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组织领导。制定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负总责,各村(社区)支部书记为本村(社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并由村主任兼任食品安全信息员,认真抓好工作的落实。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强化宣传培训。建立经常性宣传机制,镇、村(社区)、学校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抽专人广泛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引导群众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规范登记管理。家庭集体聚餐实行逐级申报备案制度,申报内容包括举办人、承办厨师的基本情况,就餐时间、地点、人数和人员来源,场所卫生情况,菜肴清单等。就餐人数100人以内的,由举办者和承办厨师提前24小时向本村(社区)食品安全信息员申报,信息员接到申报后做好登记备案。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的集体聚餐,由信息员向镇食安办报告,由信息员进行指导,并签订食品卫生安全责任书,指派卫生监督员到现场进行指导。
健全体制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各村(社区)、学校及卫生院等部门均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一套农村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力争形成长效工作机制,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