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朝天人大网 朝天政府网 朝天政协网 朝天发布 书记信箱 朝天电视台 立法联系点 在线投稿      网络举报
要闻 部门 乡镇
图片 视频 发布
工业 农业 城镇
旅游 投资 商务
民生 管理 安全
政治 生态 网信
文学 书画 音乐
体育 摄影 拍客
思想 组织 作风
制度 廉政 理论
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政务要闻>>朝天要闻>>正文
分享到:

一村一品 特色农业唱响乡村振兴曲

时间:2020年05月09日 08:15   来源:区委宣传部   阅读:

从凛冽寒冬到春暖花开,朝天区“特色农业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进行曲”从未停顿。

5月8日,雨后的阳光下,云雾山镇解放村绵延连片的密植桑树青翠欲滴,桑园一角的桑果已然缀上枝头。打扫蚕室、给蚕具逐一消毒,68岁的贫困户杨朝明一大早就忙开了,他喜滋滋地告诉记者,“昨年我家养了五张蚕,收入近万元;今年准备继续扩大养蚕规模,争取养个7、8张。”

“密植桑,简养蚕,十七八天见现钱。”脱贫攻坚以来,解放村传统的蚕桑产业焕发了新活力,银蚕玉茧变成了真金白银,让群众们的腰包鼓了起来。据了解,为了通过专业、高效、集约化的养蚕技术来提高蚕茧的产量与质量,促进群众增收,解放村采取“公司+专合社+产业园+党员+农户”的发展模式,规划建设了集养蚕、科研示范、教育教学为一体的200余亩的现代蚕桑产业示范园,并在园区内建起了400平米的标准化蚕室,供群众免费使用。目前,全村桑树栽植面积高达357亩;今年预计养蚕500余张、产值80余万元,产业户户均增收近万元。

解放村漫山遍野的密植桑树

农业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脱贫攻坚以来,云雾山镇立足各村实际、深挖各村资源,按照“一心一轴两环三带”总体布局,采取多元化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壮大各类特色农业产业,逐步实现了“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农业产业目标,特色产业助农按下脱贫、增收、致富的加速键。

初夏时节的新滩村猕猴桃产业园区,一派生机勃发。记者发现,园区内地势低的猕猴桃已挂上嫩绿的初果,地势高的猕猴桃却还处于盛花期。在阵阵扑鼻而来的花香中,52岁的贫困户杨其文正在为自家的猕猴桃进行疏花授粉。

“猕猴桃是雌雄异株的作物,单靠自然授粉的方式结出来的果子不理想……”杨其文种植猕猴桃如今已有4个年头,拉线搭架、修枝授粉、疏果套袋,猕猴桃种植技术样样他都了如指掌。他告诉记者,在采取自然授粉的基础上,利用人工辅助授粉,不仅可以减少畸形果,还能提高座果率和果品质量,实现丰产增收。而在杨其文的精心呵护下,他家7亩700余株猕猴桃,全部挂果达到盛产期后,预计年产鲜果5千余公斤、产值将超过9万元。

 

 

 

梧桐村食用菌大棚内,群众正在交流种植技术

“从曾经因缺技术致贫的贫困户到如今的猕猴桃种植能手,杨其文同其他群众生活上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党和国家关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安排部署;也得益于全区广大干群共同的艰苦奋斗和顽强拼搏。”驻村第一书记赵祥光介绍,在帮扶单位“产业奖补”措施的激励和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的注入下,新滩村的猕猴桃产业从2016年仅有的7户3千余株已增至63户4万余株(其中贫困户12户6千余株),今年,全村猕猴桃产量预计达15万斤、产值超过100余万元,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在云雾山镇,各村积极谋划村主导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增强扶贫驱动力,带动贫困户脱贫和群众致富增收,已成为一种新常态。

时下,梧桐村食用菌种植园区的菇农们,正忙着采收尾茬香菇,并趁着好天气,把采回的香菇摊放晾晒。“香菇产业见效快,采菇期长,这棚菇从去年10月份开始采摘,一直要采到今年五月底,目前已经采摘了好几茬了。”菇农蒲海廷满脸堆笑,今年,他家的2.5万袋香菇已为他带来10万元的纯收益。

而在菜籽坝、中坝村的200余亩桃李园区内,农户们正忙着给桃李树修枝。目前,该园区已吸引80余户农户参与产业发展,预计投产后每年可实现产业增值、旅游增收200余万元。

与此同时,鲤鱼村的车厘子、石门村的藤椒、金花村的中药材、云雾山村的山茶等产业也完成基本布局和基础建设,正呈方兴未艾、茁壮成长之势……

“一村一品一特色”,美好生活日日新。云雾山镇农业产业体系的日趋完善,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不菲的产业收入”这一目标落地生根、并开出了芳香甜蜜的花朵。

(记者 张敏)

上一条:区政协专题视察我区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工作
下一条:区委召开常委会会议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热门图文
 热点新闻

广元市朝天区融媒体中心  电话:0839-8621937  邮编:628012
举报邮箱:gyctrm@126.com   举报电话:0839-8625602   
蜀ICP备13022682号-1  川公网安备51081202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