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医务人员奋战在国道108出陕入川第一个疫情检测站,全力守好四川“北大门”。钟卫东 摄
四川新闻网广元2月1日讯(张玉伟)1月30日清晨,川陕结合部的广元市朝天区,室外气温零度以下,枯黄的草木上结着厚厚的一层白霜。
“请停车熄火。”“请出示身份证,进行检查登记。”广元市七盘关公安检查站民警李春良,一边熟练地通过移动警务终端,对过往车辆信息和人员进行核查核实,一边告诉记者,京昆高速朝天区七盘关出口,是川陕入川的第一重要关口。这里,平均每天检查车辆500多台次,1000人以上接受检查。

图为四川朝天区医务人员对西成客专旅客实施体温检测。钟卫东 摄
“你好师傅,请问你从哪里来,计划到哪里去?”“为了疫情防控,需要检测你的体温,登记你的信息,请配合。”“车内人员有没有到过疫情高发地区的,有没有与湖北返乡人员密切接触的?”几位医务人员和公安干警一道,仔细对过往车辆、人员信息进行登记核查,开展体温检测。
就在大家有序忙碌的过程中,记者看到,每过几分钟,一位医务人员就拿着红外线电子体温计进入路旁设置的临时工作帐篷中,另一位又迅速捂着红外线电子体温计出来。
在此开展检测的朝天区人民医院医务人员陈晓芳介绍:在晚上和清晨,外界温度都低于零度。大家在连续多日的实践中发现,为了让红外线电子体温计检测数据更加准确,她们尽量减少红外线电子体温计在外的暴露时间,必要时还会在火炉旁烤一烤。
在两公里外的西成高铁朝天站,偌大的车站广场显得很冷清。在进出站通道的监测点,三位医务人员正在为几位即将进站的旅客进行登记和检测体温。
采访中,家在陕西省宁强县的刘桢告诉记者,她是朝天区转斗卫生院的医务人员,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从22日以来,全院12名医务人员在负责的辖区,每天都要往返几十公里为村里返乡人员检测体温、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在这个监测点值班……
由于不便过多耽误刘桢和同事们的工作时间,记者成了她的微信好友,在刘桢的朋友圈里,有他丈夫写下的“你佩服过自己的妻子吗”的图文,有她就着方便面和家人视频团圆吃年夜饭的图片……
在国道108入川第一村的朝天区黎明村检测点看到,医务人员和公安干警同样忙碌。在短短的十分钟时间,就有过往车辆7辆。
“设立检测站点很有必要,不仅为我们负责,更为了广大群众安全。”从延安到成都的长途货车司机曹正业说,如果不是紧急的运输任务,他在家待着。“只要对防控疫情有好处,司机们都很支持。”
连日来,在国道108入川第一村的朝天区黎明村检测点、在省道410入川的大滩镇茅坪村检测点、在县道朝关路的两河口镇大沟村检测点、在村组道路的水磨沟镇柏林村检测点……在朝天辖区内设置的34个川陕省际各级道路交通检测点上,医务人员和公安干警都说着同样的话:“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守好四川‘北大门’”。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其实,在这场疫情防控的战场上,他们绝不孤单。
1月24日,广元市朝天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总指挥部(领导小组)成立,并迅速构建起1+19+12+221的联防联控指挥体系,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迅速展开。
连日来,在朝天区委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齐心协力、紧急行动,广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构筑起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形成了团结一心的强大合力,汇聚起守好疫情防控四川“北大门”的硬核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