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朝天人大网 朝天政府网 朝天政协网 朝天发布 书记信箱 朝天电视台 立法联系点 在线投稿      网络举报
要闻 部门 乡镇
图片 视频 发布
工业 农业 城镇
旅游 投资 商务
民生 管理 安全
政治 生态 网信
文学 书画 音乐
体育 摄影 拍客
思想 组织 作风
制度 廉政 理论
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政务要闻>>中国要闻>>正文
分享到:

对全球减贫贡献超过70% “中国奇迹”普惠世界

时间:2015年10月16日 09:52   来源:人民网   阅读:

【编者按】2015年10月17日是中国第二个扶贫日,也是第23个国际消除贫困日。10月16日,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将在北京举办。联合国发布的《千年发展目标2015年报告》显示,全球极端贫困人口已从1990年的19亿降至2015年8.36亿,其中中国的贡献率超过70%。外媒评论称,全球在消除极端贫困领域所取得的成绩主要归功于中国。中国扶贫工作的成功,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了宝贵经验。

30年间全球贫困人口数量减少的93.3%来自中国

1949年成立的新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根据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的统计,那一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27美元,不足整个亚洲平均44美元的三分之二,不足印度57美元的一半。直到1978年,中国仍有2.5亿农村人口处于未得温饱的贫困状态,占农村总人口的30.7%。(来源:2009年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报告)之后,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贫困人数急剧减少。

到198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2.6倍,绝对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减少到1.25亿。

1994年,国务院制定并颁布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明确提出力争用七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800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经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到2000年底,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减少到3209万,扶贫攻坚目标基本实现。

2001年,国务院又颁布并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提出低收入标准。到2007年底,绝对贫困人口减少到1479万,低收入人口减少到2841万。2008年10月,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数据来源:2009年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报告)2011年中国制定了新的国家扶贫标准,即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按照新标准,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将从2688万人增加到1.28亿人。(注:中国的扶贫标准从1986年年人均收入206元,提高到2008年底的1196元,再到2011年底的2300元。每一次标准的提高意味着把更多的贫困群众纳入扶持范围,贫困人数也会相对增多。)

1978—2010年的30多年间,按照我国扶贫标准,中国累计减少2.5亿贫困人口。参考国际扶贫标准,中国共减少6.6亿贫困人口,同期,全球贫困人口减少7.26亿,全球贫困人口数量减少的成就93.3%来自中国。

中国还有7017万贫困人口 2020年要全部脱贫

尽管中国扶贫取得以上瞩目成就,但依然形势严峻。

2014年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监测显示,我国还有7017万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中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仅剩六年时间要实现全部脱贫,每年要减贫1170万,平均每个月要减贫100万。

据中国扶贫办统计,从2013年底开始,全国各地再次动员,以实施精准扶贫为核心,全面开展贫困识别,对8900万贫困人口全部建档立卡,为瞄准帮扶对象精准发力奠定了基础;各地向近13万个贫困村派出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为精准扶贫到村到户提供管道和平台。2013年减少贫困人口1650万,2014年减少1232万人,连续两年都完成了减贫1000万人以上的目标任务。

联合国:中国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

从数据分析,中国扶贫开发,规模之广、难度之大,在世界范围绝无仅有;而取得成果之辉煌,足以载入人类发展史册。

从1986年年人均收入206元,提高到2008年底的1196元,再到2011年底的2300元,国家扶贫标准实现10多倍增长,更多的贫困群众得到扶持。

按照中国现行扶贫标准衡量,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比例,从1990年的73.5%,下降到2014年的7.2%。联合国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显示,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比例,从1990年的60%以上,2002年下降到30%以下,率先实现比例减半,2014年下降到4.2%。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若泽·格拉齐亚诺·达席尔瓦2013年3日发表题为《中国成功减贫给世界的启示》的署名文章时说,中国的努力是使全球贫困和饥饿人口减少的最大因素。

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罗兰德曾说,中国在减贫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其他任何国家,从 1981年到2012年,中国总共有六亿人口摆脱了贫困。从历史的角度来讲,这是史无前例的成就。中国扶贫对世界消除贫困做出了积极贡献。如果没有中国的扶贫成就,联合国千年发展计划目标就难以实现。(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是联合国全体191个成员国一致通过的一项行动计划,旨在将全球贫困水平在2015年之前降低一半(以1990年的水平为标准)。)

2015年7月7日《纽约时报》网站发表文章称,极端贫困人口的大幅减少主要应归功于一个大国——中国取得的经济进步。千年发展目标之一是到2015年将全球极端贫困人口比例减半,而实际降幅则更大:目前发展中世界只有约14%的人口生活在极端贫困中,而1990年为47%。中国做出了最大贡献,将该国的极端贫困人口比例从1990年的60%降至今年的4%。

2015年8月26日,《芝加哥华语论坛报》社长大卫在评价中国的扶贫事业时说道,海外华人非常关心中国的贫困地区如何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贫富差距越发明显。此次来到中国,刷新了自己的观念认识。地方扶贫成效显著,“作为海外媒体,我们也要向全球将真实的、当今的中国介绍给所有华人,包括海外的主流媒体。”

BBC9月26日针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发展峰会的演讲评论称,中国在消除贫困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从而确保了此前“千年发展目标”中的全球减贫项目取得显著成果。

2030年全球消除极端贫困 中国提供宝贵经验

今年9月,联合国发展峰会正式通过了2015年后发展议程,这个新议程包括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目标之一就是“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贫穷”,其中第一个具体目标是“到2030年,在世界所有人口中消除极端贫困”,而极端贫困则被定义为每人每日生活费不到1.25美元。

2012年中国-经合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研究小组发布《经济转型与减贫:中国的经验和对非洲发展的启示》报告指出:中国经验再度表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当以经济增长为导向的强大领导层出现,聚焦于发展的业绩而不是根深蒂固的政策和利益时,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能够在贫困国家发生。在这一背景下,在一代人之内实现经济转型的国家目标,能激励和动员全国人民一致行动。报告认为,非洲可以借鉴中国在经济过程中的很多经验教训。

2014年《赫芬顿邮报》发表了题为《世界贫困人口20年内减半是谁的功劳?》的文章。报道称,最大的功劳来自中国,她把贫困人口比例从1990年的60%减到了2010年的12%。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归功于经济发展,离不开政府在改革方面做出的努力。如果我们能从中国过去15年间的努力中汲取经验,在全球创造另一个中国奇迹,那么甚至可以说,我们将永远带领人类走出贫困。

2014年5月,在第三届中非民间论坛中,苏丹全国组织协会会长阿马尔·巴沙里称,减贫脱困问题是大多数非洲国家非常关注的话题,中方毫无保留地介绍了这方面的经验,使大家受益匪浅。如果非洲国家能够吸取并全面贯彻落实中国的宝贵经验,必然能够在减贫脱困方面取得长足进步。非洲国家渴望汲取中国在减贫脱困方面的宝贵经验,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受益最大的将是非洲各国人民。

2015年3月,美国盖茨基金会主席比尔·盖茨在参加博鳌论坛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在扶贫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中国在减贫方面经验丰富,应该把经验推广给非洲和亚洲其他国家。

2015年6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海伦·克拉克女士在“生态文明与开放式扶贫论坛”开幕式上致辞中称,自联合国千年宣言签署以来,获得了巨大发展和进步,1990年至2010年间,极端贫困人口减半,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低了近二分之一。在同一时期,中国成功地使超过6亿人脱贫,为全球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的减贫目标做出巨大贡献,中国的扶贫成就为世界提供了宝贵经验。

2015年9月25日,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在接受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记者采访时,对中国在减贫方面的成就赞叹不已。他说,中国在减贫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绩和成功经验,将对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发挥更大作用。联合国大会即将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议程的首要目标是消除极端贫困,具体而言,就是要把全球贫困人口降低到3%以下。在过去的25年里,中国在消除极端贫困方面发挥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作用,中国帮助大约6亿人摆脱了贫困,因此,中国在消除贫困方面是世界上最有经验的国家。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安格斯·迪顿对于不平等、贫困问题的研究颇多,在《逃离不平等:健康、财富及不平等的起源》一书中,他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政府能力的缺乏——包括在分配、以及提供公共产品等能力上的缺乏——是导致贫困的根源之一。迪顿曾经赞许过中国取得的成效,称“中国与印度也在获得相对较少的西方国家援助的情况下帮助数亿人摆脱贫困,这一点以中国尤为甚。”(人民网记者常红 张志达)


 

上一条:扶贫攻坚的“中国答卷”
下一条:习近平即将访英,有三“新”不容错过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热门图文
 热点新闻

广元市朝天区融媒体中心  电话:0839-8621937  邮编:628012
举报邮箱:gyctrm@126.com   举报电话:0839-8625602   
蜀ICP备13022682号-1  川公网安备51081202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