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长版寒假,广元市朝天区各学校坚持以“德体美劳教育”为主、“智育”为辅,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指导学生在家学习,运动锻炼,参加家务劳动,养成有规律的学习生活习惯。文艺宅、健康宅、学习宅、手工宅……宅家防疫,“宅”有所悟,“宅”有所获。

课程内容展示(一)
“妈妈,放音乐,我要做眼保健操了。”每天下午两点,大滩镇小学五二班陈墨同学就会让妈妈放音乐。她妈妈说,每天除了做“眼保健操”,还在家里开辟了一块“小小运动场”,嚷着要练出“好身材”“好身体”。跳绳、广播操、打球、呼啦圈、俯卧撑……因地制宜,每天坚持适量运动一小时,朝天各学校十分重视孩子们宅家锻炼。要求各班班主任、体育老师,做好学生的居家锻炼指导,每天上午、下午都要有固定时间引导学生做适量运动。像陈墨同学一样,每天做做眼保健操,活动活动四肢,既提高免疫力抵抗病毒侵害,又实现了“视力不下降,体重不上升”的目标。
特殊的寒假,特殊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场景,也是一堂生动的德育课。如何借此时机,通过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习惯养成教育?如何利用在线教育,让学生懂得防疫知识、珍爱生活、珍惜时光?老师们通过在线讲解,家校互动,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体验。
瞧!羊木镇小学张国梁同学看见妈妈在擀面,觉得有趣,跃跃欲试。于是在妈妈的指导下,有模有样的学起了擀面。“自己试过,才知道擀面是一个力气活。妈妈每天为我们做饭、洗碗,太辛苦了!”张国梁在发给老师的随笔中写到,他以后一定会替妈妈分担一些家务。包饺子、蒸蛋糕、做凉皮,扫地、整理房间、洗碗……同学们能做的家务还真不少。
“疫情当前,口罩资源紧张,老师通过线上教我们如何制作简易口罩。我们再按照步骤指导、协助孩子共同完成,既实用,又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一名朝天特校家长说。原来,疫情期间,朝天特校结合特殊儿童实际情况,形成了“老师+家长+特殊儿童”的“3+”教育模式。根据特教家庭具体情况,通过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即老师线上教家长,家长线下教孩子。学校制定了手工、美术、劳技、运动等适合特殊儿童的教学步骤,通过家长的配合指导孩子们在家提升自我。
同学们虽未“逆风而行”,却也用自己的方式感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妈妈把我今天制作的手抄报传到朋友圈,叔叔阿姨都夸我是打赢这场阻击战的小宣传员,能为疫情献出一份力量,我可开心了!”这几天,西北小学少先队员聂梦琳同学在微信上给老师分享了自己最开心的事。一些学生用手中的画笔、钢笔、毛笔绘制书画作品。“中国加油!武汉加油!”“抗击疫情,人人有责!”“向白衣天使们致敬!”……同学们纷纷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抗疫一线的工作者致敬。
“安排学生办一期以防疫为主题的手抄报,目的就是要抓住教育契机,落实立德树人。”在班主任视频会上,平溪小学校长郑小林这样给家长讲到,“疫情当前,我们需要让每一个孩子认识到,眼前正在发生的一切,就是一本生动而深刻的教科书,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爱国?什么爱家?什么是逆向而行?什么是迎难而上?要让他们明白生命的意义,学会感恩。”
近年来,朝天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建了以“育人为本,突出特色,塑造学生德行品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十美德育”品牌(“十美”即:传统美、道德美、阅读美、劳动美、艺术美、实践美、规则美、祖国美、科创美、感恩美),建构了“基础+兴趣+专业”的德育课程体系。加强德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团队、少年宫活动相结合,与社区家庭教育相结合。重点突出理想信念教育、传统文化教育、道德品行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全区各学校基本形成校校有德育特色,事事有德育目标,时时有德育活动的良好局面。

课程内容展示(二)
防疫宅家期间,让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尝试,注重体验,多层面,多角度感知社会生活,增长见识,不正是体现了“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目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