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朝天人大网 朝天政府网 朝天政协网 朝天发布 书记信箱 朝天电视台 立法联系点 在线投稿      网络举报
要闻 部门 乡镇
图片 视频 发布
工业 农业 城镇
旅游 投资 商务
民生 管理 安全
政治 生态 网信
文学 书画 音乐
体育 摄影 拍客
思想 组织 作风
制度 廉政 理论
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政务要闻>>四川要闻>>正文
分享到:

四川:扬帆搏浪七年间

时间:2021年03月29日 08:44   来源:四川日报   阅读:

沈改轩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朱雪黎

唯一一个!岁末年初,中国改革2020年度案例征集活动揭晓最终结果,四川省推进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获得唯一省级特别案例。

辛丑仲春,巴蜀大地上改革热潮持续涌动。各地纷纷结合自身实际,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切实把改革成果转化为发展红利和治理实效。

两项改革,前后相续,重塑四川乡村经济和治理版图,激活四川乡村治理“一池春水”,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夯实底部支撑。

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为实现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四川省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来抓,着力破除体制性障碍、打通机制性梗阻、推出政策性创新,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勇毅笃行。

截至目前,省委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细化分解的256项改革任务全面推进落实。

坚定政治自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十分艰巨,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这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关心四川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18年2月来川视察时要求四川增强改革动力,统筹抓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等,这些重要论述为四川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

对标看齐,破题开局——从2014年2月召开省委十届四次全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部署四川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问题;到2020年7月召开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定》,奋发有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更好担当国家使命、服务战略全局……四川省委始终对标党中央要求,严格按照党中央部署谋划落实改革,确保四川全面深化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截至目前,中央深改委(组)会议审议通过、需要四川对接的354个改革方案,已完成对接332个,其余22个正抓紧制定对接方案或贯彻措施。

挂帅出征,以上率下——四川省委高度重视改革工作,每次省委深改委(组)会议都将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深改委(组)会议精神作为第一个议题,对标跟进中央改革决策部署。省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省委深改委(组)主任(组长),定期召开深改委(组)会议,统筹协调研究解决改革推进中的重大问题。省委书记彭清华明确要求,中央重大改革举措在四川不落空、四川在贯彻中央重大改革举措中不落后。坚持每月听取重点改革进展情况汇报,对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电力体制改革等难度大的改革亲自谋划、亲自部署、持续推动。

截至目前,先后召开 43次省委深改委(组)会议,审议通过285个专项改革方案;推出具有四梁八柱性质、能发挥突破牵引作用的全局性重大改革,实现改革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统一。

朝着深处攻坚:聚焦全局性原创性重大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今年1月4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同意设立川渝高竹新区的批复。作为川渝两省市共同批准设立的第一个新区,这里被赋予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的重大改革任务。

抓住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朝着深处攻坚,四川全面深化改革7年多来一以贯之。

推进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改革——制定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点改革工作安排,四川与重庆联合印发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若干重大改革举措,出台实施便捷生活行动方案。

创建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更是创新同城化利益分享、协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探索“总部在成都、基地在市(州),科技研发在成都、生产在市(州),公共服务在成都、配套在市(州)”的产业协同发展模式,“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

以改革思维规划建设省级新区,四川先后设立宜宾三江新区、成都东部新区、南充临江新区、绵阳科技城新区,依法依规赋予省级新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打造成渝地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国务院授权的30项先行先试改革任务总体完成,探索形成3批56条经验,其中20条在全国推广。2020年8月起在全省开展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为推动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坚实支撑。

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四川积极探索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着力解决乡村耕地碎片化、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等问题。

着力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接连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20条政策和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18条措施,民营经济市场主体从2014年的355万户增加至2020年的677.26万户。

深入推进国企专业化重组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去年,以四川出版集团为基础改组组建四川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四川新华发行集团更名为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国有文化企业改革纵深推进。

探索具有原创性、激发原动力的改革——推进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省委书记彭清华亲自挂帅、亲力亲为,深入基层开展蹲点调研、解剖麻雀,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目前全省乡镇(街道)数量从4610个减少到3101个、减幅32.7%,村建制从4.5万个减少到2.7万个、减幅40.55%。

在全国率先开展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被誉为科技领域的“小岗村试验”。着力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四川出台深化电力体制改革16条措施,制定精准扶持电价政策,持续推动解决水电资源要素优势发挥不充分等问题。

为提高党校办学质量,四川在全国率先启动县级党校分类改革,整合区域培训资源、深化办学体制改革、优化党校功能布局。

回应群众期待: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向前走,不忘为何出发。7年多来,四川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指向清晰——增进人民福祉,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2020年5月10日,四川省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凉山州昭觉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正式启动搬迁,包括84户“悬崖村”村民在内的391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超过1.8万人,5天内全部实现“拎包入住”。半年后,2020年11月17日,凉山州普格县等7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四川88个贫困县全部清零。四川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创新易地扶贫搬迁机制,成效突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摆脱绝对贫困,在四川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四川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的殷切嘱托,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

创新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省所有公办小学、初中实现划片免试就近入学,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89.4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3.01%。

创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制定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治和应急管理体系指导意见,建设平战结合的公共卫生综合临床中心,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疫情防控救治能力明显提升。

创新就业创业服务保障体系机制,出台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16条措施和促进返乡下乡创业22条措施;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四川在全国率先创新建立首个“点对点、一站式”省际供需对接、健康互认、直达交通等服务机制,实现2374万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

成效如何实现?在省委改革办负责人看来,树立一盘棋思维,谋划改革系统集成,推进改革试点先行,是四川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重要方法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四川将继续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把接续推进改革同促进制度集成结合起来,把激发创新活力同凝聚奋进力量结合起来,使改革更好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促进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强大动力。

上一条:四川省2021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下一条:党史学习教育中央宣讲团宣讲报告会举行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热门图文
 热点新闻

广元市朝天区融媒体中心  电话:0839-8621937  邮编:628012
举报邮箱:gyctrm@126.com   举报电话:0839-8625602   
蜀ICP备13022682号-1  川公网安备51081202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