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天广大农村基本形成了村道、生产便道、旅游步游道交织成网的内部交通体系
曾经,大自然造就了朝天区崇山峻岭的秀美风景,却也是发展的“拦路虎”,严重阻碍了朝天与外界的经济往来,“交通靠走”成为祖祖辈辈朝天人的生活日常。

输变电电网
“要得富,先修路。”建区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朝天区始终将交通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先手棋,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和“压舱石”,积极主动承接国家交通大动脉,构建形成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通用机场的外部交通体系。始终保持超前谋划交通项目、超速推动项目、超常管理项目,累计实施公路建设3000余公里,实现了100%的乡(镇)通水泥路(油路),率先在全市实现了100%的村通4.5米水泥路,通组硬化率高达95%,全面形成了“一横三纵三环线”主骨架路网及完善的村组公路“毛细血管”的内部体系。
同时,加快农村客运、物流货运站点建设,开通农村客运班线38条,建成物流配送网点260个,全区乡镇、建制村客车通达率分别达100%和85%。全区交通运输发展水平已处于四川盆周山区和全市领先水平,极大地改善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城市公园、绿化等配套设施健全
伴随着农村公路网络的不断延伸,朝天区全域幸福美丽新村也在青山绿水间激情描绘。
近年来,朝天区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标准要求,坚持全域规划、全域产业、全域安居、全域配套、全域治理,每年启动一片、建成一片、提升一片,连片成带、纵深推进全域新村建设。截止2018年底,全区已完成5条走廊和4个示范片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覆盖全区182个行政村、惠及41000余户农户,分别占全区总村数的85%、总农户的82%。其中64个建卡贫困村和所有的建卡贫困户新村建设全覆盖,为全区实现全面小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朝天区全力加快现代交通建设,构建形成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通用机场的外部交通体系
“走路不湿鞋,喝水不用抬,煮饭不用柴,汽车开进来,村庄靓起来”,30年的奋进,30年的巨变,30年的腾飞,一个又一个美好画面在乡村展开。

全区已建成乡镇集中供水工程712处,其中万人规模供水工程2处,千人规模供水工程22处,彻底解决了群众安全饮水难题。

幸福美丽新农村——羊木镇新山村
其实,像乡村这样的蝶变,每天也在城市发生。
近年来,朝天区围绕“广元城市北部新城、蜀道康养旅游城市、生态山水园林城市”定位,做强中心城区、做优东西两翼、做靓特色集镇、做实美丽乡村,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着力把朝天建成川陕甘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北部新城。陵江西路、清风峡大桥竣工通车,城市内环线全面建成;小峨嵋公园(一期)、时代广场、蜀道第一街等项目全面竣工,中心城区形象进一步提升;西成高铁朝天站和兰渝铁路羊木站通车运营、大羊快速通道竣工、“羊木水香”城镇综合体(二期)建成,“两翼”建设加快推进;启动城市外环线、嘉陵江城区景观闸坝等一批重大城建项目,推动金堆新区建设,城市骨架不断拉大,一座生态宜居的靓丽新城正在加速崛起。

朝天区大力实施“四化联动”战略,着力构建“一心三副、六区协同”发展新格局,加快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实现优势聚集、要素集中、产业互补、产城共融。

京昆高速朝天枢纽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朝天区的交通、新村、能源、水利等一大批民生项目遍地开花,奏响了高质量发展的激越乐章,群众也拥有了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朝天区将交通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先手棋,全力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先后建成跨江河大桥40余座、便民桥近70座,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服务推动了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全国最美森林小镇、省级乡村旅游特色乡镇、省级森林小镇、全国最美森林小镇100例、四川省门球之乡、全国首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环境优美示范乡镇、全国百佳避暑小镇——曾家镇

西成高铁朝天站

全国美丽宜居小镇、全国重点镇、国家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省“百镇建设行动”重点镇、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环境优美示范村庄(社区)、新型城镇化百强示范乡镇——羊木镇

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中子镇

朝天主城区一角

正在建设中的七盘关至曾家山旅游扶贫公路路线图

朝天交通骨架路网示意图
(张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