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朝天人大网 朝天政府网 朝天政协网 朝天发布 书记信箱 朝天电视台 立法联系点 在线投稿      网络举报
要闻 部门 乡镇
图片 视频 发布
工业 农业 城镇
旅游 投资 商务
民生 管理 安全
政治 生态 网信
文学 书画 音乐
体育 摄影 拍客
思想 组织 作风
制度 廉政 理论
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政务要闻>>四川要闻>>正文
分享到:

2018年全市组织工作综述

时间:2019年02月21日 08:57   来源:广元新闻网   阅读:

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生动实践
——2018年全市组织工作综述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需要新担当。2018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省委组织部的有力指导下,全市组织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持续向中心大局聚力、向主责主业聚焦,有力彰显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推动治蜀兴川广元实践再上新台阶的强大组织力量。

  突出政治建设,强化党员干部理论武装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一年来,全市组织系统坚持把提升政治能力作为加强党性锤炼、能力锻炼的重要内容,着力提升党员干部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扎实推动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在全市组织系统落地落实。

   筑牢思想信仰根基。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揽,组织开展“万名书记讲党课、十万党员抒感言”等活动10万余场次,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学习研讨3.5万余场次,举办县乡主要领导读书班和县级干部、乡村党组织书记、党员集中轮训班等340余期。“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纵深推进,列出12个专题开展集中学习1600余场次,组织开展“遵党章学党章讲党章”活动2.1万余场次。

   严明政治纪律规矩。坚决贯彻省委《关于彻底肃清周永康流毒影响持续净化四川政治生态的决定》,在干部考察中注重政治标准,鲜明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的价值取向。深入贯彻《关于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的有关规定》,高质量召开领导班子2018年度民主生活会和“作风纪律深化年”专题民主生活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成为常态。

   培优党内政治文化。坚决落实中央省委市委改进作风有关规定,将作风建设作为班子分析研判、干部考核考察重要内容,开展“痕迹主义”集中整治,切实为基层减负。深入挖掘广元红色文化,打造特色党性教育基地16个。开展“传家风、立政德”教育活动,组织新任县级干部和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干部配偶开展警示教育60余人次。

  突出质量提升,推动基层组织全面过硬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一年来,全市组织系统突出强化政治功能,鲜明“落实到基层、落实靠基层”理念,坚持重心下移抓基层打基础,大力实施“组织力提升工程”,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引领服务发展的能力。

   聚焦基层政治功能建强组织体系。探索区域化党组织设置,规范合建联建村党组织553个,新建乡镇大党委、中心村党委76个。在全省率先启动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和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改革试点,制定实施国企党建“双提融合”三年行动计划,推行机关党员积分制管理,推行“1+3+N”居民小区党建模式,打造城市党建示范点191个,城市融合党建入选“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深化两新党建“百日攻坚”行动,创新实施“双千双百”行动和结对帮带机制,经验做法全省推广。

   聚焦基本建设推动标准化规范化。分类研制九大领域党支部建设标准,《基层党建底线管理指导手册》入选全省干部培训“好教材”。扎实开展“三分类三升级”活动,整顿提升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381个。新发展35岁以下、大专及以上党员占比提升至79.3%、63.4%,党员队伍结构持续优化。坚定落实村级组织活动经费正常增长机制,探索村(社区)干部专职化管理,村党组织书记报酬最高达到3580元/月。

   聚焦中心大局创新推进基层党建。实施“农村能人回引计划”,回引4800余名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储备村级后备力量3500余名,实行“岗编适度分离”选拔职业村支书26名,从外出优秀务工经商人员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373名。推行志愿服务网上积分管理,参与党员干部1.2万人次。高质量举办“两新联万村·党建助振兴”广元行活动,成功签订27个合作协议,组织全市899个两新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工作。

  突出干事创业,建强推动发展中坚力量 

   用人之道,使之欲适,任职欲专。一年来,全市组织系统认真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鲜明重实绩重实干用人导向,为推动“三个一、三个三”兴广战略落实落地夯实干部保障。

   围绕实施兴广战略狠抓领导班子建设。对重点涉改部门班子进行全覆盖专项分析研判,平稳有序推进机构改革。完善市属国有企业分层分类管理体制,优化领导班子功能结构模型,对标精准选配专业型干部42名。出台推荐考察干部工作八条规定,防止带病推荐、提拔。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健全科级干部选任制度,市委“一报告两评议”满意率位居全省前列。

   围绕培养执政骨干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全年招录(引进)公务员、事业人员、选调生、高层次专业型干部1200余人。加强年轻干部、党外干部、女干部培养使用,新配备党外干部、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等32名。实施新时代干部递进培养“广元计划”,分层分类培训1.5万余人次,选派130余名干部到中省机关、浙江等地挂职锻炼,165名干部赴凉山州开展综合帮扶工作。

   围绕强化作风纪律从严干部日常监管。扎实推进“作风纪律深化年”活动,查摆整改问题15万余个,调整、效能问责30余人。建立谈心谈话纪实制度等举措,全面完成巡视整改。出台《提醒函询诫勉办法》,建立干部量化预警机制。研制关爱激励脱贫攻坚一线干部、选调生专项措施,激发干部干事创业内动力。

   突出激发活力,强力建设区域人才高地

   人才蔚,事业兴。一年来,全市组织系统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服务创新驱动聚才育才,改革体制机制用才励才,推动人才事业发展与广元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出台“周末工程师”柔性引才、蜀道英才工程、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等近20项人才政策,创新“特设岗位”等特殊引才机制,区域人才政策比较优势凸显。建立与成都、西安、兰州、重庆“四大城市群”战略合作机制,深化与清华大学等高校院所全面合作。实施人才“引育管用”综合配套改革,推动三江新区“人才特区”和苍溪县、利州区“人才优先发展示范区”建设,区域人才小高地领跑同类地区。

   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实施“四大聚才计划”,刚性引进硕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360名,柔性引进两院院士专家140名,回引广元籍成熟型人才80余名,累计4.58万人返乡下乡创业。实施“蜀道英才工程”,培训3.3万余人次,培育1328个大学生创业主体。实施“乡村人才振兴工程”,选派254名科技人才到贫困村开展“三产六技”活动,补充2100余名基层教育医疗人才。

   强化人才政治引领。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129名市县领导联系服务专家人才385名。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园平台400余个。全覆盖建立高端人才服务中心、人才驿站、乡土人才超市,构建起“横向纵向覆盖、线上线下同步”人才服务格局。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专题活动,广泛举办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区域人才吸附力大幅提升。

   突出尽锐出战,抓党建促脱贫星火燎原

   脱贫攻坚是最大政治责任、最大民生工程、最大发展机遇。一年来,全市组织系统坚持把深化党建扶贫工程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抓班子带队伍、选干部育人才、强基层增活力,3个县区、232个村、6.25万人达到摘帽、退出、脱贫标准,整体连片贫困面貌实现决定性改变。

   打造脱贫攻坚钢班子铁队伍。开展行业扶贫部门、乡村班子专项研判,调整不适宜干部107名,选调13名优秀干部到重点贫困乡镇挂任党委副书记。全覆盖培训测试各级干部1.1万余人次。深入推进浙广干部人才交流,举办脱贫攻坚专题班18期、1.3万余人次,探索形成抓智慧党建促乡村振兴、盘活编制激发扶贫干部干事热情等一批经验做法。

   全面集聚脱贫攻坚帮扶力量。在全省率先完成新一轮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工作,选派“四类人员”1935名,调整轮换第一书记299名。建立帮扶力量“三张清单”制度,常态化开展“季度众评”,通报帮扶部门13个、约谈39人。开展“四强四提”作风整治,整改问题600余个。开展“暖心行动”,解决帮扶干部困难1200余件,“三同”活动周为民办实事21万余件。

   持续深化党建扶贫示范行动。市县区联动创建示范对象4082个,选树“脱贫示范户”等典型3.2万余个,培育家庭能人2.4万余名,农民夜校“四讲一做”深入推进。创新道德积分等四项激励措施,探索“有责任扶贫”办法,有效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构建集体经济“1+5”党建引领机制,232个退出贫困村集体经济全部达标。建成昭化区临港现代农业园区等一批高质量示范点,党建扶贫呈现全域提升态势。

   不忘初心再出发,牢记使命启新程。展望2019年,全市组织系统将聚焦治蜀兴川广元实践再上新台阶目标,勇挑重担、砥砺奋进,努力谱写新时代组织工作新篇章,为决战决胜整体连片贫困到同步全面小康跨越,加快建设川陕甘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四川北向东出桥头堡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记者 盛伍)

上一条:四川64项服务保障农民工项目计划出炉
下一条:四川省委第四轮巡视3月开始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热门图文
 热点新闻

广元市朝天区融媒体中心  电话:0839-8621937  邮编:628012
举报邮箱:gyctrm@126.com   举报电话:0839-8625602   
蜀ICP备13022682号-1  川公网安备51081202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