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上的领路人
美姑县井叶特西乡沙马乃拖村素有“云端上的村庄”之称,平均海拔3200米,全村109户470人中有47户224人深度致贫,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如今,一座座安全住房拔地而起,一个个产业项目从无到有,群众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胡书记是我们的引路人!”一句简单的话语道出了彝族群众对他的信任,他就是朝天区农业农村局选派凉山州综合帮扶队干部、美姑县井叶特西乡沙马乃拖村的第一书记、挂职美姑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胡明东。
党建引领促发展
2019年初,胡明东由炳途乡曲吉瓦拖村帮扶队员调整为井叶特西乡沙马乃拖村第一书记,他背上行囊走马上任,走遍了全村农户,群众的艰辛生活让他震惊,更让他深感责任重大。
3月,省政协副主席、州委书记林书成到沙马乃拖村调研脱贫攻坚,临别时语重心长地对胡明东说“责任重于山,我等待着沙马乃拖村的脱贫喜讯。”
“坚决完成任务!”这是他当场向林书记许下的郑重承诺。

胡明东(右一)与党员干部、农民群众共商脱贫良方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胡明东立即带领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查找发展上的短板硬伤,群策群力探索脱贫良方。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的方式,每名帮扶队员与支部成员结对子,互帮互学互助,解决支部班子“软懒散”问题。严格执行“三会一课”、重大事项议事制度,以党建月会为平台,组织学习党的脱贫攻坚政策,开展农技知识培训,提升党员干部和村民素质。把有知识、有文化、有技术的村民纳入党员后备干部培训对象。
说干就干、干就干好。为解决村民想致富又怕失败的老大难问题,胡明东以致富带头人、巾帼致富能手为抓手,村组干部带头抓产业、党员率先干产业,分片包干促发展,做到脱贫攻坚难事在哪里,党员就扎根到那里。
产业兴旺助脱贫



推动脱贫攻坚,离不开发展产业。对于远离县城且交通不畅的偏远村,推动产业发展谈何容易?胡明东与村“两委”商量,确定了“筑巢引凤”的策略,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起,30万元社会资金的酒厂、120余万元德昌对口帮扶养牛繁育场、36万元养马场、1.9万元养鸡场、45万元腊肉加工厂等项目成功引进。2020年又协调资金建起扶贫酒坊二期、酒窖、西门塔尔牛育肥场,招商引进农投公司建起标准化的养鸡场。引进资金只是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项目的选址、征地、评估、厂房建设等相关工作千头万绪,他与村干部定责定人,分工落实,在短短三个月时间内,酒厂、腊肉加工厂、美姑牛羊养殖场投入使用。目前,酒厂产酒15000多斤,牛场存栏88头,集体养鸡场出栏32000只,实现产业收入20余万元,实现集体经济收入30余万元。
在兴办重点产业项目的同时,胡明东鼓励村民自寻产业致富门路,对于有激情、缺资金的农户,采取家支德古+产业项目担保的方式,向村集体经济借款兴办产业。目前通过品种改良和新技术推广,种植土豆200亩,养鸡2100余只、绵羊和美姑黑山羊1500余只、马188匹、本地黄牛450头。
目前,沙马乃拖村酒糟养牛、酒水喂猪、猪牛粪发酵生虫养鸡、牛尿种草、鸡粪种中药材的绿色产业链已初见成效。截止目前,全村老百姓已经实现增收78万余元,平均每户增收6215元。
移风易俗树新风
在走访调查过程中,胡明东发现村民文化普遍偏低、思想观念落后,无计划超生、高额彩礼、陈规陋习等现象比较突出,如不及时治理,村民脱贫后也容易返贫。为此,他制订了《村规民约》,将计划生育、移风易俗、控辍保学、禁毒防艾作为重要内容,明确奖惩,规范了村民的行为习惯,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

打造的特色彝族村落
把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与积分制、村民诚信、“四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如:按时参加村集体会议与公益活动,房前屋后环境卫等都实行积分制管理。“四治”方面,有无超生、失学儿童、吸贩毒人员等,都计入诚信档案名单。积分在85分以上的村民,则有资格借取集体资金用于产业发展,诚信档案中有不良记录的农户将会被取消集体经济收益分配资格,这一做法已被青岛农业大学全国唯一的合作社学院作为典型案例在其教学中进行研究和推广。

村集体养鸡场,图为贫困户在里面务工
经过不懈努力,沙马乃拖村实现了“四无”目标,即:无非计划超生、无失辍学儿童、无新增艾滋病患者、无吸贩毒人员。村民崇尚精神文明的风气正在形成,涌现了“四多四少”现象,讲卫生的人多了、蓬头垢面的少了;争当产业带头人多了,无所事事晒太阳的少了;讲文明树新风的人多了,铺张浪费的少了;学习产业技能的人多了,游手好闲的少了。


经过两年的努力,人们的腰包鼓了,生活环境干净了,精神面貌变了。这个“云端上的村庄”变成了一片承载着美好生活的希望之地。胡明东个人扶贫事迹被中央电视台大型记录片《一村一寨总关情》拍摄,央视国际频道《环球新闻》《中国新闻》进行了专题报。相关工作也被《中国扶贫杂志社》《人民日报》《党的建设》《经济日报》《四川日报》及凉山州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驻村工作队获评凉山州“十佳驻村工作队”,个人评为2020年广元市“优秀援彝扶贫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