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朝天人大网 朝天政府网 朝天政协网 朝天发布 书记信箱 朝天电视台 立法联系点 在线投稿      网络举报
要闻 部门 乡镇
图片 视频 发布
工业 农业 城镇
旅游 投资 商务
民生 管理 安全
政治 生态 网信
文学 书画 音乐
体育 摄影 拍客
思想 组织 作风
制度 廉政 理论
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政务要闻>>朝天要闻>>正文
分享到:

一针一线的坚守 37年只为绣出灿烂文化

时间:2022年01月11日 16:57   来源:区委宣传部   阅读:

刘旭

“翡翠黄金缕,绣成歌舞衣。”在广元市朝天区麻柳乡,有这样一位麻柳刺绣传承人,8岁时就拿起绣花针,11岁便可以独立绣完一双鞋垫。幼时艺术天分便崭露头角。  

今年已经45岁的张菊花,从开始学习刺绣至今已有37年时间。她经历了从绣工到大师,从学徒到国家级传承人的转变。如今,在麻柳刺绣的传承上,她考虑的已不再是一幅幅作品,而是麻柳刺绣的发展之路。  

8岁学艺,赓续刺绣根脉  

张菊花教授学生刺绣技艺 刘旭 摄
 

近日,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麻柳乡,张菊花正在麻柳刺绣传习所绣一幅新作——“喜鹊闹春”。理线、穿针、落针……“以前刺绣是为了生活,现在完全是一种享受。”手腕翻转,丝线在张菊花手中若行云流水。  

朝天区,是麻柳刺绣的发源地。麻柳刺绣特色鲜明,就地取材,仅用黑、白、红、蓝等土布和彩色棉线,就能绣出不同明暗的冷暖色块;不用底稿,通过“数底布的丝线”来确定图案的大小和位置。因此,所绣成的围腰、鞋垫、袜溜跟等样式精美,做工精细,色彩运用对比强烈,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在张菊花的记忆里,她的祖辈们,白天到地里出工,晚上回到家才能忙里偷得一时闲,在一盏昏黄的煤油灯下,开始刺绣。由于特别费眼力,绣娘们一般到三四十岁眼睛就不行了,所以刺绣也是“青春饭”。  

张菊花向来访者讲述刺绣技艺 刘旭 摄
 

张菊花的曾祖母和外婆分别是清代和民国时期著名的刺绣艺人,她的母亲严金秀更是刺绣艺人中的佼佼者,十里八乡的人常常慕名而来,只为求一幅绣品。母亲的《老鼠嫁女》等绣品已被中国民间艺术博物馆珍藏。  

在张菊花的记忆里,母亲手上随时都有针线活儿,大到被面、小到手绢,花鸟虫鱼,栩栩如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间,麻柳刺绣艺术在张菊花的心里扎了根。  

8岁时,张菊花拿起了绣针,然而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也并不容易。“因为手指太细,戴不上顶针,每一次手指都被针扎得鲜血直流,一个小小的香包绣下来,满指头都是针眼。”张菊花并没有放弃,而是愈加热爱;除了学习,就是刺绣,她很快便掌握了麻柳刺绣的各种针法技巧,成为了当地有名“绣娘”。  

匠心坚守,刺绣薪火相传  

麻柳刺绣传承人张菊花坐在绣床上刺绣 刘旭 摄
 

“麻柳刺绣,是麻柳姑娘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艺。”张菊花说。麻柳刺绣与其它刺绣最大的区别在于图案花样众多,图案中包含有大量民族传统的吉祥寓意。也正因如此,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曾有许多人不远万里前来购买麻柳刺绣。  

“那时候,只是想着饱肚子,并没有想过用麻柳刺绣这一技艺赚钱谋生。”张菊花说,麻柳刺绣不仅是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也是定情信物和嫁妆。女孩要是相中哪家男孩了,就会送他扎花鞋垫做“信物”;男方家有多少人,女孩在出阁前就得绣多少双鞋垫、多少双鞋,叫“绣嫁妆”。  

从古至今,麻柳刺绣就这样一代代传承下来。然而,随着时代变迁,麻柳乡当地很多人开始外出务工,这一传统技艺也逐渐走向衰落。上世纪八十年代,麻柳乡3000多名妇女中善刺绣的有1300多人。而现在,能刺绣者也仅500人左右。  

“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刺绣,出去打工挣钱。”而张菊花最终坚持了下来,在家乡一边工作一边传承麻柳刺绣。张菊花心中怀有对麻柳刺绣最深的情结,“麻柳刺绣这一技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有责任传承。”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目前,张菊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麻柳刺绣”代表性传承人,代表作品《菊花图》《兰花图》等出口新加坡;《花卉枕头》《蜻蜓荷花手巾》被四川省民间美术馆珍藏。  

在张菊花的努力下,2008年6月,麻柳刺绣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麻柳刺绣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8年5月,麻柳刺绣被列为首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发扬传承,绣出灿烂文化  

张菊花的刺绣作品 刘旭 摄
 

在张菊花家,有一间还未装修好的房间里,墙面上已挂了一些刺绣作品。“我准备打造一个工作室,展览自己作品,让更多的人前来学习、了解麻柳刺绣。”张菊花说。  

为了发扬传承麻柳刺绣,张菊花每周都会到麻柳乡中心小学上课。“通过教授,让孩子们掌握麻柳刺绣的基本技法,以便于以后深入学习。”作为麻柳刺绣传承人,张菊花不仅在学校教授,还要担任培训老师,为麻柳乡开办的刺绣培训班上课。  

除了在当地传承,张菊花还带着麻柳刺绣走向世界大舞台。2019年,张菊花参加四川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组织的泰国四川文化周活动,在活动现场展陈各类麻柳刺绣产品并展示刺绣技艺。2013年,第四届成都国际非遗节,她的作品荣获“太阳神鸟”最佳参展奖。2021年,麻柳刺绣参加首届川渝绣活大赛,分别获得金奖、铜奖、优秀奖……而这些,仅仅是她发扬传承麻柳刺绣的缩影。  

此外,张菊花还不断探索与创新,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刺绣技艺。如今的作品,既保留了传统特色,又加入了现代气息,使画面更加和谐,立体感更强。“艺术的道路虽然艰辛,但我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希望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  

让张菊花高兴地是,她21岁的大女儿如今也是刺绣能手,二女儿也喜欢绘画艺术,麻柳刺绣手艺后继有人。她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麻柳刺绣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一定会世代传承和延续下去,并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上一条:太阳能提灌站为山区“解渴”
下一条:朝天:加快推进曾家山旅游度假区建设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热门图文
 热点新闻

广元市朝天区融媒体中心  电话:0839-8621937  邮编:628012
举报邮箱:gyctrm@126.com   举报电话:0839-8625602   
蜀ICP备13022682号-1  川公网安备51081202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