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朝天人大网 朝天政府网 朝天政协网 朝天发布 书记信箱 朝天电视台 立法联系点 在线投稿      网络举报
要闻 部门 乡镇
图片 视频 发布
工业 农业 城镇
旅游 投资 商务
民生 管理 安全
政治 生态 网信
文学 书画 音乐
体育 摄影 拍客
思想 组织 作风
制度 廉政 理论
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政务要闻>>朝天要闻>>正文
分享到:

“破茧成蝶”蚕桑产业铺就乡村振兴“新丝路”

时间:2021年09月27日 17:23   来源:四川实时动态   阅读:

秋蚕结茧忙,丰收味正浓。

9月26日,朝天区水磨沟镇菜坝河村蚕桑产业示范园的蚕房内暖意融融,示范园现场负责人徐曾保正细心地查看蚕房内的情况。

“今年管理桑园150多亩,养了120张蚕,蚕茧产量达4500公斤。这几天接连下雨,气温有点低,蚕房里面正在烤火升温。”今年50岁的徐曾保,主要负责蚕房日常管理和技术指导,拥有20多年养蚕经验的他,说起养蚕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产业园全年可养蚕六批次,现在养的是第五季蚕,今年良好的气候,加之养蚕技术的提高,蚕茧质量好、成色白、颗粒大,前四季卖出的鲜茧收入达22万元。

看着蚕床上白白的蚕茧,徐曾保一脸喜悦。“蚕茧今年价格能卖到47元/公斤,与去年比较,今年蚕茧产量也翻了一番,预计全年收入可达25万左右。到2023年,我们种植的桑叶达到盛产期,预计全年养蚕量可达600张以上,产茧2万余公斤,实现产值近百万元。”

据了解,朝天区水磨沟镇从2018年开始经过多方考察研究,引进优质合作社——金达蚕业专业合作社,流转村民闲置和撂荒土地,规模化种植桑树。今年金达蚕业专业合作社借助东西部协作资金,建设了生产作业道、小蚕共育室等基础设施,随着蚕桑产业示范园的不断壮大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目前,蚕桑产业已经有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集体经济组织的模式进行运作,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朝天金达蚕业专业合作社社长欧昌均介绍,通过栽桑养蚕,菜坝河村蚕桑产业示范园常年能够解决50到60人的用工、年人均增收达5000元,同时帮助集体经济组织增收3万元。

“破茧成蝶”的蚕桑产业,让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干劲也越来越足。

“蚕桑产业是我区农业五大特色产业之一,覆盖全区8镇 20个村1万余户,现有桑园3万亩,年养蚕2万张,产茧1.5万担,产业农户户均蚕桑收入3370元。”朝天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按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形成了蚕桑产业“桑、蚕、茧、丝”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条。

下一步,朝天区将充分依托东西部协作项目,完善基地配套建设,夯实产业基础,提高科技含量,提升产品品质和效益,使蚕桑产业成为广大蚕农的主要增收渠道,进一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铺就乡村振兴“新丝路”。

(文/冉金鹭 王馨 图/刘 旭)

上一条:中青班学员热议余飞宇书记开班仪式讲话
下一条:区委政法委:我区乡镇法学会业务培训会召开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热门图文
 热点新闻

广元市朝天区融媒体中心  电话:0839-8621937  邮编:628012
举报邮箱:gyctrm@126.com   举报电话:0839-8625602   
蜀ICP备13022682号-1  川公网安备51081202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