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清清嘉陵江水
——朝天区以“三项行动”推进“河长治”
“要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目标,扎实做好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等6项重点工作任务”“要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3条红线”……
8日,朝天区总河段长办公室主任会议召开,传达学习我市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精神,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继续抓好“河长治”的工作思路和重点。
从“河道不采砂,曾家山不采矿”到变“河长制”为“河长治”……近年来,作为嘉陵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朝天区,以大力开展水污染防治行动、大力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行动、全面实施大规模绿化全川广元行动朝天实践“三项行动”,确保了嘉陵江流域朝天段水环境质量优良比率保持100%,区内主要河流水质保持在Ⅱ类以上。
506名河段长“全心守护”
水污染防治成效显著
西北河是朝天区纳入县级“河长制”管理的12条河流之一,也曾是与利州区近5年有水事纠纷的河流。
该如何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今年以来,朝天区在全面推行“河长制”中以整治西北河问题“开刀”,严格对西北河沿线的龙凤采石场等4家矿山企业进行了全面关停。
“以点及面,方能推动全局工作。”朝天区水务局负责人说,该局在朝天区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的有力领导下,制定并实施《广元市朝天区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方案》《广元市朝天区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督导检查制度(暂行)》等21项制度机制,落实区、乡(镇)、村级河段长506名,实现区、乡、村三级河段长全覆盖。
朝天区转斗乡校场村,是潜溪河从陕西省流入我省后流经的第2个村。“今年,我们村上新建了河堤,并配套了垃圾桶等设施,大家也改变了把垃圾倒到河边的习惯。”校场村支部书记、潜溪河校场坝段河段长闫加华说,现在村上每天都有专人沿河巡查,全心守护清清河水,“越是处在河流上游,责任就越大”。
水环境治理“由表及里”
从源头保护水生态
47岁的孙小明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朝天宣河乡人,他的明兰生猪养殖场有标准化圈舍3800平米。今年,通过配备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不仅实现了粪污无害化处理,还带动上百亩农业粮作物生长。
孙小明变废为宝的背后,折射的是朝天区“推进水环境治理‘由表及里’,从源头保护水生态”的探索和实践。
记者在朝天区中子镇等地看到,有水务部门的支持,沿线的乡镇不但设有标识明显的河段长公示牌,还对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进行了正规化、标准化、现代化的管理,并采用地埋式PASG工艺技术对场镇生活污水进行了处理,实现了达标排放。
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中,朝天区实施朝天镇烟灯村等12个村庄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对宣河明兰生猪养殖场等6家畜禽养殖场配套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关闭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户)15 家,搬迁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户)5 家,对非禁养区295家畜禽养殖场(户)进行整治。
此外,规范化建设29处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修复岸线4处1100余米,对19家矿山企业进行关停,建成河道垃圾清理队25支75人;建成污水处理厂14座,启动建设污水处理厂3座、污水管网9965米;建立1个区级农膜集中仓储点,25个农膜转运站,214个农膜回收点。发展规模化沼气和户用沼气142户568人……
厚植“绿色”底色
不断夯实生态根基
如今,行走在嘉陵江朝天段,以往江边的采砂场不见了踪影,沿岸绿化率也正不断提升。
目前,朝天区森林覆盖率65.5%,建成二专线百里生态文化走廊和嘉陵江绿道,完成营造林3.5万亩,义务植树5000亩,建成7000亩特色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及百里蔬菜观光走廊。完成7条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3.70 平方公里,栽植水保林515.93公顷、经果林621.02公顷,封禁治理4468.15公顷。项目区内植被覆盖率提高18.33%,减少土壤侵蚀量19.5万吨,增加涵养拦蓄水量269.38万方。
朝天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区投入600余万元,率先开展了嘉陵江河道确权划界工作,将设立定界桩4200余个。“以此为基础,我们即将启动实施嘉陵江流域朝天段绿化工程。”(任民 本报记者 唐彪 张百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