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经济1989—2018柱状数据图
2018年,朝天区工业产值突破8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46.7%,工业企业解决就业3200余人,带动一、三产业就业2万余人。
这组充满温度的数据,是朝天上下为之奋斗的梦想,凝聚着全区人民的不懈努力。

朝天区大巴口工业园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已入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年产值达25亿元以上,
实现年税收2亿余元,解决1200余人就业
但在朝天建区初期,工业可谓廖若晨星。“重工业铸铧、轻工业理发”,就是对曾经朝天工业的生动描述。
不论基础多么薄弱,奋斗的脚步永不停歇。建区三十年来,朝天工业从一穷二白起步,走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取得了“追赶超越、量质提升”的发展成效。

广元海螺水泥项目是四川省引进的首个投资18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已建成年产440万吨水泥粉磨系统、18000千瓦纯低温余热余压发电系统及年产100万吨骨料生产线。近年来,公司创建为“四川省质量信用AAA级企业”;
通用硅酸盐水泥产品荣获“四川名牌”称号;获得“广元市市长质量奖”称号

七盘关国际石材城是朝天区围绕“一座石材城,百亿产业园”目标规划的产业集群项目,力争通过8-10年的时间,
招引、培育企业100余家,年产值达100亿元以上
特别是近年来,朝天区始终专注发展定力,深入推进“工业强区”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坚持生态工业理念,集群发展主导产业,培育骨干企业梯队,夯实一区多园基础,实现百亿总量目标”的工业发展“四十字”工作思路,坚持盘活存量与引进增量并举、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并重,统筹推进传统产业上档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发展,“水(泥)—(黄)金—石(材)”三大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建材、农产品及食品饮料加工、清洁能源、塑品制造、生物医药五大主导产业不断优化提升,“3+5”工业产业体系全面形成。

四川天信石业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年产600万平方米板材、3000万件异型材(包括石艺雕刻)的生产能力

创建于1998年的朝天首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的医疗器械出口马来西亚、印度、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是中国唯一一家取得日本厚生省认证的厂商
发展源于追求,付出终获捷报。截至2018年底,全部工业产值突破80亿元,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73.5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实现11.4%;全部工业占GDP的比重达46.7%,工业经济撑起了全区经济总量近半壁河山;工业税收实现2.39亿元,同比增长88.2%;工业企业解决就业3200余人,带动一、三产业就业2万余人。
该区工业园区已建成面积达7平方公里,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5家,其中:亿元企业20家,外贸出口型企业6家,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农头企业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棒仁食品、梓曾食品在川藏(成都)股权交易中心(四板)成功挂牌。

位于七盘关工业园内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四川岚盛生物科技公司,生产的灵芝孢子粉等产品远销美国、台湾和香港
新起点,新征程。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凭着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闯劲,靠着滴水穿石、锲而不舍的韧劲,坚定不移走“工业强区”高质量发展之路,朝天工业一定会再铸辉煌。(张玉伟)

朝天区紧抓成广合作战略机遇,积极承接成都产业转移,已建成成广合作产业示范园,引进企业3家,
预计可实现年产值3.5亿元以上,解决就业250余人

近年来,朝天区按照“一企一策”,全力抓好农副产品加工在建项目推进,已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及食品饮料加工企业15家,
占规上工业企业总户数的43%,2018年底,实现产值19.6亿元,同比增长35.1%,占规上工业总产值27.2%

羊木工业园已入驻龙翔塑业、太阳坪金矿绢云母等深加工项目。园区全面建成后,可承载工业投资60亿元,年产值达10亿元以上

广元市太阳坪金矿有限公司总体规划建设1500吨日金矿、绢云母采选及50万方年加气砖和15万吨年绢云母深加工及配套项目,
固定资产投资总计4.5亿元

依托朝天核桃资源,传承百年制作工艺,打响了“中子月饼”品牌,规上企业实现年产值达1.5亿元,把“小月饼”作成了“大产业”

朝天区归巢创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