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一大早,朝天区曾家镇贫困村白鹰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大鹏正带着驻村工作队队员一边在村头喷洒消毒液,一边指导贫困户发展脱贫产业,他说,“虽然现在正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但脱贫攻坚也决不含糊!”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的严峻挑战,朝天区干群发扬拼劲、韧劲、狠劲,战“疫”斗“贫”双管齐下,确保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高质量脱贫攻坚战。
精准打法 攻克最后堡垒

临溪乡望坪村,土豆播种机正在作业
“我和刘必学经过认真商量,除了他儿子在西藏务工有稳定的收入外,他家里今年还计划养殖十头生猪、承包上坝水库搞垂钓经营,我负责为他们协调产业发展资金。”赵奎平说,只要确保产业发展计划精准落地,6月底达到脱贫标准不是问题。
自2014年新一轮精准扶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朝天区举全区之力、集全民之智,合力攻坚,于2018年实现了贫困县摘帽;截止2019年底,实现了6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24671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01%,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摘帽先进县”。
朝天区脱贫攻坚已经取得了决定性成就,到了攻城拔寨、全面收官的阶段。要搞好脱贫攻坚“总复习”,考出脱贫攻坚“好成绩”,该区从何发力?
朝天区相继出台了《朝天区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朝天区扶贫专项2020年实施方案》《朝天区“1+12+29+214”一体作战体系和帮扶力量调整方案》等系列方案、文件,形成了今年脱贫攻坚战的“任务图”“时间表”“责任书”,8大项21小项脱贫攻坚工作,项项精准到了时间节点和责任单位,确保了脱贫攻坚工作精准精准再精准、细致细致再细致。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高质量脱贫攻坚战。”市委常委、朝天区委书记蔡邦银明确指出,关键之事、关键之时,必须行非常之举、尽非常之力。全区上下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系列重要指示,深入贯彻省委、市委、区委决策部署,集结最强兵力、鼓足最大干劲、保持最硬作风,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
长效机制 巩固脱贫成果
“因地处深山、交通不便,曾经,捍红村超过三分之一的村民都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捍红村驻村第一书记梁现锦介绍,自脱贫攻坚以来,捍红村全力决战贫困,着力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2019年,捍红村仅种植食用菌就达18万袋以上,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3000多元增至9000多元,整村甩掉了“穷帽子”。
“春风行动”农民工返岗专车
春光不负追梦人。“虽然脱了贫,但群众持续增收的后劲不够足,产业发展的规模、质量、品牌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梁现锦说,今年,捍红村将进一步加大“补短板”的力度,在改善群众教育、医疗、居住等条件的基础上,全力发展食用菌、天麻、生猪、土鸡等产业,为群众稳定增收、全面奔康筑牢坚实的基础。
“要实现高质量脱贫目标,除了实现剩余的贫困人口脱贫,还要确保脱贫成果的持续巩固。”朝天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精细落实稳定脱贫“防止返贫致贫预警机制、贫困群众稳定增收长效机制、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机制、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机制、贫困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机制”五项长效机制,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狠抓防控 生产复工不误
为避免人群聚集,朝天区英明农机专业合作社新添置的土豆播种机轰鸣着“上岗”了。“开沟、播种、施肥、起垄、覆膜,一气呵成,一台机器种植三亩土豆只要半个小时。”合作社理事长陈永明介绍,300亩土豆,仅需五六天就可以全部种完。
开辟农资运输“绿色通道”、线上开展各类实用农技培训、切实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率……朝天区在解决好春耕生产问题的同时,着力抓好农民工(特别是贫困群众)返岗就业、企业复工复产的难题。
“‘分批有序错峰’,优先组织贫困劳动力返程返岗和外出务工;利用本地企业扶贫车间、公益岗位等,促进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朝天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6日,该区已组织“春风行动”农民返岗专车30班次,外出务工和返岗农民工累计达24935人,其中,省外14860人,省内10075人。
为实现疫情防控、复工复产、脱贫攻坚“三战三赢”,朝天区还从落实惠企政策、畅通融资渠道、保障交通运输、创新招商方式等方面帮扶重点行业恢复运转。目前,该区4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全部复工复产,为本地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近2000个。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在这个欣欣向荣的春天里,朝天区21万干群正不负春光,奋力书写着高质量脱贫的“朝天答卷”。
(记者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