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由广元市朝天区作家协会、广元市诗词楹联学会朝天分会联合主办的“林业高质量发展看鸳鸯池”主题采风活动在广元市曾家山鸳鸯池林场举行。来自全市的27位诗词楹联名家深入林海腹地,以脚步丈量生态蝶变之路,以笔墨书写绿色发展新篇,为曾家山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注入文化动能。

采风团一行先后探访了龙神阁、林海雪苑、林家铺子(原伐木场)、林家坝子、鸳鸯池等特色景点,参天古木、碧波池水、厚重的林业历史以及层出的文旅新场景交相辉映,为诗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
在鸳鸯池畔,诗人们凝神观赏山水相映的生态画卷;在尖山寨,远眺连绵起伏的绿色林海,深切感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原伐木场遗址“林家铺子”,斑驳的木屋与老式伐木工具将上世纪林业生产的场景凝固成“活态博物馆”,诗人们在行走中触摸历史沧桑……特别是在露营基地、网红草坪、木屋民宿等新兴文旅项目现场,诗人们纷纷驻足记录生态转型的生动实践。

下午的座谈会选址林家坝子,屋外松涛阵阵,屋内讨论热烈。“公司现主要承担林区2.135万亩森林培育管护、森林康养发展等工作。”广元市鸳鸯池国有林保护有限公司负责人用数据勾勒出林场的转型轨迹:1956年建场至今,企业从年供30余万立方米木材的“伐木先锋”,蜕变为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的“护林标兵”。特别是2016年设立四川省曾家山鸳鸯池森林公园后,建成了集休闲避暑、森林游憩、康体养生、科普宣教及健康养老等于一体的镜湖山庄和林家坝山庄两大核心景观区,打造出“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叶、冬戏雪”的全季旅游格局,并先后斩获“中国森林氧吧”等10多项国家级、省级殊荣。
“这里每片树叶都在讲述绿色发展的故事。”“以诗为媒,唤醒大家的生态敬畏。”“林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硬实力与软文化并重,诗词创作就是为青山铸魂。”……诗人们的发言更是充满人文温度,他们纷纷表示,将聚焦“林区变景区、资源变资产”的转型实践,把文艺创作与生态建设深度融合,创作一批展现林业高质量发展成果的精品力作。据悉,本次活动创作的诗词楹联作品将通过专题展览、作品集等形式集中呈现,部分佳作将镌刻于林区文化景观带,为曾家山旅游注入文化灵魂。
“池水含烟藏古韵,林涛带雨润新诗。”如今的广元市曾家山鸳鸯池林场,正演绎着多重蜕变:伐木工转型生态讲解员,林场宿舍改造为精品民宿,林间空地变身自然课堂。随着“林业+文化”“生态+旅游”模式的深化,这片曾轰鸣着油锯声的山林,已然成为川陕甘交界处的“诗意栖息地”。
暮色中的返程车上,诗人们仍在推敲词句。车窗外的林海渐隐于夜色,但这场文学与生态的对话,已如种子般深埋曾家山的土壤。正如采风团成员所言:“我们写的不是风景,而是人与自然的契约;我们歌颂的不只是青山,更是文明觉醒的进程。”(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