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朝天人大网 朝天政府网 朝天政协网 朝天政法 微朝天 书记信箱 朝天电视台 建言献策 在线投稿
要闻 部门 乡镇
图片 视频 发布
工业 农业 城镇
旅游 投资 商务
民生 管理 安全
政治 生态 网信
文学 书画 音乐
体育 摄影 拍客
思想 组织 作风
制度 廉政 理论
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政务要闻>>广元要闻>>正文
分享到:

2015年度感动广元十大人物候选人事迹

时间:2016年06月03日 08:44   来源:广元日报   阅读:

2015年度感动广元十大人物候选人事迹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无比坚强,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充满希望。5月31日,2015年度感动广元十大人物候选人正式产生。由中共广元市委宣传部、市精神文明办主办,广元日报社、广元广播电视台承办的感动广元十大人物评选活动已经持续了8年。一年又一年,感动的力量在广元不断传递,让我们更加坚信,只要保持对真善美的坚守,就能将责任转化为动力,用平凡铸就不凡,使人性、道德放大成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

   这些感动广元的人物,他们生就平凡,却用自己的爱心、责任心温暖了整个社会。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坚守着一个信念,“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人,热爱事业”。这种爱在他们的坚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时一事,而是几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爱。他们身上彰显了中华民族开拓创新、崇仁厚德、诚实守信、以诚待人、助人为乐、自强不息、乐于奉献的优良品德与精神。

   截至目前,全市共推荐“2015年度感动广元十大人物”候选人52人。经2015年度感动广元十大人物评委会初评,选出事迹感人、社会反映良好的20位候选人。现将候选人名单及事迹公布如下,请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踊跃投票,评选出您心目中的“2015年度感动广元十大人物”。

  在评选投票阶段,市民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投票: 

   1.网上投票:

   点击广元新闻网(www.gyxww.cn)的投票专区按提示进行投票,具体投票规则以投票专区公布为准。

  2.手机投票: 

   (1)通过广元日报社官方微信投票专区进行投票。

   (2)通过掌门户新闻政务客户端投票专区进行投票(第一步:关注广元日报社官方微信;第二步:进入广元日报社官方微信,点击菜单“掌门户”即可下载,支持安卓、苹果手机)。回复“投票”根据提示内容操作。(提示:每个用户每天只能投票10次)

   投票时间:2016年6月3日——6月30日本次活动办公室设在广元日报社总编室。联系电话:3380022

 

  许大勇:    忠诚清廉写人生 

   两个存折和三张卡加起来才2200余元,“我只知道大勇家庭负担重,但怎么也没想到困难到这个地步。”清理遗物时,许大勇的父亲许清友老泪纵横。

   在昭化区纪委,许大勇是数一数二的困难户,爱人没有稳定工作,女儿正上高中,全家所有开支都靠他的工资。日子这样清苦,他还劝生活困难的岳父母不要申请低保,将名额让给更困难的乡亲,为了避嫌,他还屡次让妻子回绝了送上门的好工作。

   对工作,他坚守原则,对百姓,他有真感情。2013年春夏时节,许大勇代表区纪委参加了青牛乡亭子口库区移民工作,帮助35户移民限期搬迁。3个多月时间,许大勇和移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青牛乡的移民搬迁任务顺利完成,并且无一例上访事件。

   2015年4月1日凌晨2时,许大勇与妻子返家途中遭遇车祸不幸去世。他的铁面无私和两袖清风,模范践行了好干部标准和“三严三实”要求,他用平凡铸就忠诚,用清廉书写人生,充分彰显了一名党员干部和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优秀品质。

  付尹:    挑战生命的新闻人 

   他从事新闻工作24年,足迹遍布全市200余个乡镇;培训基层通讯员1000余人次;撰写的32余万字新闻实战教材已经出版;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发表了50余万字的新闻评论作品,近百件新闻作品在省内外获奖。面对各种名与利的诱惑,他始终坚守着清贫的新闻岗位;面对癌症与死亡的威胁,他最大的心愿是要求工作。

   2008年“5·12”特大地震期间,付尹不顾双侧股骨头坏死治疗未愈的危险,拄着双拐坚守在“5·12”抗震救灾新闻宣传岗位上,带头完成了“重走红军路”等大型采访报道。2015年11月中旬,付尹被诊断出口腔癌,办完入院手续,他才向报社领导提出请几天病假。在手术后的病床上,一边与病魔抗争一边不忘理论评论创作。今年春节期间,付尹在病床上撰写了《铲除穷根方为本》等4篇新年展望的评论员文章,并向报社提出了他的新年愿望“我要上班!”

   2012年以来,付尹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市科技拔尖人才;2014年他获得全省“十佳编辑”提名奖。

  杜子成:    血肉之躯护平安 

   2015年8月1日,剑阁县元山镇爱国村村民周某(有间歇精神病史)持木棍、砖头打砸信用社,致使两台柜员机被砸坏。接警后,元山镇派出所所长杜子成带领民警迅速前往现场处置。见到警察,情绪激动的周某迅速冲进旁边的商店,拿下两把菜刀挥舞对抗。为避免伤及群众,杜子成挺身而出劝说周某。为争取对方信任,杜子成逐步拉近和对方的距离,就在大家都以为周某已被劝住时,他突然砍向杜子成,情急之下,副所长唐炬峰果断开枪将周某制服。此时杜子成面部多处被砍伤,右耳被砍去一半,鲜血渗透了他的警服。随后杜子成被紧急送至绵阳市中心医院抢救,据医生说,差一根头发丝的距离就会伤到颈动脉。经过三个小时的抢救,杜子成才脱离生命危险。

   当人民财产和人身安全受到侵犯时,杜子成毫不畏惧,用血肉之躯与歹徒殊死搏斗,抒写了铁血警魂里最绚丽的篇章。

  蒲秀坪:    村姑挡刀救女童 

   2015年4月29日,剑阁县吼狮乡龙角村村民梁某去公兴镇赶集突发精神急病,挥刀砍人,连砍两人后,又举刀砍向旁边年仅两岁的小女孩。危急时刻,19岁的农家女蒲秀坪挺身而出,她不顾一切地用手臂挡住了砍向小女孩的镰刀。随后,当地警方对梁某进行了控制。场镇居民何树东亲眼目睹了事件全过程:“蒲秀坪蹲在地上,眼里流着泪,一直把孩子牢牢抱在怀里,小女孩毫发未损,鲜血瞬间染红了她的袖管和小女孩的肩膀。”“我当时没想那么多,只想不能让那个小娃儿受到伤害,就冲上去了。”在公兴镇中心卫生院,坐在病床上的蒲秀坪说得很平淡。“据侦查推断,当时蒲秀坪不去救人,那一刀很可能就会砍在小孩的脖子上,后果不堪设想。”民警王亚健说。

   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见义勇为,蒲秀坪不顾危险挡刀救女童,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杨亮先:    留下大爱暖人间 

   杨亮先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不到20岁,他便外出务工,一场意外被磨具冲床夺去了左手的三根手指。2006年,年事已高的母亲摔断了腰椎失去了行走能力,为了给母亲治病,杨亮先便背着母亲到浙江打工,自己一边在建筑工地上拉砖一边照顾母亲。无论走到哪里就将母亲背到哪里,这一背就是8年。

   2014年7月,由于母亲思乡心切,杨亮先带着母亲回到了老家剑阁县元山镇鱼岭村。一提起杨亮先,鱼岭村的村民皆竖起大拇指。这位被人称道的孝子,在2014年9月被查出患有肝硬化晚期和严重的腹积水。在得知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后,杨亮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这么多年,左邻右舍都比较照顾我们,我无以回报。我希望捐出自己的眼角膜,让需要的人重见光明!”

   2015年3月5日,杨亮先在志愿捐献眼角膜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成为剑阁县首位登记捐献眼角膜的人。

  李君:“远山结亲”圆富梦 

   李君,男,出生于1985年5月,中共党员。

   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四川一品一家农业发展公司总经理。

   “5·12”特大地震后,他主动放弃了在成都优厚的生活条件回到家乡兼职担任岫云村主任助理。

   2010年,当选为村支部书记。他带领支部一班人,千方百计发展产业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2009年创办了苍溪县岫云土鸡专业合作社,确立了“支部+协会”的经营模式,与全村298户土鸡养殖户签订订单,村人均纯收入增加800元。

   同时,他让“互联网+小农经济”实现融合,首倡“远山结亲·以购代捐”模式,变无私捐助为有偿交换,让贫困户有尊严地参与到共赢的产业中去,破解山区小农经济发展难题。

   “远山结亲·以购代捐”模式已推广至50多个村,为贫困老乡打开一扇希望之门。

  白永莲:    最美儿保女医生 

   白永莲,女,53岁,广元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医生。1981年毕业于川北医学院,工作35年来,一切为了儿童的健康而不懈努力着,先后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培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将所学知识积极用于临床实践中。先后写出《60微克乙肝疫苗在临床的应用》、《小儿佝偻病预防中的误区分析与建议》、《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误区与对策》等数篇论文和文章。为了解广元市儿童健康状况,足迹踏遍市内山山水水。将工作放在首位。建立QQ群,微信群,积极为家长解惑答疑。在她的带领下,儿保科正在创建市级重点专科及广元市儿童保健质控中心。因工作出色,她本人及科室连续十年获得“先进个人”及“先进科室”荣誉。2015年荣获中华预防医学会全国“最美基层儿童保健医生”称号。

   工作35年来,白永莲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严于律己,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

  姜贤青:压不垮的钢铁汉 

   在家人面前,他是顶梁柱,不能倒下,身为组长,他肩负着18户村民的脱贫致富责任,更不能倒下。71岁的老母亲常年患有严重风湿关节炎、骨质增生等疾病;75岁的父亲左腿四级残疾;41岁的弟弟双腿残疾,卧病在床已14年;妻子左腿一直瘫痪萎缩。旺苍县万山乡云雾村三组组长、共产党员姜贤青不仅要照顾一家4个重度病残亲人、发展家庭增收项目,还要带领本组18户村民脱贫致富。十多年来,他和村民几乎想尽了办法,不断探索脱贫致富之路。为了找到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姜贤青多次找到县里的专家探讨论证,还组织村民代表外出参观学习取经。从2011年开始,姜贤青和村民们决定大面积发展优质核桃、大黄药材,养殖生猪和山羊,走特色种植养殖之路。

   面对生活的不幸,这个川北大山深处的农民汉子没有被压垮,不仅用铁肩挑起了自己的“小家”,还带动“大家”增收致富。

  罗洪:    反哺故土富乡亲 

   黄猫乡远离苍溪县城,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1998年,罗洪怀揣4000元钱闯进成都大市场。凭着一股干劲艰苦奋斗,经过十六年的艰苦创业,他的石材生意不断壮大,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石材市场知名企业。在外创业的同时,罗洪从没有忘记自己是从黄猫大山沟里走出去的穷孩子,总是想方设法带领乡亲一起致富。2012年冬天,怀着满腔赤诚的罗洪回到家乡,投入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中。

   3年来,他组织成立黄猫垭商会,注册四川省黄猫垭农业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在外地的本土农民企业家抱团发展乡村旅游,走“产业旅游一体化”道路,流转荒芜的土地3500亩,引进新品水果白肉枇杷和果品桃、观赏桃等,投资3000万元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乡亲们致富奔小康。同时,投入资金1000万元,修建的黄猫至木门的快速通道14.6公里及农业园区泥结石路面50公里,惠及苍溪县黄猫、石马、白山、高坡、龙洞及旺苍县龙凤、化龙、木门、九龙等乡镇10万老百姓。

  陈觅罡:    拾金不昧好“的哥” 

   2015年12月14日上午9时许,陈觅罡驾驶出租车搭载两名男乘客,约10分钟后送完乘客,陈觅罡掉头准备到南河建行办事,期间停下等待红绿灯时,他无意回头一看,发现后座上落下了一个棕色的包,“应该是刚刚下车的两人丢失的”,陈觅罡急忙掉头回去寻找失主。可回到两人下车的位置,却没有失主的踪影。陈觅罡准备通过包内物品联系失主,当他打开包一看,才着实被吓了一跳:包内放着3捆百元大钞,估摸着大概有2万多元。当日中午,他将包交到了公司。公司工作人员在包内的一文件内找到了失主李先生所在单位的联系方式并联系了失主李先生,并约定在次日到公司认领失物,15日下午2时,陈觅罡将包交还给失主李先生。

   2.5万元,对40岁广元的哥陈觅罡来说,差不多是半年的收入。他是公司的老司机,开出租车已经有10余年,这是他今年第7次在出租车内捡还乘客丢失的物品。“乘客丢包,归还失主,这是出租车驾驶员的基本职业道德。”陈觅罡说。

  冯明武:独臂创业建农场 

   和很多农村青年一样,2010年,冯明武带着妻子踏上了外出务工的道路。沿海先进的循环农业经济理念和精细的田间管理理念让冯明武萌发了回乡创业的梦想。

   2011年10月,冯明武在操控机床时被压断左小臂。2011年,带着残缺的左手,冯明武毅然回到苍溪县五龙镇双树村,他东拼西借攒足了启动资金,20亩猕猴桃园孕育而生,2014年,眼看种植的20亩猕猴桃就要进入丰产期,却患上了溃疡病,不得不将2000株猕猴桃一一根除。“在哪里跌掉就要在哪里爬起来!”坚韧的冯明武重整旗鼓。2015年,成为建卡贫困户的冯明武出栏100多头生猪,脱掉了贫困的帽子。现如今,拥有80亩猕猴桃园的“自强农场”已初步成型。

   冯明武坚韧自强而获得的成功被人们看在眼里,更激励着更多贫困户投身同样的脱贫攻坚路径,20多户贫困户主动将土地流转给冯明武,并在“自强农场”务工,希望能够共同脱贫。

  杨胤恢:年年党费5000元 

   铭记党的恩情,连续多年向党组织交纳大额党费;一生勤俭节约,热心公益事业;退休不褪色,在元坝镇风光村带头发展致富30多年——他,就是已满62年党龄的苍溪县原九龙山农场退休干部杨胤恢。

   “父亲年龄大了,好多事情想干干不了。他就把每年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钱交给党组织,尽他的义务,报党的恩。”杨胤恢的儿子杨伟介绍道,父亲从2008年开始每年所交党费均在千元以上,特别是2011年以来,每年所交党费都是5000元。

   2013年10月,风光村准备修通组路,杨胤恢听说后称赞这是好事,决定带头捐1000元钱。因为这个“份子钱”还摊不到他头上,所以周围人都劝他算了,儿女也劝阻。但杨胤恢坚决“不干”:“我出不了力气,但一定要带头支持!”在他的影响下,村里好几户不愿捐款的也出了钱。不到两个月时间,宽阔的水泥硬化路就通到了家家户户门口。

  张玉珍:为家人撑起一片天 

   “焦树礼的吃喝拉撒,全是她照顾。43年天天如此,她就是焦树礼的手和脚。”提起张玉珍,昭化区朝阳乡柏杨村的村民们都赞不绝口。

   1971年3月,丈夫焦树礼因病瘫痪在床。当时,张玉珍家中上有公婆,下有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一家人的重担全部压在她一个人身上。

   张玉珍的作息时间从此发生了根本变化。每天凌晨5时起床,晚上11时后才睡觉,除去下地干活的五六个小时,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照顾丈夫上。

   在家里,张玉珍是顶梁柱,在外面张玉珍是“热心肠”。虽然自己家境困难,但她总是在乡亲们需要帮助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2008年“5·12”特大地震后,她主动拿出家里的油盐钱向灾区捐款200元。

   张玉珍用爱心、孝心、热心和责任心,坚定地为家人撑起一片天,体现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唱响了和谐的家庭乐章。

  贺仕明:    热血青春献山乡 

   1983年秋,刚从广师毕业的贺仕明带着改变家乡教育面貌的决心主动申请回到营盘乡乐元村小任教。那里道路崎岖,没有电灯电话,出山、进山要翻越几座大山,老师(全是临时代课教师)走马灯似的换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贺仕明一边努力抓好教学工作,一边抓好民办教师培训工作。他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教民办老师们规范备课、规范课堂教学,并鼓励其他老师学专业知识,拿文凭。当有些老师相继调离这里时,他却把家安到了这里。

   贺仕明刚参加工作不久看到校舍简陋,就多方筹资,号召村民义务投工投劳新建校舍500多平米。2008年“5·12”特大地震中校舍被毁,贺仕明通过网络主动联系众多爱心人士,在他们的帮助下,短短几个月集资的10万余元,建好了更加漂亮的新学校。25年来,买保温桶为学生烧开水,到蒸饭、热菜、热馒头,坚持分文不取。33年来,他把青春献给了这里,献给了乡村教育事业,在大山深处谱写出一曲乡村教师朴实而幸福的人生乐章。

  王金玉:坚守村小31年 

   1984年走上教师岗位的王金玉,31年来,始终坚守在昭化区紫云乡这片大山深处,带着母亲般的责任和亲情,送走了一批批学生。

   校长、教师、炊事员,王金玉一天之内不断变换着角色,每天从早上七点半左右,她就背着一只50斤装的塑料水壶来到学校,这些水是用来给孩子们做饭、洗手、洗脸和打扫卫生用的。在离上课还有半小时的时间里,王金玉需要提前在厨房把午饭的所有食材准备好,再回到办公室准备上课。

   学校的学生从200多个到100多个,再到如今的4个;班级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到现在的幼儿班和一年级;教师也从十多个到两个,再到一个,山里的这座学校慢慢空了。

   王金玉送走了一代又一代学生,把青春撒在了这座清冷的山里。

   对于王金玉来说,中漕小学就是她人生唯一的“城市”,她愿意一直坚守下去!

  刘春蓉:孝老爱亲好媳妇 

   1994年,女儿春春被诊断为先天性脑瘫。如今已22岁了,但仍不能独立生活。2002年,在利州区荣山镇一家煤矿务工的丈夫贾国芝意外出事,导致高位截瘫,一家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全家所有的担子都压在了刘春蓉身上,为了养家糊口,她坚持到附近工地打零工,干着很多只有男人们才能干的重活、苦活。

   刘春蓉没有放弃这个多灾多难、负债累累的家庭,她用自己那瘦弱的肩膀扛起了全家的重担。

   照顾年迈的父母,还要给瘫痪的丈夫翻身、穿衣、吃喝。谈起自己挣钱养家的经历,刘春蓉坚定地说:“生活还得继续,我是家里的顶梁柱。”

   不离不弃照顾瘫痪丈夫12年,一人扛起家庭重担,赡养两位七旬老人,抚养一个先天性脑瘫女儿和一个正在读书的儿子,她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胡琼华:    29年只为路好走 

   当大多数人们还在睡梦中时,胡琼华已经穿着“橘红色标志服”,来到管养路段上,挥动铁铲和扫帚,开始一天的巡视和养护工作,“一把扫帚一把锹,一双手脚平路遥”正是她的工作写照。29年来,不论是酷暑还是寒冬,胡琼华都是这样坚守在旺苍县养路段养护工人的岗位上。

   养路工是高风险的职业,手脚划破对胡琼华来说都是小伤,她还曾与死神擦肩而过。2012年6月21日上午,正在工作的胡琼华突然被急驶而来的货车撞倒,后车轮直接从她的右小腿辗了过去,伤势严重,县医院无法救治,单位立即将胡琼华送往解放军520医院救治。6个半小时的手术结束时,她的衣服已被血染红了大半。第二次手术的当天,是她父亲出殡的日子,她却因此未能为父亲送最后一程。

   忙碌的工作中,她不忘和同事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还常常利用休息时间将自已的专业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于年轻一代。她用青春,把人生追求写在脚下的大路上……

  杨明远:平安社区保护神 

   杨明远,现年84岁,广元电业局退休职工。杨明远所住的家属区位于市城区北郊城乡接合部的严家湾,这里地理位置偏僻,盗窃事故频发。于是杨明远与严家湾离退休党支部书记郑茂良等人多次商议,组建了一支由16名退休员工组成的义务治安巡逻队。

   几十年来,这支巡逻队坚持昼夜巡逻,协助公安机关破获大小案件30余起,被人们称誉为“平安社区的保护神”,多次受到公安机关、当地政府、广元供电公司的表彰。

   2004年8月,位于严家湾社区的电力物资供应中心仓库被盗,造成经济损失10万余元。杨明远得知此事后,立即组织义务巡逻队协助当地派出所展开紧急布控,并调动社区的年轻人在仓库周围轮流守候。整整3天3夜,杨明远与大家一起守候,终于抓住了小偷,为单位挽回了损失。

   2012年7月1日,81岁的杨明远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的生活更充满了活力。

   杨华莲:    一村一品富乡亲

   利州区金洞乡青峰联合村由天峰、石青、松柏三个行政村组成,这里位于白龙湖深山处,地理位置偏僻,山势险峻,基础设施和经济条件极度落后。2007年,杨华莲担任联合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她就首先从三个村的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改善入手,争取支持和自筹资金,加快道路硬化和山坪塘、堤防工程、人饮管道和旧房改造等建设。短短几年时间,100多公里的村组道路得到硬化,解决了山区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功夫不负有心人,近年来借助当地的资源优势,天峰、松柏、石青三个村都相继发展了食用菌、核桃等特色产业,并不断壮大种养殖规模,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经济发展模式。天峰村蔡家坝的香菇已销售到深圳、上海并出口到日本。

   每天,杨华莲不停地奔波在三个村的建设中,尤其是灾后重建时,她身先士卒,有时一天到晚只吃一顿饭。由于不会骑车,往往就是一步步跋涉山路。她的努力,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信任和好评。

  文同武:    交通事故调解“第一人” 

   道路交通事故直接关系生命财产损害,往往会产生强烈的矛盾和冲突,处理不好甚至会引起上访和群体性事件,文同武的调解秘诀就是坚持“五心”原则:公心、热心、耐心、真心和细心,化解矛盾不能当“和事佬”,更不能当“泥瓦匠”,否则就会反弹。每调解一件案例,文同武都要认真反思一遍,总结出一套自己对交通事故调解处理的“三部曲”。也就是先将调解双方集中一起讲政策、再分头分析案例做工作、最后再次集中做调解。4年多来,他成功调解事故纠纷1600余起,及时化解多起因交通事故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经手的调解案子,无一复议,无一上访,被称为道路交通事故调解“第一人”。

   2014年底,文同武光荣退休,但他的调解之路依然延续,交警大队成立了“文同武调解工作室”,返聘他回去培训调解员。接到聘书那天,他手舞足蹈,高兴得像个孩子,“谁说警察不能靠嘴皮子工作?能武也能文,才能让群众信服。”

上一条:白龙湖沉船事件最新情况:已确定沉船位置
下一条:气温持续走高 本月上旬入夏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热门图文
 热点新闻

广元市朝天区融媒体中心  电话:0839-8621937  邮编:628012
举报邮箱:gyctrm@126.com   举报电话:0839-8625602   
蜀ICP备13022682号-1  川公网安备51081202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