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徐小婷 冉金鹭)9月15日清晨,秋阳刚洒向广元市朝天区沙河镇的田野,罗圈岩村的侯家喜就走进了沙河镇“微型科普馆”——这个30平方米的小空间里,互动触摸屏亮着,正播放着生活科普知识,南华村几位村民也正在这里学习健康饮食、家庭安全等实用知识。
“这里能学到很多生活小窍门,特别实用!”侯家喜笑着说。虽然他是来找本土专家赵绪斌请教小水果树嫁接问题的,但科普馆里丰富的生活科普内容也引起了他的兴趣。“以前遇到问题不知道问谁,现在有了科普馆、田间课,生活生产问题都能找到答案!”
在沙河镇,科普惠民的生动场景随处可见:飞仙关社区的科普馆里,村民正在学习健康养生知识;罗圈岩村核桃园里,“土专家”侯银堂正带着农户实操嫁接技术,实验改良核桃新品种;金牛农场的果园里,无人机盘旋演示植保作业,引得不少村民驻足学习。这股“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潮,正是沙河镇以科普为桥、赋能乡村振兴的真实写照。
该镇建成了全市首个乡村“微型科普馆”,提供生活常识科普,为群众与农技专家搭建了交流平台。馆内配备互动触摸屏、科普模型,涵盖健康生活、安全常识、农业知识等多个领域,成为村民学习科学知识、提升生活品质的“加油站”。
值得一提的是,在广元市拟表扬的2024年度全市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表现突出名单中,沙河镇人民政府荣获“突出集体”称号,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赵绪斌也因其在基层科普工作中的卓越贡献,被评为“突出个人”。同时,该镇大力推进“天府科技云”平台的广泛应用,通过组织培训、上门指导等方式,帮助村民熟练使用平台获取科普知识、解决技术难题。如今,“上天府科技云找答案”已成为沙河镇群众的日常。
今年以来,“微型科普馆”已经服务超1000人次,真正实现“小空间装下大服务”。镇上还组建了10余人的科普志愿服务队,开展了20余场“田间课堂”“农家技术会”,把防虫药剂使用、果树修剪等实用技术,手把手教到村民手里。
针对村民最关心的产业难题,沙河镇精准发力,用“小课题”撬动“大产业”。以前核桃虫害严重,单株干果产量只有2.5斤,镇上推广最新专用药剂后,单株干果产量一下跃升到14公斤;为了提高嫁接成活率,广泛普及最新嫁接技术,基本实现有核桃产业的家庭就有1名嫁接能手。在罗圈岩村,淫羊藿规范化种植技术盘活了百余亩林地,预计带动户均增收超3000元;金牛农场用上纳米硒富硒水果技术,种植效率提升40%;唐家村冬桃“六个一”栽植技术的推广,更让当地水果朝着“优质化、品牌化”稳步发展。
要让科技留得住、用得好,人才是关键。沙河镇在田间地头设了“科普服务岗”,24小时响应村民需求,已解答难题200余次;本土专家侯银堂、赵绪斌等带领10余名“土专家”扎根一线,用“1名专家带N名骨干”的模式,建起“镇有专家、村有骨干、户有能手”的服务网络,让技术服务“本土化、常态化”。靠着这些懂技术的“带头人”,500余户村民户均增收超1200元,“信科技、用科技”成了大家的共识。
从微型科普馆到千亩丰产的核桃园;从10余人的志愿队,到800人的“技术明白人”队伍,科技赋能融入了沙河镇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群众受益、社会支持、政府引导”的好局面。未来,该镇还将继续以科普为笔、科技为墨,让更多村民靠着技术增收,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