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精准扶贫和“强村行动”协同推进
朝天区脱贫攻坚“答卷”亮点纷呈
5月17日,初夏明媚的阳光下,记者走在朝天区火热的脱贫攻坚一线——中子镇贫困村印坪村,目之所及,道路整洁,绿树葱茏,鳞次栉比的产业园掩映其中,到处一派百业俱兴、生机勃发的繁盛景象。
“村里现有核桃产业园1690亩、猕猴桃产业园300亩、中草药产业园100亩,小水果产业园100亩,并规划对虾养殖100亩,‘4+1’产业格局业已形成。”印坪村第一书记李江桥介绍说,我们还引进四川岚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成了逾2500平方米的集体经济产业带,以确保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奔康。
坚持干字当头,把脱贫攻坚装在心里、拿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在过去的2016年,朝天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亿元,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9576元,增长10.3%;27个贫困村、4057户13949名贫困群众实现了脱贫解困,贫困发生率由13.39%下降到6.03%,向广大人民群众交上了一份亮点纷呈的脱贫攻坚“答卷”。
围绕贫困村“一低五有”退出标准和贫困人口“一超六有”脱贫标准,朝天区完善形成脱贫攻坚“12345”工作思路,打出“1+4+11+N”脱贫攻坚组合拳,全面制定64个贫困村退出规划和7517户贫困户脱贫规划,确保了因地制宜、因户施策。
念兹在兹、唯此为大。朝天区坚持高规格加强领导、高密度研究部署、强有力推动落实、动真格督查考核;创新实施“六个一”帮扶机制,全区所有行政村和贫困户实现帮扶全覆盖;并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形成了齐心抓脱贫、奋力奔小康的浓厚氛围。
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区通村公路硬化率达99%,通组公路硬化率达80%;农村人口安全饮水率达100%;移动通讯网络覆盖率达90%;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率达85%。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核桃、蔬菜、畜牧、食用菌、蚕桑五大农业特色产业,形成了“5+N+村+户”的产业发展模式。2016年,特色产业收入占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以上。
坚持精准扶贫和“强村行动”协同推进,集中力量解决区域发展共性问题和贫困户致富问题,确保对贫困村的贫困户与非贫困村的“插花”贫困户在思想上同等重视、政策上同等待遇、工作上同步推进、规划上同期脱贫。
同时,坚持脱贫致富与全面小康相结合,围绕“四年精准脱贫、两年巩固提升”目标,扎实推进“四好村”创建,大力开展“房前屋后庭院化、村落民居整洁化、产业发展特色化、公共服务体系化、基层治理法治化、新风培育常态化”为主要内容的“六化”行动,确保到2018年实现全区摘帽,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小康。
(记者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