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天区教育园区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人民幸福深深镌刻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里程碑上。
建区以来,朝天区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不断补齐民生短板,加快推动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全面发展,坚持共享发展理念,让21万朝天儿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关爱留守儿童——曾家中学留守儿童延伸服务中心
30年风雨兼程,30年沧桑巨变。回顾朝天建区30年来的光辉历程,追忆群众“旧日子”和“新展望”,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朝天儿女众志成城、接续奋斗的生动图景,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娱有所乐的朴素愿望正在一个个变为现实,民生幸福成为最有质感的现实景象。

朝天建成14所乡村学校少年宫,一宫一品,各具特色,是未成年人综合能力培养、革命传统教育和民俗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30年来,朝天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着力改善办学条件、筑牢基础教育基石、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让朝天适龄儿童从“学有所教”迈向“学有优教”。截至2018年底,全区3-6岁幼儿入园率由建区时的3.36%上升至90.2%;义务教育阶段正常适龄儿童少年毛入学率、巩固率分别由建区时的92.5%、93%均上升至100%;高中教育毛入学率由建区时的69.3%上升至86.1%;全区“三残”儿童入学率由建区时的60.1 %上升至100%。该区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国家评估,教师“区管校聘”改革经验在全省、全市交流推广,家校共育课题阶段研究成果获全省一等奖,连续三年获全市教育行业年度目标考核一等奖。

朝天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备,建成“资源共享、技术合作、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利益风险共担”的医疗服务联合体

朝天全域实施分级诊疗制度,让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区,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党的十八大以来,朝天区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纵深推进健康朝天建设,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备,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乡亲们期盼“病有所医、病有良医”的梦想照进了现实。如今,该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260家,全域实施分级诊疗制度,形成“首诊在基层、大病进医院、康复回卫生院”就医新格局,区内就诊率达92%以上,全区近12万名群众享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贫困人口签约率为100%;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有机整合,参保率达99%。

送医下乡暖民心
30年,弹指一挥间,一幅生态文明繁荣和谐新朝天的美好图景正在绘就,文化无疑是其中浓墨重彩的篇章。30年来,朝天牢牢把握“11113456”文化工作思路,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切实做靓“中子细石器文化、蜀道文化、民俗文化、养生文化和红色文化”五张文化名片,大力培育“文艺专家、乡土文艺人才、乡镇文化干部、村文化志愿者、户文化活动积极分子”五支文艺队伍,着力抓实“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书报人人读、电影月月放、舞蹈天天跳”五种文化常态,一批具有地方特色、中国精神的文艺精品享誉省内外,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文化市场健康有序,乡村文化不断振兴,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文化小康”工程加速推进。去年,该区因“麻柳刺绣”被命名为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朝天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开展爱心妈妈活动,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今日之朝天,接续昨日的荣光,开启明天的希冀,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坝坝法庭”进村 释法调解促和谐

文化送下乡 乡亲乐开怀

朝天积极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健康协调发展,全区体育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13年、2017年连续两次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区;2017年成功将曾家山纳入全国第一批96个运动休闲特色小镇项目试点名单

近三年,朝天区共申请专利268件,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8家,引进新品种12个,推广新技术9项,形成新产品29个。截至2017年,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6%。

公益慈善渐入人心

2018年在四川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上,朝天25名运动员参加了艺术体操、举重、太极拳等项目比赛,共获得5金3银的好成绩

朝天区围绕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布局和旅游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核桃、蔬菜种植等农业实用技术及家政、餐饮服务等旅游服务型人才培训。近5年来,全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20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