陵县苏维埃李家坝区苏维埃委员会和李家坝区苏维埃政府,为川陕边区播下了革命火种。

    川洞庵优秀历史文化丰富。古今往来,白居易、陆游、王士祯等著名诗人在此凭吊抒怀,写下了壮丽的诗篇。如白居易诗《长恨歌》这样写道:“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宋代著名诗人陆游也曾驻足川洞庵,写下了《闻杜鹃戏作绝句》这一千古不朽的诗章。

 

翠拥石笋坪

    

    参观了川洞庵,我们一路往南走,一条汩汩清溪始终相伴,天光树影映水中,清趣盎然,可揽可掬。周围山崖的岩石,一层层一片片重叠展现,犹如一部部展开的古籍,平添了几许书卷气。还有不远处的荣乐村崭艮山玉女庙,又增加了不少古意。只是惊鸿一瞥,山水人文便都集聚在这里了。山林间掩映着十来户人家,房屋都是依着山傍着水,这样的环境下生长起来的孩子,都浸润着大自然的灵气。继续前行,听着远处寺庙的悠悠钟声,经几处绿波林海,“擎天玉柱”石笋坪就在眼前了。

    石笋坪以古、幽、奇、秀独领一方水土之胜。四周青山毗连,人行其间,恍若神游梦中江南,满眼绿色,耳畔是鸟语泉音,吐纳间也都是清新的空气,刹那间,五脏六腑都熨帖起来。

    石笋坪有10余座石峰,状如竹笋,兀然立于山丘上。中间地带的开阔坪地上,耸立着两个巨大的石笋,相距100余米,高150余米,粗40余米,峭壁如削,直插云霄,仿佛天地正气由此生,山川秀色由此发,游人仰止之情亦油然而生。石笋双峰似夫妻遥遥相对,虽不能朝暮厮守,两情却更加长久。峰顶一石,宛若雄鹰,傲立其上,大有搏击长空之势,当地人称石鹰岩,所在村亦名石鹰村。

    石笋双峰在清朝乾隆年间就被载入《广元县志》,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相传它原为西天擎天巨石,因增长不已,有碍天庭,被贬谪至此。初贬时,玉帝每年遣使来削其毛发,以防继续长高。不过石笋却并不以谪迁为苦,每日流连于这里的青山碧水:或以碧波为镜,顾影自恋;或与水中小鱼相嬉,石边藤蔓为友;或观村妇浣洗,听婆媳软语;自得其乐,过着世外高人般的生活。

    石笋外实内空,石质含水晶、绿玉等高耐磨矿石,所以千年万载屹立,如笋似剑,直刺蓝天。从不同的角度仰望,石笋坪以不同的姿容吸引着我们:似老僧入定,似观音持瓶,似怒马欲奔,似犬狐相戏。

    这儿确实是隐者的天堂。地处巴山腹地,不闻车马喧嚣,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山里处处可见千年岩层、各种矿石、古藤和珍奇植物,空气洁净得如同天然氧吧。景区内沟谷纵横,溪流遍布,终年不息。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温婉,却没有“古道西风瘦马”的萧瑟。漫游景区,一景一境即附一段佳话,令人遐思如缕。一片石笋,托山水之秀,抒人性之灵,是雅事、乐事,更是仁智之事。

 

寄情吊滩河

 

    第三天清晨,我们乘车进入素有“世界最短的内陆河”——吊滩河。

    举目望去,山中的杜鹃花、山茶花、蔷薇花依然一茬一茬地盛开,栀子花在七月的风中芳香,松树换了嫩嫩的针叶,空气里凝着清新的味道。留着长尾的美丽雉鸟,在树林的边缘若隐若现地飞过。这是个清丽的七月、跳跃的七月,绝美的七月,隐约在风中可以听到石上流淌着清泉的声音。

    也许是因为跳跃激情的七月,让我决定从那杂草丛生、时有溪流的无人之径,溯水而上去寻那清泉石上流的感觉。便跟紧了文友,使出各种姿势跳跃挪腾在曲折跌宕的山道里,花了好几个小时才走到平静而怡然流去的瀑布边。

    一路走来,感觉自己像是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却没有裘千丈“水上飘”高深莫测的功夫,也没有段誉“凌波微步”轻盈美妙的身姿,倒是时不时需要同去的旅伴伸手拉拽,笨拙得几乎可以和初学武功的郭靖相比,但我们跳跃挪腾于巨石、顽石之间,落水跋涉于清流、浅水之中,可是实实在在的“真本领”,来不得半点虚假。虽然,期间遇险时,也曾心生悔意,但进退两难之间,只得永往直前,置之死地而后生。

    攀上山涧,涧流两旁绝壁相对,不见了盘曲的小径,绝壁之上山色清幽可人,淡淡的远黛可餐可娱。三级瀑布各为一体,联袂而动,若隐若现。一路水声不绝,清风拂波。想要看到更为壮观的景色,只能或是向上攀爬,或是左右绕行,性急不得。涧流之中,巨石、顽石不计其数,石为千万年水流所噬,形态各异,水痕淋漓,窍孔丛生,水流经过石缝漏孔,如衣袖般飘然而泻。水石苔藓妍碧相交,清泉映绿。涧流一步一顾,五步一折,水瀑连珠,流泉淙淙下注,磊磊入流。

    坐于巨石之上,听流瀑跃掷碧潭,观瀑泉如卷雪激石。于是,遐想从心底涌起,便在心中胡乱吟了一句:卷雪激石湛湛水,映苔舞袖淙淙泉。一旁的朋友忙着拍照留影,把自己的声影与这个全新自然的地方融为一体,我却忽然有个做“无事闲人”的念头,寄情山水,俯仰天地,流连自然,忘却那些劳形案牍,做个谢灵运,岂不美哉?……

    再有诸多的山水栈恋也必须适可而止,再美的景致也仅仅是到此一游而已。正在发愣的当头,朋友招呼一声,于是就得匆匆下山。行走草海间,斜斜的坡道如同无形的催促之声,脚步不急都不行。干脆索性就势坐在地上,顺着山坡滚了下去,耳边不时传来的其他几位朋友的惊叫,为本来静谧的林海增添了许多欢乐的元素。

    回到客栈,静下心来,正打算写点什么游记文字来装点一下门面,忽然想起了自己在飞瀑边上的念头,于是停下笔来,取出一本研究谢灵运的书读起来。不知不觉,夜色已深,案头的电脑已经转入睡眠状态,游记一字未动,书却读了不少。

    再细细想想那个“闲”字之奥妙,在如今茫茫天地间,现实混浊人世间,名利两字充满空气,闲者又能如何?莫说是我等这般的碌碌之人,就是山水诗人谢灵运,出身名门,寄情山水,远离朝堂,但欲求闲适而不得,卷入纷争,在萧风蔌雨中落了个身首异处的悲剧结局?

    在泛黄的灯下,无限地回忆吊滩河之行,于是耳边似乎又是远远地传来那潺潺的飞瀑之声……

 

猎奇天星洞

 

    第四天,我们中(子)荣(广元市利州区荣山)公路驱车20余公里,便到了神奇的天星洞。

    天星洞位于朝天区麻柳乡境内,因洞中有一大天洞,昼能沐浴阳光雨露,夜能观赏明月星辰,故名。

    一进洞门,便觉凉风习习,轻烟薄雾从头顶飘过。细观洞顶成拱形,顶上钟乳石千姿百态,有的像盛开的莲花,有的像初出土的竹笋,有的像华贵的吊灯……壮观极了。洞内静静的,一只山鹰忽从洞壁飞起,像箭一样插向远方。

    从洞口前行约200米,有一圆形天坑。天坑分阴阳两坡,阴坡青草翠绿,阳坡绿树成荫。坑内有一阳坪,方圆数十丈,可容万人小憩。

    天坑是怎样形成的呢?传说羿射九日年代,天星洞内有一魔怪,常出洞吃人。羿知道后,射下一天星,砸在魔怪的七寸之处(传说打蛇打七寸),将魔怪打死,同时也把天星洞打了一个大坑,即现在的天坑。

    从天坑阳坡向下,顺洞中小路前行约300米,便到了神奇的混人堂。混人堂就像一片竹海一样,无数的钟乳柱顶着洞顶,形态各异。大的约一米直径,一人难合围,有的像盛开的莲花,有的像九龙捧圣,有的像金猴攀枝,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小柱则绣满螺纹,恰似数根螺纹钢筋打的顶子。混人堂一侧有一陡岩,岩下有一条河流,可听见哗哗的水声。捡一块石头,向岩下抛去,约一分钟方能听见响声。游人一到此处,极易迷失方向。

    穿过混人堂,前行约300米,便到了扑灰坡。坡脚有一深涧,水流湍急,水中之鱼,触手不惊。坡顶奇石如玉,其状胜琢。坡上松土绵绵,人行其中,土可掩脚。这里传说有洞神行走其间,留下足迹长达尺余,至今仍流传“天星洞,震腾腾。扑灰坡,过洞神。若不信,有脚印”的民谣。

    从扑灰坡继续前行,洞径渐小,洞底如石笋,洞顶如悬剑,洞壁塔柱顶“楼阁”,阁间石花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前行约400米,就到了神仙洞。洞旁有一石,如人仰坐休息,头顶有一石帽可以取起,当地人称“仰起神仙”。在“仰起神仙”背后,有一小洞,仅容一人爬行。进入内洞,逐渐高阔,其景与中洞无异,但纵深莫测。曾有人率众由此探入,则听到朝天区汪家乡之鸡鸣狗叫之声,计程约1万米,遂中途而返。

 

寻秘汉王洞

 

    从天星洞返程中,我们还参观了白羊古栈道上素有“亚洲第一洞”之称的汉王洞。

    公元前205年,刘邦为北定三秦,曾挥戈白羊古道,途经此洞小憩,汉王洞由此得名。洞口向北,大概冥冥之中也预示了汉王北伐的方向。

    洞周台丘拱卧,岩壁怪石嶙峋,石柱石笋林立。洞口东侧石白如羊,势如群羊下山,取名白羊栈,为秦蜀古道要塞之一。

    洞口前有一深潭,潭深不可测,潭水在幽谷之中显现蓝黑之色。听说潭水暴雨不涨、久旱不涸已成为一个谜,给“汉王洞”添了几分神秘之气。

    一进洞门,迎面古墙挡道,高厚约4米,为乱石砌成。越墙便是宽200米、长500米的空旷大厅。过大厅入暗洞,仍高阔深远,钟乳石林立,千姿百态,如武夫,如美女,如罗汉捧腹,如观音坐莲台,俗称万佛窟。继续前行,有一石崮,形若险关,右行旱路,别洞旁生,各门可进,钟乳奇景,冰雕腊塑,难以顾暇。忽见青石一蹲,犹如奔驰的大象长鼻高伸,又似特制的大炮临关高架,气势慑人。再前行约500米,有一巨大的钟乳石,形似小山,峰似火苗,俗称火焰山。穿山过涧,行约1500米,有一石门挡道,门缝宽约2尺,一人可进。穿过石门,有一大堂可容万人。堂中怪石成阵,曲径通幽,人行于此,必于石上作记,勉迷归途,俗称混人堂。过混人堂,行约50里,屹然峭壁如削,壁阁有5道石门,门相距数十丈。从第一门入,行约数里有一大湖,东西相隔三十余丈,南北直望,茫无涯际。遥视对岸石岫中,隐约现一红匣,传说是汉王所藏的兵书宝剑之匣。湖水黑黝,水响如雷,气流逼人,站立难稳,一般火炬不能靠近,至此难以前行。洞内阴森森黑黢黢其深无比,有好游者走了八天也未出头。

    值得一提的是,在洞口一特定高度,我们看到了与洞平行漂浮的一线流云。离开那个地点,高度变了,流云也顿时消失。再回到起始高度,流云再次出现。此景缘于温差产生雾气所致,神奇但不值惊怪。不过,并不是每个来汉王洞的游客有幸目睹罕若海市蜃楼的奇观。能看见别人看到的景象是一种快乐,而能看见别人看不到的景象是一种幸运与缘。

    汉王洞,洞中套洞,幻入迷宫。要探明此洞,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科学的方法。因此,只好留到下次做足了准备工作再来。留一点遗憾也好,人生正是有了遗憾才有了缺失之美。

 

 

 

探幽鸳鸯池

 

    第五天,我们离开客栈,带着放飞的心情,向东走的脚步轻盈而欢快。仅一个小时许,我们就投入了鸳鸯池的怀抱。

    崇山峻岭、悬崖峭壁,幽谷古藤、林莽草甸,流泉飞瀑、鸟语花香,露水星星、雾霭流岚……我想,鸳鸯池的“巴山情侣”一定是对丹青高手,在某个远古之夜,放思绪驰骋,任彩墨飞洒,为世人奉上如此得意之作。那么秀的山峦,重重叠叠美如画屏;那么清的溪流,波波折折柔若飘带;那么茂的古树,郁郁苍苍密如屏障;那么多的野花,闪闪烁烁宛如星辰;那么峭的崖壁,层层页页蕴藏千古奥秘……一步一景,分明人间仙境。

    清晨,一泓早醒的泉水,淙淙地滑过耳畔。天际薄云悄然隐去,一个玫瑰色的黎明盖过视野。窗外小溪,被淡淡的晨雾朦胧得云淡风轻;溪畔,高树临风,湿漉漉的晨风丝丝柔柔,缠绕不清,枝叶间雾气薄如乳纱。徜徉于林间,悠闲的脚步,如低飞小蝶,落地成诗,心绪迷离而美丽。叮叮咚咚,琴瑟婉转,古老而年轻的溪曲从密林深处款款而来。溪畔石子似乎也爬满芬芳清凉的气息。一些不知名的花儿,暗香幽芳,悄然绽放。东风吹落的鸟语,惊醒一丛对水梳妆的花朵,莺莺鸟语间花枝乱颤。峰多林密,众多溪流清澈澄明,掩映于绿枝碧影之下,流淌在芳草野花之间,时而荡几朵顽皮的浪花,灵动洒脱;时而凝一个深沉的眼波,静若处子。山势多姿,瀑亦多姿。有的瀑布仪态万方,奔流飞洒,崖壁上水花竞开,似烟非烟,似雨非雨,湿漉漉的山风穿林而散,枝叶间水色空蒙,如梦如幻。有的瀑布气势磅礴,充盈的河水锋芒毕露,拓开悬崖的路飞流直下,砸向沉寂的沟壑,水花飞溅处回声雄浑,升腾着年轻的脉动。有的瀑布风情万种,朦胧雨雾飘飘渺渺,柔若无骨地宣泄多情,如一把透明的竖琴,轻轻诉说千年的罗汉和他的巴山姑娘那亘古不变的情话。

    在晨光缥缈的薄雾中穿行,踏着露水,沿着崎岖的小径接近大山。应鸳鸯池森林公园老总之邀,我们随同护林的队伍攀登鸳鸯池主峰——大尖山。一个小时后,终于走进云烟缭绕的峡谷,准备爬山。山道弯弯,雾汽如水如丝,层层缠绕,一些不甘寂寞的枝叶从雾霭中探出翠绿的指尖。柔嫩的野草沙沙的拂着裤管,绽开的山花一簇簇从鼻翼下飘过,绿绿的小风一款款与我撞个满怀。从未开垦的泥土,年复一年积累起来的落叶,踏上去绵绵软软。被惊醒的远古气息,在我们的周围织起一张特别馨香的网。雾散,山林浮现,花草树木,赤裸得那样俏丽、壮观。莽莽苍苍的林子里,老树参天,古藤缠绕,披着厚厚的藓衣,染绿了我们的眼睛。阳光挤进来,一滴一滴,在我们身边洒落。这儿那儿的枝桠藤蔓间,不时闪动鸟的尾巴和翅膀。一些健壮的鸟儿,在高处放声歌唱。不停地向林莽高处跋涉,平平仄仄的步伐级级攀升。林子越来越明亮,年迈叶稀的老树下,流淌着阳光的明媚。在一块裸露的山石上躺下来,油亮的绿色拥抱着我,山风温柔地抚摸着我疲惫身躯,鸟儿在我们头上盘旋,声声鸣叫……就这样静静地躺着,看风吹叶动,阳光闪烁,落叶飘旋。我们的心里,充溢着属于生命本质的那种迷人的快乐。走走歇歇,两个多小时后,我们穿过原始森林到达山脊。天空豁然开朗,群山苍苍茫茫,宽阔的防火带静如彩练,爬着大山的脊梁蜿蜒远去。顺着防火带往北攀行,一路上风景如画,生趣盎然。裸露的山岩姿态万千,盛开的野花风华正茂,缤纷的蝶儿翩翩起舞,快乐的锦鸡在悠闲地觅食,受惊的野兔、野熊东钻西撞,一只尾巴长长的灰狼飞快地滑出视野。防火带另一侧,一片辽阔的草滩恣意伸展,葱绿茂密,博大而有层次,渐阅渐远。风起草舞,眼前就像抖动着千里绿毡,碧草挟持着星星点点的野花波浪般翻卷,柔柔地漫向远方,回荡着阵阵倾泻不止的清香。我们一次次伸出双手,想握那又滑又软的清风的手,却只摸到又香又甜的鲜花的脸,甜芬的气息弥漫心胸。风止,草甸平静如水,偶尔一片轻云飘过,像帆。

    翻越一个又一个山头,早已遥遥在望的大尖山终于到了跟前:一面巨大石壁顶天立地,植根幽谷,直逼蓝天;皱褶深深,沧桑古旧。壁上峰顶碧草葱茏,繁花如带,就像少女头上的花环。石壁两侧遥遥对望的崖壁,直垂谷底,宛如古典女子长长的水袖。看那峰顶,浮云悠悠,柔态百出。云轻,绿树浅露,隐隐约约间如披乳纱,灵秀动人。云重,崖壁深藏,飘飘渺渺间翠峰浮现,美若瑶池。迎面崖壁过于险要,我们只好从左侧陡坡择路攀援。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已置身峰顶,饱览无限风光:蔚蓝晴空,纤尘不染,空灵如鸢;千山万壑,绵延不绝,纵横交错;层层密林,郁郁苍苍,绿意逼人;蜿蜒溪流,若隐若现,逶迤远去;一丛丛山花依岩劲放,鲜艳而娇媚。一种紫红的小花十分抢眼,晶莹透亮的颜色,似紫非紫似红非红;微微开放的骨朵,浅浅地笑,细嫩、温馨、洁净;羞涩脆嫩的花瓣,蜜意层叠。我们静静的看着这一切,一股恬淡的清香,伴着夏日少有的凉爽和惬意,渐渐飘进我们的心田。沐浴午后阳光,栖息芳草之间,心情快乐得想飞——仿佛轻轻一旋转,便似孔雀开屏,似莲花开放。白云高远,凝视中,云朵无声舒展,依依聚散。云在飞,心在动。我们无法回避想象的翅膀,正一闪一闪地掠过悠蓝悠蓝的天空。一种难以抑止的情绪催我们前行,玉树临风般直立崖边,任双臂舒展,揽山川入怀。一时间,耳畔虎吼雷鸣马啸啸,顿时激情奔涌,豪气万丈,仿佛千山万壑尽纳怀里,百川奔流尽在胸中……

    鸳鸯池森林公园的宾馆幽雅而宁静,大大小小的窗户透着光明和温馨,深情而又专一地枕着虫鸣。月光从窗外跳进来,将我们的目光牵引出去,引向朗朗夜空。黛紫的远山托起一轮皎月,月光似潋滟的水波,似朦胧的雾色,无穷尽的向林子倾泻。看惯高楼烟囱顶刺的月亮,再来欣赏青山绿水拱托的明月,如饮清泉。月下的“飞来峰”很美。深深浅浅的月色,如露,一点点挂在峰尖上,似有一种淡淡的香,轻飘飘地移过来,像千百只纷飞的粉蝶,采撷夜阑深处的蜜。漫步情林,别有一番情韵。月色清幽,林子静谧,相偎相依的树情意绵绵。夜风轻拂,月在树梢依偎着风,心境摇曳;快活的月影,像可爱的小松鼠,在枝桠上嬉戏、追逐。感受这样月色迷蒙的氛围,就像歌声落满心池,涟漪里溢满幸福,纷繁的思绪,也清澈多情起来。夜风撩起绿色窗帘,洒满星光的床上,星光纷纷跌进我们的怀里。夜阑人静,把所有的思绪植进诗行,把所有的语言撰成独白洒向长窗。那一方星空,在我们心灵深处,幽幽闪耀。

    

    第六天,在我的催促下,一行人开始往回返。

    此时已近中午,天气开始变得明朗,阳光在鸳鸯池氤氲着一派祥瑞之气。

    沿途,游人多了起来,许多是团队出游。偶尔从导游的旗帜上,或从游人的交谈中,听得出来大多是从西安、兰州过来的。

    同伴张女士说,风景挺美,只是这个过程太短。从语气中我们听得出,她已“乐不思蜀”!

    人生有许多时候,就如这般无奈……

    我们看了张女士一眼,大笑而去——

 

 

    【作者简介】沧海一粟,原名粟舜成,1967年4月生,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广元市科技拔尖人才。现任中共广元市朝天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朝天区作家协会主席。上世纪8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已公开发表文学作品100余万字,出版有诗文集《大山情韵》、诗歌集注《诗意明月峡》、民间故事集《传奇明月峡》、散文集《品读曾家山》、新闻选集《大山的回音》等。作品数十次获广元市优秀精神产品一、二等奖,并获中国新闻奖、四川省新闻奖。

 

 

 

 

上一条:千古明月峡 一览韵无穷
下一条:“神奇秘境”水磨沟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热门图文
 热点新闻

广元市朝天区融媒体中心  电话:0839-8621937  邮编:628012
举报邮箱:gyctrm@126.com   举报电话:0839-8625602   
蜀ICP备13022682号-1  川公网安备51081202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