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硬件设施建设,让农民有处可去。今年以来,该乡把农家书屋建设作为“强村行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来抓,采取“建、管、用”模式,通过结对帮扶、上级扶持、政策配套等有效形式,让每个农家书屋达到了不小于30平方米的图书室、有便于借阅的书架和便于保管的书柜、有固定的管理人员、有图书3000册以上的“四有”标准,使农民从“牌桌”走向“书桌”,引导群众自觉学习,让学习成为增收致富的助推器。
在软件建设上狠下功夫,提升科技含金量。结合乡情和农民特点,有针对性地选取农民看得懂、用得上的书,如农业、林业、畜牧业、养殖业、加工业、农机操作、家电维修等“合口味”的书籍,在这里保证农民可按需选择学习内容,保证供需对路。让大家在学中干,在干中学,让知识成为致富的法宝。
“文化资源”大家享。该乡的5个农家书屋,让5000余农民在书屋里受益,使20余户特色养殖、种植的农民从书中“淘金”,建起了生猪养殖小区3个,黄羊养殖大户(500头)以上的4户;建设了千亩核桃示范园、百亩经济作物(草莓)大棚一个、百亩无公害蔬菜大棚基地一个,大棚香菇30余亩……“农家书屋”已成为该乡农民掌握科学种养知识、拓宽发家致富路子的主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