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旭
到过浙江的人,多少都有这样的感觉,浙江就像一块美玉,精致、温润、秀美,拥有无穷的魅力。这块与朝天区山水相连的他山之“玉”,能给朝天区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10月26日至29日,朝天区50多名中青年干部结束了在浙江大学的学习之后,分成六组,分别深入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长河街道、浦沿街道以及党建政法类、工业经济类、社会事业类等党政部门开展顶岗实训调研。
“走进各部门学习、调研、考察,不仅是一场知识与理论的‘协奏曲’,更是我们年轻干部磨砺本领的‘演练场’。”学习期间,浙江的历史人文的厚度、思想解放的力度、改革创新的深度、产业发展的高度、城乡建设的温度都给广大学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常思常进、常学常新
集中交流碰火花

杭州主城东南、钱塘江南岸,正崛起一座新城,那就是滨江区。
江涛拍岸,声声激昂。26日,中青班第二组学员怀着“空杯”心态走进滨江区长河街道开展顶岗实训调研,浙江省大救助信息系统让学员张莉蓉感触颇深,“这个系统关联了银行、住建、民政等多个部门,可以对申请人信息进行一键查询,快速、准确、方便。”
交流中,长河街道分管组织工作的党委委员程苇介绍了街道的基本情况;学员们分版块与对应条线的分管领导、科室负责人等进行了详细的交流,拓展了眼界视野、碰撞了思想火花。
27日,在浦沿街道,中青班第三组学员就基层创新发展、优化治理等方面开展学习交流。交流会上,浦沿街道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了该街道滨文社区的相关情况,朝天区的中青年干部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学习和咨询,双方就如何开拓新思路,实现基层高效能治理进行了深入探讨。
“杭州是爱国卫生运动的发祥地。”28日上午,在滨江区文化中心二楼会议室,杭州市卫健委中医处处长周侃围绕“健康杭州的建设背景、建设目标及任务、组织架构及规划编制、建设成效及存在的问题”等内容,向中青班第四、五、六组全体学员详细讲解了“健康杭州”建设情况。
一场场座谈,一次次交流,学员们听得认真、记得仔细,生怕错过精彩的讲解。同时,大家还积极提问,探讨经验。企业落地流程审批情况是怎样的?园区党建是如何建立的?垃圾分类的经费如何保障……思想的碰撞,让广大学员开阔了思维、更新了观念。
“此次交流学习,让我认识到家乡的经济发展与沿海地区有很大的差距。”学员张丹说,回去后,将认真总结本次学习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方法,结合朝天区实际情况运用到工作中去。
寻找初心、牢记使命
学习党建聚合力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27日上午,中青班第四、五、六组的学员们考察了浙江五洲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的党建工作。刚踏入公司,学员们被扑面而来的党建氛围所吸引。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自2007年成立党组织以来,始终坚持“强党建、强发展”理念,以服务国家社会、服务企业员工、服务广大客户为追求,将“品质发展、满意服务、廉洁终身、学习进步、传承文化”作为重要准则,打造服务业的“红色标尺”党建特色。
党建为老百姓带来的便利在浦沿街道信诚社区体现的淋漓尽致。该社区作为楼廊改造“先锋滨”,通过党建引领楼廊,提升改造,让“小楼道”实现“大变身”,将小区部分闲置楼廊提升改造为公益图书馆,让家长和孩子共享阅读时光,为社区居民之间搭建了沟通交流平台。
在滨江北塘河创新中心,以党史为主题打造的读书馆让广大学员眼前一亮,从户外空间“百年百步”到室内空间“记录百年”,一路上都是党史知识。这个以“数智”为标准的“百年红·数智空间”党史学习教育沉浸式智慧体验馆,通过四根石柱、红色邮筒等场景构筑,以及体验“共读一本书”“回望一瞬间”等互动沉浸活动,在不知不觉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根脉。
“以党建为引领,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强党建。”学员们纷纷表示,一定将本次参观学习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转化为做好自身工作的有效实践,为朝天区党建事业的发展不断添砖加瓦、贡献智慧。
对标滨江、查找差距
实地调研取真经

27日,中青班第二组学员现场调研了长河街道辖区内的华业科技、中南集团等重点企业。通过实地参观、聆听讲解、参与互动和现场交流等方式了解现代企业发展模式、现代科学技术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既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启发了学员对朝天企业和科技发展的深度思考。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独特印记,更是一座城市的根与灵魂。当天,另一路的中青班第一组学员马不停蹄地实地调研西兴过塘行码头专题陈列馆和西兴老街,深入了解西兴老街和浙东古运河的历史。“这里文化厚重,置身其中,仿佛穿越。而且,这里的发展对我们朝天打造历史文化品牌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学员李莉说。
“一网通办”的办件总数、收件渠道分析、窗口绩效分析……在滨江区行政服务中心,杭州的办事效率让中青班第四、五、六组的学员大开眼界。近年来,在“亲清在线”平台总框架下,杭州将“无感智慧审批”纳入城市智慧管理体系中,打造“线上行政服务中心”,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在滨江白马湖畔的“中国网络作家村”,学员们深入解了“村子”的诞生与发展,感受着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这里不仅是供网络作家住宿的几座房子,更是聚集人、创造力和思想的地方。”学员侯容容说,滨江以“中国网络作家村”为载体,发展中国网络文学事业,建设网络文学产业发展核心区和示范区,工作理念让她大开眼见,深深感受到滨江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
……
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实地调研、现场体验、思想碰撞,让广大学员脑洞大开,受益匪浅,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深化了认识,有效提升了参训学员的能力和水平。大家纷纷表示不虚此行,回去后一定将学到的先进经验和思维运用到为民服务的工作之中,为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繁荣和谐现代化新朝天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