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清风起 万家廉韵生
——“留家财不如留家风”的朝天实践
“留家财不如留家风,说得真好,现在网络就需要这样正能量的表达。”“这才是该上热搜的价值观!”“家风才是真正的传家宝!”……日前,广元市朝天区纪委监委报送的《留家财不如留家风》获评“正能量澎湃大流量——首届四川正能量网络精品颁奖活动”之“网络正能量文字”精品。这一掷地有声的表达,如同一股清流,通过互联网的浪潮,引发千万网友热议和共鸣。

参观老林村家风家训馆
从获奖文章的核心观点到全网热议的“家风金句”“留家财不如留家风”的走红折射出朝天区纪委监委深耕家风建设的长期努力与创新探索。近年来,朝天区纪委监委以家风建设为突破口,将传统文化精髓与新时代廉洁文化深度融合,通过体系化设计、场景化落地、多元化传播,让清廉家风从“纸上理念”升华为“全域共识”,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强劲“廉动力”, 探索出一条家风润廉、文化育廉、全民践廉的特色路径。
创新破圈 从“一家故事”到“万家共鸣”
“好家风不仅能‘长脸’,还能‘变现’呢!”在沙河镇白虎村,村民老李拿着用“清廉积分”兑换的面条,笑得合不拢嘴。
此前,朝天区纪委监委在白虎村试点推出“家风积分制”, 村民们可以用家风故事兑换“清廉积分”,累积的积分可以到村上的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也可以作为评选星级家庭和先进典型的重要依据。“讲家风故事、攒清廉积分、兑生活实惠”的积分制管理,正让抽象的家风理念转化为可量化、可参与、可共享的治理实践。
这一创新实践,正是朝天区深化家风建设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该区纪委监委以“清廉朝天”建设为统揽,深化廉洁家风建设,丰富家风建设载体,精心打造“发出一份倡议书、送上一封家书、分享一个清廉家风故事、同上一堂廉政课、共签一份家庭助廉承诺书、共赏一次家风主题漫画展、寻找一批‘最美家庭’、确立一批家风家教创新实践基地”“八个一”系列“清廉家风套餐”,以廉洁家风涵养清朗党风政风社风,为清廉建设持续注入“家”力量。
文化铸魂 从“点上星光”到“面上星河”
“里面陈列了很多古今名人的家训,也有村上好家风家训典范,非常具有教育意义!”走进两河口镇老林村家风家训馆,游客王女士正带着孩子驻足在“何家家训”展板前轻声诵读。

家风专题宣讲会
这座于2019年7月开馆的村级家风馆,作为广元市首个村级家风文化地标,以500余平方米的布展面积、17个主题展厅、15大内容板块,生动诠释“传承家风家训,践行核心价值”的深刻内涵。开馆6年来,年均接待访客超2万人次,成为党员干部“廉政教育打卡地”、群众“家风研学首选地”。2022年更获评广元市“终身学习品牌项目”,2023年被四川省妇联、四川省教育厅命名为“四川省家风家教创新实践基地”。
文化阵地是家风传承的“活载体”。近年来,朝天区纪委监委构建“一核一道多点”家风教育矩阵,以老林村家风家训馆为家风教育核心区,以明月峡古栈道蜀风广场为“历史脉络”,串联沙河镇白虎村、朝天镇第二小学、区检察院机关、清廉民企4个廉洁教育示范点,形成“古今交融、城乡联动、多元共育”的清廉文化生态圈,让家风教育从“静态展示”走向“动态浸润”。
全民接力 从“家庭盆景”到“社会风景”
“莫贪小利失大节,家和人安福自来!”在大滩镇文安村,“乡村知客”队伍用方言快板传唱清廉家风,朗朗上口的旋律,让廉洁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川北农村,知客是红白喜事中主持大局的“关键角色”,更是乡风民俗的“意见领袖”。朝天区纪委监委深挖这一独特资源,与全区155名知客深度合作,将家风故事、清廉元素融入婚丧嫁娶主持词、暖场快板等场景,让廉洁教育从“官方宣讲”变为“民间传唱”。
在用好知客这一“乡土话筒”的同时,为了提升廉洁文化建设的开放度和群众参与度,该区纪委监委还进一步拓展载体,拍摄《水墨朝天颂廉情》《传·承》《“樱”为清风花自开》《学好爸爸“每一步”》等微视频10余部,制发“清风扇”“苍蝇拍”等宣传文创产品2万余个,结合送廉洁文化下乡和“廉动川陕”等活动,组织文艺人才演出、坝坝会宣讲等方式,让清廉之风融入基层文化生活,让廉洁文化宣传真正鲜活起来、生动起来、丰富起来。
家风连国风,家廉促政廉。从“一家之训”到“一域之风”,从“网络金句”到“治理密码”,朝天区以家风建设为纽带,正为“留家财不如留家风”的时代命题写下生动答案,为新时代基层治理写下充满“家力量”的“朝天注脚”。(王馨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