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汛情。克服麻痹、侥幸心理,从严压实责任。与气象、农业、水利、国土等相关部门沟通衔接,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雨情、水情、汛情、灾情分析和预测预报,科学准确研判汛情、灾情,做到主动防汛、科学减灾。
认真排查隐患。建立和完善各类应急处置预案,落实“防、抢、撤、救”各种措施,主动深入新农村和现代农业园区在建工地和地质灾害点、河道等重点场所,实地指导乡镇、施工单位在户办工程、农村道路、土地整理等防汛安全管理,及时开展隐患排查,认真落实整改措施,随时加强动态监测,确保安全度汛。
及时抗灾自救。组织农口部门,认真加强灾后恢复农业生产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全面落实救灾、病虫害防治、动植物防疫、农田水利设施清淤、农村道路清障等减灾措施,主动深入灾区一线,现场指导抗灾自救,确保将损失降到最低。
快速勘验理赔。启动政策性农业保险赔付“绿色通道”,督促保险人员及时赶赴现场,查看受灾情况,核定灾情损失,确定赔付方案,简化、优化流程,公开高效理赔,及时将理赔资金发放到受灾农户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