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朝天人大网 朝天政府网 朝天政协网 朝天发布 书记信箱 朝天电视台 立法联系点 在线投稿      网络举报
要闻 部门 乡镇
图片 视频 发布
工业 农业 城镇
旅游 投资 商务
民生 管理 安全
政治 生态 网信
文学 书画 音乐
体育 摄影 拍客
思想 组织 作风
制度 廉政 理论
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政务要闻>>四川要闻>>正文
分享到:

丰富方法完善机制 四川"法律七进"入脑入心

时间:2016年11月22日 09:53   来源:四川新闻网   阅读:

“订婚有法律效力吗?”“出去打工时,公司让交保证金怎么办?”近日,雷波县小沟乡莫以村的“农民夜校”刚刚下课,当天的主讲人、雷波县司法局副局长李先华就被村民们围住,一口气回答了20多个问题。

  正在我省全面推广的“农民夜校”,让法律“进乡村”有了新的平台。

  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厉行法治普法必须先行。近年来,我省法律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寺庙、进企业、进单位(简称“法律七进”)工作持续深入,其工作方法不断丰富,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为进一步夯实依法治省的法治根基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什么?

  注重法律需求“差异化”

  村民们提出的问题,在李先华准备的讲义中,不仅有答案,还有相关的鲜活案例。通过“以案说法”,村民们很快就听明白了。“莫以村是贫困村,村民们关心的就是怎么脱贫,怎么致富。”李先华说,针对这样的情况,他讲解的重点放在了保障权益、维护稳定等方面,通过广泛宣传村(居)民自治、征地拆迁、土地流转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引导村(居)民依法维护权利,理性表达诉求。

  省司法厅法制宣传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法律七进”中针对“进什么”的问题,各地各部门从不同地域、行业、人群的差异化法律需求出发,将与普法对象工作学习、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作为重点。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制定了《四川省“法律七进”三年行动纲要(2014-2016年)》,分门别类地列出了“菜单式”普法大纲。针对民族地区,还专门出台了藏区、彝区普法纲要。

  法律需求不同,“法律七进”自然各有侧重。如进机关,以培育法治思维、提升法治能力为重点;进学校,以培养青少年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为重点;进寺庙,以增强政治认同和法治认同为重点;进企业、进单位以诚信、守法为重点等等。按照普法大纲,省级统一编发了法律进学校、进机关、进寺庙(双语)普法教材25万册,各地各部门编印发放各类普法教材、读物等1400余种、620万余册。“怎么进”也有讲究。各地注重采用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普法,比如阿坝州采取政府购买的方式,鼓励唐卡、祥巴、藏羌绣、格萨尔说唱、南坪弹唱等民族民间艺术工作者参与创作,通过作品展示和传播法治文化。

  易懂的语言、实用的知识、悦目的形式——这样的普法,深受民族地区群众喜爱。

  谁来进?

  “谁执法、谁普法”成常态

  11月4日,来自乐山市师范附属小学四年级的同学,走进了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亲身体验模拟庭审全过程。今年10月以来,乐山中级人民法院联合11个基层法院,启动了“百名法官进百校”活动。

  普法,仅司法行政部门“一个巴掌拍不响”,必须大家齐声鼓掌才能形成“最美合音”。四川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律师马丽华认为,法律的普及与推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各个部门从不同的行业入手,特别是执法者,除了减少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秩序外,还有一种潜在功能,那就是法律的宣传推广。要通过办理具体案件,对当事人进行法律推广、对社会大众进行法律普及。

  2014年底,我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谁执法、谁普法”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这一工作机制将“谁执法、谁普法”作为“法律七进”活动的重要抓手和载体,明确43个省级部门的普法责任清单,强化属地管理和行业指导,在全省形成了司法行政部门牵头抓总,部门分工负责、各司其职,省市县乡四级联动的普法工作新格局。

  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各地各部门均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组建普法讲师团和法律人才库1200多个、法律服务小分队4000多个、普法志愿者14万余人,做到每一“进”都有人送法、讲法、授法、释法。省卫生计生委开展的“法律进医院”、省国资委推出的“三学联动”、省总工会实施的“春风行动”、省住建厅组织的“法律进工地”等活动,都结合各部门各行业特点进行。

  以“法律七进”为重要载体和主要抓手,我省圆满完成了“六五”普法各项规划目标和工作任务,在全社会初步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为治蜀兴川各项事业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上一条:四川省委决定: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
下一条:今晚起四川迎超强降温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热门图文
 热点新闻

广元市朝天区融媒体中心  电话:0839-8621937  邮编:628012
举报邮箱:gyctrm@126.com   举报电话:0839-8625602   
蜀ICP备13022682号-1  川公网安备51081202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