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朝天人大网 朝天政府网 朝天政协网 朝天政法 微朝天 书记信箱 朝天电视台 建言献策 在线投稿
要闻 部门 乡镇
图片 视频 发布
工业 农业 城镇
旅游 投资 商务
民生 管理 安全
政治 生态 网信
文学 书画 音乐
体育 摄影 拍客
思想 组织 作风
制度 廉政 理论
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文化要闻>>正文
分享到:

广元非遗文化 讲究规矩的刘家耍狮

时间:2016年06月15日 15:15   来源:广元日报   阅读:

刘家舞狮

   “舞狮”是很多地方的称呼,而在朝天区李家乡民主村,大家习惯叫“耍狮”。耍狮队每年大年初一出门,正月十五回家,这个习俗沿续了几百年,有记载的是从清朝末期到现在刘姓家族“耍狮”已传承了六代人,第六代传承人刘雨昊今年仅六岁。

   刘家“耍狮”与众不同,这不仅仅在外观,狮子是代代相传的模样,全用手工制作,竹条,纸张,麻布和泥巴,笔墨等为材料,民间气息十分浓厚。63岁的刘德玉,是从爷爷和父亲那里学来的耍狮技艺,也是刘家耍狮队的队长。

   刚到刘家,就见刘德玉和父亲刘三益在院坝里用泥巴在制作“笑头”和“猴头”,用泥巴做成模具后,再用纸张层层糊上,待凉干后撕下,用彩纸和笔墨,色彩描绘,便栩栩如生了。狮头放在堂屋,只是还未完工,要做耍狮队的行头,必须先做狮头,这是祖先传下来的规矩,必须严格遵守。还有一本有些年代的线装书,记载制作狮子要“开光”的全过程,很是稀罕。

   刘德玉兴致勃勃地摆起了耍狮的由来:相传狮子过去是天上神仙,因触犯天条,被玉帝打下凡间,封它为保佑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祛瘟祛邪的神灵。走在狮子前面的那个白脸“笑头”,也称“木莲”,是狮子的儿子,它是个大孝子,是二十四孝之一,为救母,随母下到凡间,帮母渡过重重难关。耍狮队有个说吉口令的,叫“南门先生”,是木莲请来替母亲说话的,讨天下太平,因为狮子不能开口说话。“猴子”是我们大家熟知的“齐天大圣孙悟空”,狮子母子二人过水帘洞时被困,木莲请来帮忙的,之后又请随行,为其开道。

   刘家耍狮很讲究,每逢大年三十,开光亮相,敬神灵,点香蜡,烧纸钱,跪拜磕头,仪式完后,耍狮队的十人,还要将自己的生辰八字写在纸条上,压在敬有祖先的神龛下,直到大年十五回来“倒灯”,谢神以后,才能取回自己的生辰八字。耍狮的人这期间不再是人,跟狮子成为一体,因为魂魄寄放在了神龛上。刘家耍狮讲究规矩,耍狮人绝对不能开口说话,不能倒退,无论在那家歇脚,离开时都要耍起走,不能把皮披起走,以示感谢。如遇人畜染有瘟疫,还得让小娃儿过狮子口,可以保官煞,猴子还要拿扫把去圈舍跑上一转,可以祛瘟疫。当地百姓很信这个,这也是刘家耍狮时每年必做之事。

   刘家耍狮鼎盛时期在民国,当时李家乡有姚、刘、何三大家族,相互连姻,相互扶持,各有所长,刘家耍狮成了独门绝技,逄年过节,喜庆之日必请耍狮队到场庆祝,还远到广元和陕西等地表演,名声显赫。可惜的是这以后由于地处偏远等诸多原因,让“刘家耍狮”这一传统技艺不被外界所知,渐渐遗忘在大山深处。

   (马建忠 孟超 文·图)

制作模具

我来试试

走乡入户

精湛表演

 


 

 

上一条:我区积极开展川陕文化交流活动
下一条:我区举行2016年书法创作培训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热门图文
 热点新闻

广元市朝天区融媒体中心  电话:0839-8621937  邮编:628012
举报邮箱:gyctrm@126.com   举报电话:0839-8625602   
蜀ICP备13022682号-1  川公网安备51081202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