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25日电 (李康 苗志勇)初冬时节,位于川陕交界的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曾家山两河口镇上万多亩林海披上了白皑皑的雪涛,宛如仙境,浪漫冰雪季吸引众多游人陶醉其中。在这里,吸引游客停留的不只是美景,还有天然的美食。其中不乏有两河口镇大尖山村“曾家山高原水乡冷水鱼养殖基地”的生态冷水鱼,在当地很有名气,成为当地农家乐餐桌上一道特色美食,深受大家喜爱。

韩奇俳在抛洒鱼饲料。苗志勇 摄
“这些鱼是金鳟、虹鳟和中华鲟。这些鱼最大的特点就是刺少肉嫩,肉色呈红色,开水烫3秒钟即可食用。”去年,两河口镇大尖山村村民韩奇俳承包了该村“曾家山高原水乡冷水鱼养殖基地”。从此,他走上了幸福的创业之路,他每天拎着饲料,走在养殖池间纵横交错的埂上,一勺一勺地往鱼池里抛洒鱼食,鱼饲料“唰唰唰”在空中滑过抛物线后沉入水底,水池里的鱼儿争先恐后的抢食着,池面泛起粼粼波光,这个时候韩奇俳最为开心。
“我在青海格尔木当了5年兵,2017年12月退伍返乡的时就开始思考自主创业。”据韩奇俳介绍,这片曾家山高原水乡冷水鱼养殖基地是2018年由两河口镇政府规划筹资扩建,通过村集体经济租用了23亩地,修建了近万平方米的鱼池,由区农业农村局、区林业局等13个单位参与打造,总投资近千万元。
他承包冷水鱼养殖基地后,先后领到了政府部门近30万的养殖补贴和养殖技术上的指导。他自己在鱼饵、鱼苗、监控等方面也投资了近40万。

曾家山高原水乡冷水鱼养殖基地吸引众多参观者。苗志勇 摄
“养鱼的水是从冰锋洞里引出的天然溶洞水,引水近6公里,常年水温在12℃到13℃,溶洞水水流量大、养分高,非常适合冷水鱼的生长。这种鱼生长很慢,一到两年才能长到2到3斤,至少一年才能长成出售。冷水鱼最佳出售时间是在秋冬季,因为水温一旦超过18℃,鱼儿就不能存活了。”韩奇俳说,去年,有来自云南、西安、重庆等地的游客或货商来这里购买冷水鱼,冷水鱼是供不应求的。今年由于疫情影响,尤其是可以生吃鱼片的冷水鱼销量极差,就算是价格压得很低也很少有人买。“明年秋季我养的鱼就可以出售了,希望那时候销售情况会好起来。这一万平方米的养鱼池年产量达五万斤以上,预估年产值近百万。”
如今,两河口大尖山村通过冷水鱼养殖带动周边30余户农户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下一步,韩奇俳还打算进一步延伸冷水鱼产业链,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