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朝天人大网 朝天政府网 朝天政协网 朝天发布 书记信箱 朝天电视台 立法联系点 在线投稿      网络举报
要闻 部门 乡镇
图片 视频 发布
工业 农业 城镇
旅游 投资 商务
民生 管理 安全
政治 生态 网信
文学 书画 音乐
体育 摄影 拍客
思想 组织 作风
制度 廉政 理论
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政务要闻>>朝天要闻>>正文
分享到:

朝天区脱贫攻坚工作回眸

时间:2020年06月16日 08:20   来源:区委宣传部   阅读:

摆脱贫困 奔向幸福

朝天区脱贫攻坚工作回眸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向脱贫攻坚发起总攻、夺取全胜的决战决胜之年。
  站在这个关键的历史节点上,回眸朝天区脱贫攻坚以来发生的变化,朝天广大干部群众都说“质变”“飞跃”“幸福”:沙河镇罗圈岩村67岁的张文贵老人告别了大山深处的土窝窝,住进了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小别墅;大滩镇捍红村的大龄青年赵思平,种香菇、跑运输,前些日子娶了媳妇成了家;李家镇永乐村李德申,搭乘乡村旅游的发展快车,摇身变成了农家乐业主……

朝天万亩现代核桃产业基地  解国斌摄

   这一桩桩、一件件发生在贫困群众身上的可喜变化,在朝天区脱贫攻坚工作的坐标轴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也镌刻下了朝天区举全区之力、集全区之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坚实步履。
勤劳双手迎来幸福时光
  自2月份天麻下种以来,水磨沟镇红坪村贫困户谢廷国,每天都要到山上的天麻林里去巡视一转,看看有没有被野物损坏。2019年,谢廷国种植商品天麻6亩、木耳3000多椴,年纯利润超过6万元。
  “只有自强不息,才能让日子越过越好。”因左股骨头坏死被评为四级肢体残疾的谢廷国,2014年,在脱贫产业发展资金的扶助下,依靠早年在外务工学到的技术,发展起了天麻产业,并于2017年顺利摘掉穷帽子。今年,谢廷国共种植商品天麻12亩、培育天麻种子300平方,年产值预计超过13万元;同时还带动了周边20余户农户发展天麻产业、预计年均户增收超过1万元,成为了当地名副其实的致富带头人。

 曾家山高山露地蔬菜丰收 钟卫东摄

   怀揣脱贫信心,用勤劳的双手扮靓自己的生活。像谢廷国这样“不等、不靠、不要,我想、我愿、我干”的贫困群众,在朝天区,不胜枚举。而这一切的改变,得益于朝天区“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紧密结合,激发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和引导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2019年朝天区“十佳脱贫示范户”——云雾山镇新滩村贫困户郑友均,上有七十余岁的老人,下有一双读书的女儿,中间还有身患内风湿致肢体二级残疾的病妻。面对家庭的不幸和生活的重担,郑友均毅然选择了扛起责任迎难而上:他一边想尽千方百计救治病妻,一边利用空闲时间打零工供两女儿上学、维持家用,并在各级帮扶力量的帮助下,发展了7亩猕猴桃,全部进入盛产期后,每年收益将超过7万元。
   正是有了这一家一户的努力,才有了一个个贫困村的出列,才有了2019年朝天区的顺利“摘帽”和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先进摘帽县”。截至2019年底,朝天区已累计实现64个贫困村退出、24671名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3.45%下降到0.01%。
产业扶贫指明幸福方向
   时下,朝天区50万亩核桃树皆已挂上累累青果。浇水、施肥、除草,接连几天,中子镇校场村贫困户全光明都在自家的核桃林里忙活,他告诉记者,“5月初到6月上旬是果实快速生长时期,需要大量水、肥,以保证核桃丰产。”
   作为朝天区广大贫困群众脱贫奔康的主导产业之一,据了解,朝天核桃产量已连续11年位居全省县区首位,并带动基地农民人均核桃收入达6000元以上。

贫困村新貌  钟卫东摄

  “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脱贫攻坚以来,朝天区将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中之重,立足区域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认真落实“六个精准”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四维同步”,大力发展核桃、蔬菜、畜牧、食用菌、蚕桑和小水果、藤椒、魔芋、中药材等“5+N”农业特色产业,全面构建起了“多乡一业成规模、一村一品显特色、一户一园促增收”的格局。
   而随着盛夏的来临,朝天区40万亩高山露地蔬菜的核心产区——曾家山的各色蔬菜迎来了蓬勃生长的季节。趁着早间天气凉爽,李家镇老林村66岁的贫困户程德明,正忙着移栽辣椒苗和甘蓝苗。忙里偷闲中,程德明老人给记者算了算他的收入账,“今年栽种5亩甘蓝、3亩辣椒,预计毛收入5万元左右,纯利润差不多4万元。”
大力发展高山露地蔬菜,并成为生食蔬菜产业概念的提出者、产品标准的制定者,2019年,朝天区蔬菜总产量已达95万吨,实现产值9.5亿元,农民人均蔬菜收入5000元以上。
   一项项扶贫产业的落地生根、发展壮大,并助推群众稳定增收的背后,是成百上千名扶贫干部的不懈努力。朝天区3740名帮扶干部,214名第一书记,223家帮扶单位,尽锐出征,奋战在脱贫攻坚最前线,以汗水和实干,共同绘就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坚强保障托举幸福模样
  住房是民众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之一,“居者有其屋”是千百年来人民群众的共同企盼。2018年9月30日,对于大滩镇自然村贫困户陈云贵来说,意义非同一般。就在这一天,61岁的他举家从交通闭塞、条件落后的大山深处搬到了山下配套设施齐全的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
  “一辈子修了六次房,每次都往外挪一点,但始终没能走出大山。”把一生最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住房,最终依靠党的扶贫好政策,才走出了大山、才圆了“安居”梦想的陈云贵感概万千,他说,感谢的话有万万千,归根结底,感谢我们的党和政府!

大滩镇自然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  张玉伟摄

   “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因病致贫是山区群众脱贫路上的“拦路虎”。羊木镇金顶村4组贫困户鄢长林父亲精神一级残疾,母亲患有子宫癌,大儿子肢体二级残疾……沉重地生活负担曾压弯了他的腰。脱贫攻坚中,鄢长林的父亲和儿子被纳入低保、并享受了残疾人护理补贴和生活补助,母亲也通过医疗救助进行了手术治疗,鄢长林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不让一个贫困大学生上不起学,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因学返贫”。2019年,单亲家庭的朝天中学高三贫困学子杜德平,在“雨露计划”和朝天区“国机教育扶贫奖励基金”的扶助下,顺利进入西南科技大学就读,他感激地说,“这些助学金不仅是帮助我度过困难的及时雨,更如春风般吹散了我心中的愁云,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助、贫有所济”,这就是幸福生活的模样!脱贫攻坚以来,朝天区作实社会保障,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的逐步形成,特殊贫困人群社会救助机制日臻完善,让困难群众心中有了“底气”,生活更有了奔头!
(记者 张敏)

上一条:朝天:校企合作 34名毕业生搭上“就业直通车”
下一条:谢晓东来我区调研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热门图文
 热点新闻

广元市朝天区融媒体中心  电话:0839-8621937  邮编:628012
举报邮箱:gyctrm@126.com   举报电话:0839-8625602   
蜀ICP备13022682号-1  川公网安备51081202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