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朝天人大网 朝天政府网 朝天政协网 朝天发布 书记信箱 朝天电视台 立法联系点 在线投稿      网络举报
要闻 部门 乡镇
图片 视频 发布
工业 农业 城镇
旅游 投资 商务
民生 管理 安全
政治 生态 网信
文学 书画 音乐
体育 摄影 拍客
思想 组织 作风
制度 廉政 理论
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政务要闻>>朝天要闻>>正文
分享到:

新山村:铺好产业路脱贫不返贫

时间:2018年03月21日 08:37   来源:广元新闻网   阅读:

“今天是最美新山人颁奖典礼的日子,村里的养殖大户赵发文被评为脱贫攻坚标兵……”不久前,正在参加颁奖活动的乡亲们拉着记者的手,讲着村里这两年的脱贫故事,言语中是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朝天区新山村,国家级贫困村,历经两年的脱贫攻坚后发生了巨变。
  不仅富口袋还要富脑袋
  乡亲们提到的赵发文,今年51岁,两年前还是一个外出务工者,儿子在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中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成了全村31户贫困户之一。国网广元供电公司派驻新山村第一书记杨奇国了解情况后,拉着赵发文商量解决办法。
  “我从小喜欢养猪,有一定的养猪技术,有了杨书记的帮忙,我更有信心。”在养猪场见到赵发文时,他说,杨奇国给他讲解扶贫政策后,才下决心办养猪场。
  养猪场选址偏僻,水电是最大的问题。国网广元供电公司第一时间为养猪场架起一条620米的三相动力电,杨奇国帮助赵发文办理扶贫贷款,在离村组2公里的石头田埂上筑起480平方米的养猪场,协调水务局接通自来水。
  “这段时间,就卖了50头200多斤重的肉猪,挣了七万多块钱,扣除粮食、人工等成本,收入也非常可观。”赵发文的妻子乔秀莲笑着说。
  “如果国家没有这么好的政策,没有杨书记带来的电和钱,我们只能丢下需要照顾的儿子到外地打工,也不会提前脱贫,成为村里的脱贫标兵。”赵发文激动地说。
  “2017年养猪场总收入达12万余元,年纯收入5万多元,圈里还有30多头大猪和一群小猪仔,是新的一年全家致富的希望。”赵发文充满信心地说:“卖出去的猪,可以将贷款还清,国家有扶贫政策是好事,但自己也要自力更生,做自己想做的事,辛苦两年就有可观的收入了,不会担心再返贫了。”
  “村里现在等靠要的人少了,自力更生的人多了,动脑筋想着怎么致富的也多了。新山村村支书王思祥说,赵发文是一个有想法,也挺有志气的人,属典型的养殖脱贫户,村里像他一样富了口袋又富脑袋的贫困户有20户,他们都通过发展养兔、养鸡养猪、种植香菇木耳等种养殖业提前摘掉贫困户的帽子。
“农旅文”融合振兴乡村
  “除了每亩350元的土地流转费,在这里劳动有收入,年底有分红,不再担心以后返贫了。”负责管理移动鸡圈的贫困户王思国说,贫困户优先到合作社务工,每个月能挣2000元左右,
  脱贫不返贫,才是稳定脱贫的关键。“如何实现贫困户脱贫后持续增收才能确保不返贫?杨奇国说:“2018年中央1号文件增强了我们乡村振兴的信心,一个合适的产业就是脱贫攻坚的‘神器’,没有产业,收入不稳定,就容易返贫。”
  该村探索“农旅文”融合的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当地政府和帮扶单位通过挖掘“帅扎营”三国文化和传统产业转型,被列入国家旅游扶贫重点村。
  新山村进行了集体资产股权量化,成立了新山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新山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帅扎营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全村116个农户自愿入社,构建了“1个公司+2个合作社+农户”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统一流转的800亩土地经营权入股。
  “2016年、2017年合作社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2万元,算上在广元城里开的农副产品直营店等收入,合作社社员人均可分红80余元。”新山村支书王思祥说,经过测算,果园人工除草费一年就要花十多万元,2017年底,合作社在流转的800亩果园里建起150个移动鸡圈,套养跑山鸡20000多只,搞生态种养,草可作为鸡的绿色食料,省去了大笔除草费,鸡蛋和出栏鸡统一由合作社收购及进行订单式销售,预计将为合作社增加集体经济50000余元。
  “脱贫是乡村振兴的起点,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爬坡过坎,还要继续下绣花功夫,一步一个脚印干下去。”杨奇国说,接下来将四季水果产业园逐步扩展到1500亩,加上“帅扎营”等文化景点的精致打造,借助新山村独特的自然风光,将来一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到那时,新山的花果山就是金山银山,村集体经济将再上几个台阶,村民收入更持续稳定。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800亩建立四季水果造血产业园,十里桃花婚纱摄影基地、跑山鸡养殖、“帅扎营”三国文化……一个个生机勃勃的扶贫产业,托起贫困村脱贫奔康的希望。

 (李恒惠 记者 孙汉)

上一条:朝天区体育工作连续五年荣获全市综合目标一等奖
下一条:广元:打好脱贫攻坚“春季攻势”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热门图文
 热点新闻

广元市朝天区融媒体中心  电话:0839-8621937  邮编:628012
举报邮箱:gyctrm@126.com   举报电话:0839-8625602   
蜀ICP备13022682号-1  川公网安备51081202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