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基层基础 聚焦主责主业
——朝天区在持续深化“三转”中构建正风反腐新常态
余太江 记者 张敏
向党群部门全面派驻纪检组11个,清退议事协调机构39个,增设纪检监察二室……今年以来,一系列动作、一项项举措、一套套“组合拳”正自上而下在朝天区全面铺开,如火如荼。
“推进‘三转’既是纪检监察机关自身的一次深刻变革,也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形势所需。”这是朝天区委对在持续深化“三转”中构建正风反腐新常态的坚决态度。近年来,朝天区严格落实中纪委“三转”要求,把转职能作为核心、转方式作为关键、转作风作为保障,强化基层基础、聚焦主业主责,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机制,有力助推了全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找准定位转角色 推进职能归位
“目前,部分纪检干部还存在兼职较多、履职错位、越位和不到位的现象,这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极不适应。”近年来,朝天区纪委针对全区纪检组织职能转变中存在的问题,积极争取区委支持,深入调研问策,全盘思考谋划。
积极探索内设机构改革,及时制定《朝天区纪委(监察局)内设机构改革方案(试行)》,在保持原有10个内设机构总数不变的情况下,撤销合并机构2个,新增机构2个,将80%的力量聚焦到了监督执纪问责上,确保了全面回归主业。
全面清理区纪委监察局牵头或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继续保留18个、退出39个,精简率达68.4%,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主动配合,实现工作“无缝对接”。
向各级纪检组织、主要负责人及班子成员分别开列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6个4”责任清单,明确了6大类工作职责、24项目标责任和36项主要工作任务,并将主要工作任务细化到了每月、每季度,有效推进了监督责任的落实。
聚焦主责转重心 强化执纪监督
“攥紧执纪和监督两个‘拳头’,不断改进和创新方式方法,确保纪检工作找的准方向、握得住重点、见得到实效。”区委书记蔡邦银多次强调。
朝天区纪委始终把维护党的纪律作为工作的生命线。
强化纪律审查。畅通“来电、来信、来访、网络”四位一体的群众投诉举报渠道;组建纪律审查“人才库”,推行区乡联动办案、纪委常委分片指导办案、片区协同办案等机制;及时召开案发地民主生活会,查找案发单位在管理制度、廉政风险防控等方面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真正达到查处一案,治理一线,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
强化监督检查。成立专项检查组,围绕党员干部遵守党的纪律规矩、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开展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给予全区通报,采取“发点球”方式责令问题整改,并注重长效性制度建设,进行常态化的监督检查。
截至目前,全区受理信访131件(次),办结122件(次),办结率达93%;全区纪检监察组织立案29件,办结18件,给予党政纪处分18人;召开案发地民主生活会16场次,受教育达600余人次;开展专项检查37次,发现整改问题110余个,下发通报6期,通报典型案例16个。
锤炼作风铸利剑 打造反腐“铁军”
“‘打铁还需自身硬’、‘正人先正己’。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有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才能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供坚强的保障。”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李城说。
理顺体制机制。加快派出片区纪工委建设,激活基层纪检组织“末梢神经”;采取独立派驻、归口派驻和联合派驻的方式,向区级部门全面派驻纪检组53个,延伸监督触角;全盘清理221个村(社区)廉勤监委,并配齐配强了人员。
扎实开展“创三优、铸利剑、树新风”活动。坚持开门纳谏,通过基层蹲点、上门走访、个别谈话等途径,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建议94条。针对群众反映和自查出来的监督不力、执纪不严和“灯下黑”等突出问题,组织开展纪检干部下基层、公开承诺践诺等活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制定出台《朝天区纪检监察干部培训规划》,采取“以干代训”、“以案代训”、视频培训等多种方式,分层分类分批对153名纪检监察干部进行全员化、系统化培训,全面提高了纪检干部的能力素质和执纪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