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广元市朝天区普降大暴雨,引发辖区内山洪暴发,辖区内多条河流水位上涨,境内多处路段发生不同程度的垮塌,1条通乡道路中断,多处村道中断无法通行,农作物受损严重,各乡镇迅速组织力量深入辖区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面对灾情,离职老村干部主动与新村干部并肩克难,排查险情、积极参与抢修公路、热心救助被困村民,用真情为群众撑起“一片晴空”。
“联合走访”大排查
“各位乡亲,天气预报近段时间朝天有强降雨,请大家提前做好防范。”近日,朝天区朝天镇小安村“村村响”广播传出新村支部书记贾东菊的声音。接到朝天区气象服务中心发来的紧急提示,离职村支部书记刘万荣、孙守义主动找到贾东菊,要求参与排查险情。简单商量后,他们决定分头行动。贾东菊负责广播、微信通知,并在广播上宣传防灾减灾避灾知识宣讲,引导群众正确防范、正确自救。刘万荣和孙守义则负责骑摩托车检查几条大沟渠和沙湾头等易塌方路段、孙家沟等易滑坡地带。
沙湾头常因大水携带大量枯枝泥沙堵塞排水涵洞,水漫过公路,侵蚀公路外延堡坎,致使路基松塌出现塌方。在排查完村级道路交通后,刘万荣和孙守义又匆忙赶往村里的“空巢户”家中,帮着清理房前屋后的枯枝杂草。
帮空巢老人守房护瓦,这是老支书刘万荣坚持做了几十年的事情。“记得我刚上任那会儿没经验,一场暴雨,因落叶堵塞排水渠,水倒灌进赵发方的新修房屋,将他家中的百余斤小麦泡烂,至今我都无法忘记。”刘万荣说,从那以后,凡是全家出门打工或是家中只有老人留守的住户,每逢下雨,他都要提前逐户查看。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办群众之所需,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这是朝天区村干部“以老带新”的一贯作风。截至目前,全区排查出疑似地质灾害点23处,1处纳入全区在册预案监测点。
“身先士卒”抢险情
“卢师傅,麻烦你把挖掘机开到马鞍山来维修一下道路。”在云雾山镇三龙村,老村支部书记罗德芳和新村支部书记付文锋排查到马鞍山路段,发现路基垮塌严重,便联系挖掘机师傅前来处置。
马鞍山路段,是村主干道,顺着道路有一条小溪,因这次强降雨,导致小溪的水猛涨,将近3米的路基全部冲毁。脚下洪水湍急,头上大雨滂沱,垮塌的地方仅一人才能通过。“先把这里开挖成路基,再用石头垒起来,等天晴再硬化。”罗德芳指着垮塌的路基对挖掘机师傅说。
罗德芳坐镇指挥,付文锋也联系了村上应急救援货车,到岩边头拉了满满一车石头,并通知应急分队队员到马鞍山路段抢修道路。“新老书记都在工地,走,我们也去帮忙。”看到新老村支部书记同时参与施工,近处的群众也自发拿上家里的铲、背篓等工具参与到施工。干群情可贵,团结力量大。不出半天的工夫,垮塌的路面恢复了平整。“只要他们出面,没有干不好的事儿。”村民柴志凤竖起大拇指称赞道。
据悉,辖区内国、省道垮方共14处;农村公路垮塌、断道、路面损毁共448处。截至目前,各乡镇及时组织应急队、应急分队已全部抢通。
像这样温暖的故事,朝天干群每天都在上演。为有效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朝天区各乡镇组建了12支乡(镇)急队伍,建立村(社区)应急分队139支,常态化备足雨衣雨靴、应急灯、应急大电筒、冲锋筏、空编织袋等防汛救援物资;依托本地企业、社会力量备齐救援交通工具和救援机械,便于应急调遣参与救援。(文 徐琴 贾素花 鄢怀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