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朝天人大网 朝天政府网 朝天政协网 朝天发布 书记信箱 朝天电视台 立法联系点 在线投稿      网络举报
要闻 部门 乡镇
图片 视频 发布
工业 农业 城镇
旅游 投资 商务
民生 管理 安全
政治 生态 网信
文学 书画 音乐
体育 摄影 拍客
思想 组织 作风
制度 廉政 理论
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政务要闻>>朝天要闻>>正文
分享到:

人民日报:广元绿色发展启动新引擎

时间:2018年01月25日 08:28   来源:《人民日报》2018年1月23日   阅读:

用好绿水青山资源创建特色农业强市

 

广元绿色发展启动新引擎

吴纹锋 张玉伟

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四川广元森林覆盖率达56.18%,具有生产优质农产品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绿水青山”如何转变成“金山银山”?面对转型考题,广元围绕创建全省特色农业强市的目标,大力发展绿色农业。

“绿色农业带动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更是脱贫攻坚的倍增器。”在广元市委书记王菲看来,广元生态资源富集,大山大水大森林特征突出,这正是培育绿色发展新引擎、实现绿色崛起的战略基础。

闲置林地入股搞种植

在广元市昭化区陈江乡雷鸣村蔬菜种植基地,连片绿油油的大头菜生长茂盛,一棵紧挨着另一棵,密密麻麻铺满了数十亩土地。在村民吴桂华看来,曾经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如今摇身一变成了致富的金饭碗。

变化的是思路。近年来,当地盘活农村闲置撂荒土地,引导贫困户将闲置的林地作为资产入股,种植日本真仙茄、海椒、秋葵、大头菜等,把发展绿色农产品作为脱贫奔康持续增收的倍增器。

作为四川发展绿色、生态、低碳农业的优势区域,广元是全省四个农产品产地无公害化市之一,也是全省首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市和全国少数拥有2个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的地级市。在农业转型中,广元市通过绿色发展思路,促进产业在有机、生态的道路上持续迈进。

废旧农膜回收、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意见出台,秸秆焚烧全面禁止,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设备进一步完善……截至目前,该市完成无公害农产品复查换证66个,其中种植业47个、养殖业19个;认证绿色食品25个、有机食品4个,“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333个。

建成现代农业园区近百个

两楼一底的“别墅”一字排开,房前屋后是成片成林的猕猴桃基地,通向基地的是四通八达的水泥路……像公园,更胜过城市小区,这是我们在苍溪县柳池现代农业园区看到的景象。像这样的现代农业园区,苍溪县已经发展到10个,覆盖15个乡镇、78个村、792个组、8.3万人口。

近年来,广元充分利用资源禀赋,实施资源转化战略,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等生态特色产业和品牌,并通过农业园区建设把产业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一体推进,形成“一个园区就是一个产业基地、一个园区就是一个亿元企业、一个园区就是一个观光景区、一个园区就是一个农村社区”的发展特色。目前,全市建成现代农业园区近百个。

为把控绿色食品生产关键环节,广元积极探索“互联网+”绿色食品基地建设模式,创新“三入三化、智慧监管”广元模式。全市共投入3000多万元,550家农资经营企业接入系统,80多万亩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实现了在线监控,初步建成了广元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信息化平台,购置移动巡检箱165台套。

土鸡养殖迈向标准化产业化

来到广元朝天区平溪乡房子沟土鸡养殖小区,养殖大户石银亭正将自己饲养的200多只跑山鸡装车。“这都是从天冠公司引入的土鸡苗子,是我们曾家的鸡种!”石银亭对笔者说,曾家山土鸡苗通过土法养殖,适销对路,不少养殖户跟外地销售公司签订长期供销合同。

灰羽土鸡是广元七绝之一“剑门土鸡”的拳头品种。当地坚持走“品牌+规模经营”之路,在运作上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的发展模式,通过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合作社、基地联农民的形式,使曾家山土鸡的生产走上了标准化、产业化发展轨道。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绿色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广元已在贫困村建立农民专合社138个、家庭农场182家,其中60%专合社为“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企业——以广元天曌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该社与郫县豆瓣生产企业签订了绿色食品辣椒销售合同,每年销售辣椒1000多吨,种植户户均增收2000多元。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广元市在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又上了台阶。苍溪县岫云村以村名注册农产品牌,通过“一品一家”农产品O2O平台,使消费者与农户“结亲”,这种生产销售方式已经扩大到苍溪50个村的1000多户。

(转自2018年1月23日《人民日报》)

上一条:朝天区“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活动好红火
下一条:广元市朝天区监察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热门图文
 热点新闻

广元市朝天区融媒体中心  电话:0839-8621937  邮编:628012
举报邮箱:gyctrm@126.com   举报电话:0839-8625602   
蜀ICP备13022682号-1  川公网安备51081202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