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法院全力打造马家坝乡险峰村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乡风文明、法治扶贫、“党建+”扶贫等一体化脱贫攻坚大格局,以“3点2线2产业”为有效抓手,坚持典型引路、统筹推进、以点带面、全面发展的脱贫摘帽工作主线,纵深打造2018年全区脱贫摘帽“险峰模式”。
三个新村示范点树立脱贫新标杆
区法院深入研判险峰村地理位置、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实际情况,以新村建设为突破口,全面走访、召开群众大会宣讲政策、动员部署,最终确定范家沟、大梁上、何家坝三个居住相对集中点为新村建设示范点。整合资金资源,借助社会力量,向三个集中打造点汇集人力物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当地村民的人居生活环境。
家住何家坝的张克应感叹道:“如今这里家家户户都有了硬化的院坝、入户路,改厨改厕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以前祖祖辈辈都是下雨天泥巴裹裤子,现在开始我们下雨天也可以走‘干梢路’(干净的路)了。”
往日的旧村落如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个示范点的打造为周围的村民带去了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感受。8月中旬,区法院再次给险峰村送去了60余顿水泥,全村都自发地干起了新村建设,美丽新农村建设正在险峰如火如荼的进行。“典型示范作用”在险峰村得到了有效的诠释。
两条绕村公路促进沿线村民奔康
险峰村山高坡陡,村民居住相对分散,“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最稀松平常的现象,在脱贫攻坚大好政策的惠及下,区法院帮助险峰村着力打造两条主要通村公路。如今,两条平坦宽敞的通村水泥路贯穿了险峰村家家户户,随着通村通户硬化路的建成,险峰村民的生产生活也随之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村上公路修好了,不仅我们出行方便了,家里修房子拉材料这些都能拉到家门口,费用便宜了不说,人力也节约了,修房子的进度至少提高了一倍。等把家里的房子修好了继续出门务工挣钱,响应号召争取早日脱贫奔康。”正在修新房的黄凤凯说道。
通村公路畅通了,不仅农村建设拉材料省钱省力了,出门务工也开始变得“日常”,在外读书的孩子们回家也方便的多了,老人们有个头疼脑热上街看病那也是“分分钟”的事情。
一组村民雷春满介绍道,“以前每逢收成的时候生怕下大雨,我们农民种些粮食不容易,一遇到下雨天菜拉不出去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好好的粮食全部烂掉,公路修通了以后卖菜卖粮再不用‘看天’了。”
如今,险峰村已硬化通村公路13公里,基本实现了户户通公路,带动118户村民完成了入户路和院坝硬化,农产品销量同比上涨37%。“路通人兴旺”在险峰村得到了生动的展示。
两个特色产业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区法院始终坚持紧紧扭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充分利用脱贫攻坚利好政策,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以“村企合作”的经营模式,区法院和村“两委”按照宜种植、能发展的原则,引入有意愿的合作企业,以村“两委”入股的方式与其签订合作协议,在险峰村建成花椒、藤椒两个重点产业基地,并以成片种植和村民小面积灵活种植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激发险峰村民脱贫奔康内生动力。
“以前险峰村集体经济就仅仅依靠唯一一个电商平台租金收入,一年下来收入少不说还弱化了大家脱贫奔康的信心。现在我们在区法院的指导和帮助下,转变产业发展模式,以入股的方式搞集体经济,有了经验丰富的企业加入,老百姓不愁技术和销售问题,自然脱贫奔康的积极性就高了。”险峰村村支书赵光华介绍道。
目前,险峰村已成片种植花椒97亩、藤椒190余亩;村民小面积灵活种植10余亩,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到人均50元,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超5000元。“产业促发展”的剧情正在险峰村里火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