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朝天人大网 朝天政府网 朝天政协网 朝天发布 书记信箱 朝天电视台 立法联系点 在线投稿      网络举报
要闻 部门 乡镇
图片 视频 发布
工业 农业 城镇
旅游 投资 商务
民生 管理 安全
政治 生态 网信
文学 书画 音乐
体育 摄影 拍客
思想 组织 作风
制度 廉政 理论
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政务要闻>>中国要闻>>正文
分享到:

定了!新冠疫苗接种方案公布,谁能打?去哪儿打?

时间:2020年12月21日 17:15   来源:市卫生健康委   阅读:

12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关于重点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发布会,会上介绍了很多人关心的疫苗问题。

什么时候可以接种?哪些人可以优先接种?在哪里接种?疫苗保护期有多长?这些问题都有了答案。 疫苗接种分两步实施

会上介绍,在冬春季到来之际,对部分重点人群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对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疫苗接种将分两步实施:

第一步主要针对部分重点人群,包括从事进口冷链、口岸检疫、船舶引航、航空空勤、生鲜市场、公共交通、医疗疾控等感染风险比较高的工作人员,以及前往中高风险国家或者地区去工作或者学习的人员,尽力缓解输入性疫情防控的压力,降低本土病例发生和国内疫情暴发的风险;

第二步随着疫苗获批上市,或疫苗产量逐步提高,将会有更多的疫苗投入使用,通过有序开展预防接种,符合条件的群众都能实现应接尽接,逐步构筑起人群的免疫屏障,来阻断新冠病毒在国内的传播。

新冠疫苗去哪接种?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通报,各地将按要求及时公布接种点和接种时间,大家可关注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布的信息。也会根据接种需求考虑设立临时接种点,上门服务。接种条件将有严格规范。所有接种点都会提供接种新冠疫苗的凭证。

提醒:接种疫苗要携带身份证,做好疫苗登记。

新冠疫苗能提供多久保护?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负责人、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当日在回应疫苗有效期的提问时表示,由于新冠病毒出现还不到一年,疫苗能提供多长时间的保护还不能下结论,但一些数据显示,疫苗保护期在半年以上是没有疑问的。

曾益新说,今年上半年,中国一些疫苗启动一二期临床试验,很多志愿者参与其中,也一直在进行随访。数据显示,这些志愿者的抗体依然存在。此外,很多医疗机构也对康复出院的新冠病人随访,深圳市传染病医院对400多名出院病人的随访数据显示,最早出院的病人10个月后还存在抗体。“这些数据都显示,疫苗保护期在半年以上没有太多疑问。但能不能保证5年、10年甚至终身免疫还不能下结论。”

目前已完成100多万剂次新冠疫苗紧急接种 未有严重不良反应

国家卫健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表示,为了保护高风险人群,我们在6月份依法依规批准了新冠疫苗紧急使用,从7月份开始了新冠疫苗紧急使用的接种工作,从7月到目前,在自愿、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对高风险暴露人群进行了紧急接种,目前累计已经完成100多万剂次的新冠疫苗紧急接种工作,经过严格不良反应监测和追踪观察,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要在接种点停留30分钟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焦雅辉说,在接种过程当中一定要实事求是地向医务人员如实反馈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有什么样的基础疾病,现在是不是正在处于疾病的发病期,有没有过敏史,是不是过敏体质等。

另外,据以往的经验来看,这些不良反应往往都会在接种后30分钟内出现,所以接种者都要在接种以后在接种点停留30分钟。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出现一些问题,医务人员可以及时处理。30分钟以后,没有问题可以回家。回家以后,如果出现了不良反应相关症状,也要及时就医。同时,也提醒各位接种者,要注意饮食、休息,保持接种部位的清洁、干燥,让身体机能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

接种疫苗后还要不要戴口罩?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负责人、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尽管我们相信疫苗安全有效,但是接种之后,还是要求大家继续维护个人防护措施,包括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等好习惯,目前为止,没有任何疫苗保护率能达到百分之百,因此,打了疫苗之后防护措施不减,才能更好保障大家安全。

暂时没有接种也不用担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负责人崔钢介绍,目前,尽管我们是先为一部分重点人群安排了疫苗接种,其他暂时没有接种的群众也不用担心,我们还有很多有效的防控手段,比如说做好个人防护,在公共场所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等,这些措施是在前期新冠疫情防控过程当中,包括疾病预防控制的长期实践当中,都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所以大家务必做好个人防护。

来源:人民日报、四川日报

上一条:新华社评论员:迈好构建新发展格局第一步
下一条:开局“十四五” 开启新征程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热门图文
 热点新闻

广元市朝天区融媒体中心  电话:0839-8621937  邮编:628012
举报邮箱:gyctrm@126.com   举报电话:0839-8625602   
蜀ICP备13022682号-1  川公网安备51081202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