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麻柳刺绣传习所内两名绣娘正在赶制作品。
近日,记者在朝天区麻柳场镇上的麻柳刺绣传习所看到,两名绣娘正埋头刺绣。记者凑近一看,绣娘王贵英一手捏着一根绣花针,一手托着绣布,手起针落,绿色的丝线逐渐汇成了一幅希望的田野之春。旁边的王子秀也不甘示弱,很快一个虎头形状的钥匙链就初具雏形。
听王贵英讲,她手中这幅长宽各80公分的绣品需要两名绣娘花费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如今,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麻柳刺绣,已经成为当地的经济产业,传习所十余名传承人一年大大小小的作品要绣制两百余幅,“一年下来,光靠刺绣,就能收益两三万,还是可以了。”她乐呵呵地说。
据了解,麻柳刺绣是当地流传的古老民间艺术,于2008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如今,麻柳刺绣不仅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我国民间传统刺绣艺术,更是成为当地妇女致富增收的“法宝”。
(记者 王梓菡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