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见,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委组织部干部,自2016年3月被选派到朝天镇明月村任第一书记以来,他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主动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砥砺攻坚、克难奋进,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推动明月村成为全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排头兵”。
明月村活动阵地
探民心察民情,筑群众工作基础
人心齐泰山移。到村任职后,杨见将“探民心、解民情、收民意、集民智”作为开展驻村工作的“第一板斧”, 与驻村工作队其他同志一道,走村入户开展调查摸底,风雨无阻。短短1个月时间,杨见就走遍了明月村的家家户户,踏遍了明月村的一草一木,充分了解了群众需求,收集了广泛的群众意见和建议,了解了群众的“心声”,找准了贫困的“症结”,理清了发展的“思路”。
到了晚上,杨见又组织村民小组座谈,宣传党的精准扶贫政策,让村民实实在在感受到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关心和关怀,使广大村民从最初的怀疑、观望,逐渐改变到接受与配合。每天长达16小时左右的超负荷工作,让杨见在短短的1个月时间内瘦了近20斤,眼睛几乎天天都是熬的通红。但他丝毫没有退缩,有时甚至一边打针吃药一边坚持战斗在精准扶贫第一线,周末都未曾休息。他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充分赢得了明月村党员和群众的一致认可和拥护,这也为他做好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聚能人强堡垒,添组织建设动力
“只有落后的干部,没有落后的群众”。在走访调查中,杨见发现农村基层党组织普遍存在组织涣散、党员作风疲软等情况,这也让他更加坚信,干部才是明月村脱贫奔康的关键。他把建强村“两委”班子队伍和基层组织作为发力点,坚持回引创业成功人士、致富能人,内选优秀后备干部、致富带头人等方式,选优配强村班子。2016年,利用村“两委”换届选举的契机,成功回引在外创业成功人士方德彪担任村支部书记。方德彪回村后,带头发展小水果200亩,并计划建民俗酒店、娱乐设施,走集采摘体验、农旅观光为一体的农旅深度融合的发展之路。这只是明月村配强村“两委”班子的一个缩影,在现有的村“两委”班子共计6人中,有5人均在村带头创业,充分发挥了村“两委”的带头引领作用。
与此同时,他坚持强化“三会一课”,充分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教育引导村“两委”干部和全体党员,不断增强大局意识、树牢规矩意识、强化宗旨意识。在各项工作中,他始终坚持以身作则,严格实行民主集中制,带头维护班子团结,带头执行工作纪律,抓好工作落实,带头推进“四议两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评议,确保事事有人问,件件有落实。强化调查研究,帮助村“两委”理清发展思路,制定脱贫规划,全面增强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明月村正阳农场
夯基础解民忧,强脱贫奔康保障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居环境差,生产生活质量低,这是杨见刚到明月村时的第一感受。自驻村工作以来,杨见同村“两委”积极通过帮扶单位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累计为明月村争取新农村建设、土地整理、公路硬化、村活动阵地等项目30余个,争取资金1000余万元。截至2019年底,全村实现村组公路硬化32公里、硬化率达100%,入户路硬化200余公里、硬化率达98%。实施人畜安全饮水工程15处,维修灌溉渠4.5公里,维修整治山坪塘3口,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29户,易地扶贫搬迁12户,修建群众文化广场3个,全覆盖实施了新村建设、农村电网改造和通信网络建设。
错落有致的村民聚居点
他随时关心关注特困家庭,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解民忧、解民难。明月村五组贫困户刘思荣,8岁的儿子患重病,妻子出走,前期为儿子治病仅医疗费用就花去30余万元,高昂的治疗费用让这个家庭一下陷入了困境。杨见得知后,立即向区、镇和相关领导汇报,为该户申请到临时救助资金5000元,并将该户通过民主评议纳入低保兜底;利用帮扶单位的资源优势发起网上“轻松筹”募捐活动,得到社会捐款85000余元;号召帮扶单位全体干部为其捐款6400元。通过倾力帮助,刘思荣儿子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刘思荣每见到帮扶干部都说:“我儿子病情能得到控制,多亏了村里的第一书记杨见。”
壮产业促增收,为全面小康“造血”
明月村是一个以传统种养殖为主的贫困村,底子薄,既无资源优势,又无支柱产业支撑。杨见自担任第一书记以来,同村“两委”一班人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分析、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立足明月村的实际,牢固树立“项目”农业、“基地”农业、“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观念,以新农村建设为统揽,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导,以藤椒、小水果、猕猴桃、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为主的“造血”产业,培育和扶植农业产业发展大户和致富带头人。2016年以来,杨见同明月村“两委”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先后外出引进业主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藤椒种植500亩,猕猴桃种植200亩,小水果种植200亩,水产养殖78亩,巩固发展核桃1500亩。
村民为猕猴桃套袋
如今的明月村,已初步形成了“一线五园一基地”的产业发展格局,实现了每个村民小组均有一个特色增收产业,通过“配置股权兜底、入园务工工资兜底、技术指导服务兜底”的方式,带动群众实现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在全村培育产业大户及致富带头人36人,贫困群众创业8人,有效激发和带动了贫困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积极破解集体经济发展难题,杨见主动思考,组织党员干部及群众会议共议集体经济发展10余次,组织村组干部、党员、群众到周边乡镇、县区参观学习3次112人次。结合明月村实际,积极探索资产运营型、产业带动型、服务创收型等发展模式,2019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54400元,成功实现了村集体经济“零”的突破。
树新风话感恩,深干群鱼水情
扶贫先扶志。为推动实现“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同步推进、同步完成的目标,杨见协同帮扶部门在文明新风培育、志愿服务帮扶、环境卫生整治、先进典型选树、技能培训提升等方面着力,加强对贫困户思想上、精神上的帮扶,帮助他们摆脱思想观念上的“贫困”。在担任明月村第一书记期间,杨见同帮扶部门在村开展志愿服务12次,协调开展技术技能培训8次,协调相关行业部门开展文化下乡5次,开展“最美明月人”“脱贫示范户”“五好家庭”“好婆媳”等评选活动4场次,评选各类家庭35户。常态化开展“感恩”教育,通过逐户走访,耐心细致的教育引导,让广大群众树立感恩意识,激发自主脱贫的动力,移风易俗,改变生活陋习,形成良好社会风气,不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共建美好家园的愿望。在2017年明月村脱贫验收及考核评估中,群众满意度达到100%,全村形成了积极向上、感恩奋进的良好氛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杨书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自己的驻村工作写下了饱满而精彩的一笔。虽然明月村脱贫攻坚工作稳中有进,但他从不止步,更不自满,正如他所说:“驻村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