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远在他乡务工的广元市朝天区农民工纷纷返乡归巢。连日来,朝天区心系返乡农民工,组织了多场座谈会、培训会、招聘会……与农民工共话发展,情暖整个寒冬。
学政策,做与时俱进的“明白人”
2月11日,羊木镇新山村召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进大会,赵剑锋、赵发兴、乔大木等许多返乡农民工都来了。
“我们一年四季在外面,对国家政策特别是精准脱贫政策缺乏了解,借此机会好好补补课。”赵剑锋介绍,会前,每个人都领到了一本《脱贫政策宣传资料》,资料里涉及“精准扶贫”“教育扶贫”“社会保障”等各方面内容。
“村退出、户脱贫的标准是什么?”“易地搬迁人均住房面积是多少?”“新山村主导产业是啥?”会议中,不仅对脱贫攻坚政策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宣讲,还将精准脱贫知识竞答活动巧妙穿插其中。对政策已了然于胸的赵发兴、乔大木等人频频抢答成功,把活动推向高潮。
“我还想了解一下异地医疗报账相关政策。”……对于返乡农民工“没完没了”的政策咨询,镇村干部还在会后开起了“小灶”,一一作答。
政策明朗了,心也就敞亮了。连日来,该区各乡镇、相关部门以脱贫摘帽动员会、返乡农民工座谈会、结对认亲“六共”行动等多种形式,向返乡农民工进行政策宣讲,给他们吃下“定心丸”: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印发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今后,农村的惠民政策将会更多、覆盖面更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会更强……
出点子,做地方发展的“土参谋”
返乡农民工,从外地带回了先进的市场观念、前沿技术、管理经验。回到家乡,怎样把这些宝贵财富搬运并移植到自己这片热土上?
2月10日上午,初春的朝阳格外明媚,临溪乡四新村陈庭富家的院坝里,篝火熊熊,50多名返乡农民工围成一圈开起了坝坝会,围绕脱贫攻坚主题,大家畅所欲言,纷纷为家乡发展支招。
“按照我们村的气候、土壤特征及林木资源优势,建议进一步加大木耳和蔬菜产业发展力度,面积可适当扩大一些,销售方式和渠道再灵活宽泛一些。”村民马现福抢先发言。
如何提高质量和产量,打破“靠天吃饭”和“广种薄收”的尴尬,村民杜贵先说:“要加大培训力度,加强病虫害防治,提升产业发展科技含量;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统一流转土地,引进企业发展规模化生产。”
“曾家山2017被评选为全国十大避暑名山,曾家镇等乡镇乡村旅游都搞得红红火火。我们村也可以依托叠洞河发展乡村民宿旅游。”村民吴开河的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就这一问题展开了长时间的讨论。
话匣子一打开,大家热情高涨,一直持续到中午,清晨点燃的篝火悄然熄灭,可大家的兴致却意犹未尽。
据了解,为充分发挥返乡农民工才智,12月份以来,该区组织返乡农民工开展了“我为家乡献一策”活动,累计收到返乡农民工献言建策约2000余条。
谋发展,做脱贫奔康的“实干家”
“先了解一下就业政策和招聘信息,回去跟家人商量一下再作打算。”2月9日一大早,文安乡返乡农民工赖文成骑上摩托车,兴冲冲地来到大滩镇场镇就业招聘会现场,为明年的生计作准备。
招聘会现场,四川琨珈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十余家本地企业纷纷亮出自己的招聘计划,现场数百名应聘者人头攒动,其中返乡农民工占据了相当比例。
“我的娃娃在上学,妻子身体又不好,今年想就近找个合适的工作,一边挣钱一边照顾家人。”在几家企业填了应聘意愿的大滩镇返乡农民工刘保说。
不少返乡农民工表示,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准备在当地做一点小生意,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反正不能闲下来,坐吃山空。”
在现场,除了企业正规的招聘,已经有发展项目的村民也在寻求合作伙伴。去年下半年,柏杨乡许宗奎返乡后就做起了电商生意,月均收入已能达到5000元,他说:“这次看看能不能再找几个年轻人,一起来把电商规模扩大些,把家乡的土特产销往全国各地。”
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
“今天的招聘会拉开了我区就业扶贫的春季攻势。2018年,我们计划搞10场以上的就业推介会。”该区人社部门负责人表示,今后除主动提供相关项目咨询、信息服务,指导帮助选准选好就业创业项目外,还将从社保补贴、小额贷款、劳动维权等方面为返乡农民工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凝聚决战决胜脱贫摘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强大合力。(马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