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看到羊木镇小学宽敞干净的教室、学生宿舍以及齐全的运动设施,前来送孩子读书的王娅满脸笑容。“我上小学的时候,学校条件很差,很多家长宁愿多走路、多花钱,也要把孩子送到城里读书。现在家门口的学校的办学条件越来越好了,我把孩子送到这里读书十分放心。”王娅感慨万分。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王娅的所见所闻见证了朝天区教育的改变和完善。“十三五”期间,朝天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教育思想为指导,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持续改善办学条件,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努力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全区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交上了一份群众满意的答卷。

特色教育,张扬学生个性
和泥、拉坯、晾晒……走进羊木镇小学陶艺制作室里,记者看到一团团软糯的泥巴在孩子们的巧手下,摇身变成一个个形状拙朴的花瓶、茶具以及摆件。
“我们学校将土陶制作作为学校校本课程,建起了土陶制作室、陶艺作品展览室,聘请了专职教师,并成立了陶艺社团。同时,学校以土陶制作为主轴,还增设了打铁、舂米、煮酒等农耕文明劳作项目,不仅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美,还能体会家乡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羊木镇小学相关负责人介绍。
“十三五”期间,朝天区“一校一品”特色教育遍地开花。大滩中学把红色文化融入剪纸艺术,成立了剪纸艺术工作坊,每班每周一节剪纸课,举办剪纸艺术节,多次组织学生参加省市艺术活动,展览作品千余件,成绩喜人;朝天二小把笛子、二胡等器乐引进课堂,“人人会一种乐器”成为了该校师生的必修课;花石小学在“砺石文化”引领下,师生石头画创作渐入佳境……
据悉,为进一步推动全区学校艺术教育科学发展,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十三五”期间,朝天区不断拓展育人路径,凝练育人特色,成功打造了“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学生在实践中张扬个性,在活动中绽放美丽,在体验中找到了更合适自己的发展路径。
一生一案,提升教育质量
“经过家访,我们全面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长,回校后,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近日,在青林小学召开的第四次“一生一案”研讨会上,老师们结合学生特点和家庭实际情况,制定出了教学方案。

“十三五”期间,朝天区深入推进“农村小规模学校小班额个性化教学”省级课题研究,明确学生差异化阶段培养目标,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分层分类辅导。5人以下班级实施“一生一案”,5人以上班级实施“集体备课”,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实时调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学习中,采取“面对面”批改作业,帮助学生分析解决学习问题。在特殊教育方面,建立0至18周岁残障儿童、少年信息库,加强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服务,常态开展“送教上门”活动。
“通过了解学生的家庭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布置相应的作业,教授相应的内容。”青林小学老师姜红说,实施“一生一案”措施后,学生的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2020年春季期末教学质量抽测中:青林小学三年级数学平均分获全区第一名;花石小学五年级、文安小学六年级科学成绩获全区第一名。去年,鱼洞小学回流学生28名、青林小学回流学生15名、花石小学回流学生4名……这些数据在全区不算瞩目,但对各个乡镇小学而言,却是向优质教育迈出的坚实一步。
资源共享,开阔学生眼界
新学期伊始,鱼洞小学的一间教室里,10余名学生围坐在多媒体教学一体机前兴趣盎然地上美术课。
大屏幕中,一名“线上”教师正带领学生找寻“春天的秘密”,学生边听课边有板有眼地用画笔描绘着自己心目中的春天。师生之间还会进行互动,学生有疑问可随时提问,教师当堂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
“过去,由于师资缺乏,音乐、美术这些课只能由其他科老师兼带,质量不高,学生提不起兴趣。现在,只要轻点鼠标,学生就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鱼洞小学相关负责人说。
优质教育的背后是技术的支撑。“十三五”期间,朝天区累计投入21847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增添教育技术装备,全区学校实现光纤网络、数字资源、班班通的全覆盖,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通过多媒体,我们可以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还可以与其他学校同步学习。”说起学校的信息技术装备,鱼洞小学老师邱子莲感触颇深,“以前都是老师给学生讲外面的世界,现在学生可以通过数字媒体了解外面的世界了。”
资源共享让朝天教育有了深刻的变化。“十三五”期间,朝天区按照“123”教育工作思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持续改善办学条件,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全区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朝天中学成功创建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高考成绩逐年攀升;职业教育多元发展,就业渠道不断拓展和巩固,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初中巩固率均达100%……(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