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笑起来真好看,像春天的花儿一样……”
2019年4月,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经省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并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先进摘帽县”。目前,朝天区6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25518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区彻底告别了延续千百年的贫困。摘掉贫困的帽子、过上幸福的日子,曾经的贫困群众脸上笑容如春花绽放,并定格为朝天区脱贫攻坚的最美表达。
一只手也能拼出好日子
在朝天区羊木镇新山村,牵出耕牛准备到山上放牧的王进安说:“一只手不能用旋耕机,家里4亩多地全靠我这老伙计。”今年9月份收完玉米后,王进安和他的“老伙计”用两天半时间全部深翻了土地,又种上了菜籽。王进安笑着说:“明年五月,又是好几千块钱的收成呢。”
单手耕地、单手掰玉米、单手养蚕,自1981年王进安因事故左手手臂大部分被切除后,单手就成了他不屈命运的支点。2014年,王进安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王进安憋着一口气,靠着单手种粮、养蚕,不但还清了多年的欠款,建了房,还把女儿送进了大学。2018年,王进安不仅脱了贫,还被评为了“最美新山人”。
“靠天靠地,主要还得靠自己。党和政府在前面拉,我们自己也得使劲儿往前奔。”今年57岁的王进安,身材清瘦、双鬓已然斑白,但他眼里的光坚韧有神、脸上的笑温暖可亲。他常说“只要我还有一只手,就能拼出好日子”,而他的生活就像他所说的那样,眼见着一天天美了起来。
一片蔬菜带富一方乡亲
站在自己年产值近40万元的百亩蔬菜基地旁,25岁的曾家镇白鹰村村民蔡兵兵说:“以前从没想过会把种菜当成事业干,更没想过会与众多贫困乡亲结成战略合作伙伴,携手脱贫致富奔小康。”自幼父母双亡的蔡兵兵,是爷爷奶奶带大的。2008年,在四川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安康家园”项目精准对接下,蔡兵兵得以免费就读初中和中专。
“一心想多挣点钱,减轻家里的负担。”多舛的命运前,蔡兵兵早早地挺起了自立的脊梁。2014年毕业后,学得一技之长的他迅速进入校企,“加班加点地干,别人一个月挣四五千元,我能挣七八千元”。随着爷爷奶奶年事渐高,2017年蔡兵兵毅然回乡发展起了高山露地蔬菜,当年纯利润就超过了5万元。
小时候吃过百家饭的蔡兵兵,始终没有忘记乡亲们。他成立广元远帆农业专业合作社,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带动近30名乡亲增收。“今年,我在合作社务零工就挣了7000多元。”石鹰村脱贫户鄢金培话语间有藏不住的喜悦。一片蔬菜带富一方乡亲,在蔡兵兵逐年扩大的蔬菜版图上,贫困群众幸福的笑脸,成了最美的风景。
一份申请书见证一颗初心
初见陈云梅,她脸上灿烂的笑容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2017年前,陈云梅是大滩镇自然村的贫困户;2017年后,她成了自然村的驻村帮扶队队员。而这一切,源于一份驻村扶贫申请书。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上山碰鼻子,下山墩屁股,三天太阳苗发黄,一场大雨地冲光”曾是自然村的真实写照。但随着2016年四川铁投集团对口帮扶开始,硬化道路、修建安置点、发展产业园,自然村一天一个样。亲身经历了集团对家乡的倾情帮扶,2017年大学毕业后又进入集团工作的陈云梅,毅然申请回到家乡,成了一名驻村帮扶队队员。
回村那天,陈云梅母亲直抹眼泪:“你个傻娃娃,在城里工作不好吗?为什么还要回来吃苦?”陈云梅抱住母亲动情地说:“妈妈,你看我们村的第一书记、帮扶干部,他们离开自己的家乡,为我们自然村脱贫日夜奔波。而我是自然村的孩子,更是脱贫攻坚政策的直接受益者,没有人比我更应该回到自然村。”三年来,陈云梅与同事们一道披荆斩棘,帮助自然村在2019年成功脱贫出列。
王进安、蔡兵兵、陈云梅,在一张张绽放在脱贫路上或沧桑、或年轻的笑脸背后,是崭新的水泥路、宽敞的安置房、兴旺的产业园,是越来越实的粮袋子、越来越稳的菜篮子、越来越鼓的钱袋子,更是满足感,是获得感,是对新时代新生活的无限向往和自信。
记者 戚原 通讯员 何娟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