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在李家镇协议村,一台机龄近百年,重3000余斤,沉睡在废弃老油房的核桃木楔式榨油机,由朝天核桃文化博览馆收藏。

据油坊主人刘三朝介绍,该榨油机所用核桃木树龄近200年,解放后,该榨油机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曾家片山区老百姓吃油难问题。
刘三朝说,传统楔式榨油工艺由炒干、碾粉、蒸粉、包饼、入榨、出榨入缸六步组成。第一步,先将湿的油菜籽放入灶台大锅中炒干,炒时要控制好火候大小,不能炒焦。第二步将炒干的油菜籽投到碾槽中碾碎。第三步将油菜籽粉末用木甑放入小锅蒸熟。第四步将麦秆稻草呈放射状编拢后,用铁圈固定做底,将蒸粉后的油茶籽粉包裹成饼压实,再将包裹好的油饼通过油槽放入榨油机内部。第五步将胚饼装入由一根整木凿成的榨槽里,装上木楔开榨。 榨油人手执悬吊在绳上的撞杆,撞到油槽中的进桩上,油胚饼在撞击挤榨中变成一缕缕金黄的清油,从油槽中的小口流出。第六步,油胚饼在榨尽不出油即可出榨。最后将榨出的菜油倒入大缸之中密封保存。
随着历史的发展,榨油方法从人力控制转向了机械化生产,但传统搾油方法和器具是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特别是在公众对饮食安全和饮食文化越来越关注的今天,天然、健康、 原生态的压榨手工制油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喜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