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小丁 蒲洪旭
聆听广元声音,聚焦广元发展。
《脱贫很难但办法更多》、《落实好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绿色引擎”助广元后发赶超》……今年全国“两会”期间,40余篇聚焦广元发展、反映广元人民期盼的稿件见诸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新华网、人民网、四川日报等中央、省级主流媒体。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过去的十一天里,全国人大代表、市委书记王菲,全国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爱武,全国人大代表、川珍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左万军带着广元发展的经验和思考,向全国发出了“广元声音”。“广元声音”也成为了全国“两会”上的洪亮强音!
声音之一脱贫攻坚,困难多办法更多
2016年,全市204个贫困村退出,占省下达目标137.84%;70378名贫困人口脱贫,占省下达目标115.31%。首战告捷,有喜悦,也有压力,因为目前我市贫困发生率仍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脱贫攻坚任务依然繁重。
谈及去年广元在脱贫攻坚上取得的实效时,王菲总结:聚焦“山区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突出问题,广元坚持把安全住房建设作为首要任务,统筹推进基础设施改善;聚焦“大扶贫、穷财政”突出问题,广元坚持把金融扶贫作为重要渠道,撬动社会各方资本投入;聚焦“戴着贫困帽子被动脱贫”突出问题,广元坚持把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作为重中之重,激发内外因素主动脱贫。
面临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双重跨越”重担,王菲表示:“脱贫很难但办法更多!”
“广元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大力实施产业脱贫,抓好产业扶贫,实现村村有特色支柱产业、户户有骨干增收项目,确保‘就业1人、脱贫1户’。”王菲表示,今年广元脱贫攻坚的小目标就是要完成1个贫困县摘帽、255个贫困村退出、6.78万贫困人口脱贫。
我市贫困人口的60%都分布在非贫困村,无法享受贫困村的脱贫项目资金和政策,大家管这叫“插花”贫困户。“对‘插花’贫困户,就要摸准情况、找准‘针路’。”王菲说:“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绣花’讲究久久为功、求实过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我们一定能按时脱贫,实现整体连片贫困向同步全面小康跨越。”
“我们需要制定针对城市贫困群众的帮扶政策,加快城市棚户区改造,有针对性地加强城市困难群众医疗、就业、住房改造问题,帮助城市困难群众脱贫致富。”赵爱武建议,在持续关注农村贫困群众的同时,我建议也需要关注城市贫困群体的致富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政策,帮扶支持他们致富。
“怎么样来保证这些贫困户有可持续的增收渠道?”左万军说:要提早谋划,进行调研,制定规划,出台既有可操作性,又有延续性的脱贫政策,这样才能保证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声音之二化蛹成蝶,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年“三农”工作的主题和主线。3月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我与总书记议国是》,播出了苍溪红心猕猴桃经得起欧盟320项标准检测的采访画面,这是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生动缩影。
“中央连续两年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法也从‘着力加强’到‘深入推进’,是针对农业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的老问题、不断涌现的新矛盾作出的战略部署,也是农业农村发展思路的一个重大转变。”王菲认为,广元是秦巴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核心区域,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立足广元生态优势和市场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通过融合发展、绿色发展两大路径,调优产业和产品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全力推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绿,不断壮大优质供给、有效供给规模,实现整体连片贫困到同步全面小康跨越。
“广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做到三个‘坚定不移’。”王菲说,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坚定不移地走农业融合发展之路,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农业发展之路。
王菲表示,资源优化配置打破了传统农业产业的弊端,使特色现代农业兴起。通过结构调整,广元形成了结构合理、产品优质的农产品有效供给,预计到2020年,全市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产值将占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政府要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简政减税、放宽准入、鼓励创新,持续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更好适应和引导需求。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化蛹成蝶的升级转型过程。对广元来讲,就是要按照‘三去一降一补’和‘一提一创一培’要求,既要‘祛病除害’,又要‘强身健体’;既要创造需求,又要创新供给;既要以创新供给带动需求扩展,又要以扩大有效需求倒逼供给升级,实现稳增长和调结构互促共进。”结合广元实际情况,王菲说:多措并举降成本,是广元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要通过简政放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降低税费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降低融资成本;合理降低物流等经营成本和用能、用地等要素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千方百计补短板,是广元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二大重点,重点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在补齐脱贫攻坚、项目投资、产业发展、县域经济等短板上取得大的进展。
声音之三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康养旅游名市
“广元作为嘉陵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其绿色生态资源得天独厚,森林覆盖率达55.78%,空气质量良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年均保持在363天左右。”全国“两会”上,王菲不断向参会代表介绍广元的生态与文化优势。
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广元大力建设美丽、开放、活力、畅达、幸福的川陕甘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着力提升广元区域影响力、竞争力和吸附力,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发展、转型发展之路。
“我们开始了一场新的‘考试’。”在王菲看来,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取消GDP考核并非不发展经济,而是要努力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生态环境,不仅是一种生产力,还是一种吸引力,更是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广元始终以维护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为己任,确立了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绿色崛起、加快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的目标,持续推进能源结构低碳化、产业发展低碳化、生活方式低碳化,不断提升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初步探索出一条后发地区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具有广元特色的绿色发展路子。
“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了‘三大发展战略’,其中一条就是大保护大转型战略。”王菲说:“绿色资源是广元最大的资源,也是最大的优势,广元要崛起,要后来居上,必须通过绿色发展才能实现。”
在他看来,良好的空气质量、干净卫生的水和有机绿色的食品是广元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如何推进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建设?王菲提出,要保护好环境资源,不断夯实建设基础;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不断夯实建设的载体;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不断做强产业支撑;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激发建设活力。
西成高铁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开通,王菲表示,广元要抢抓机遇,建成成都、重庆、西安、兰州这几大城市的后花园,给他们提供绿色、有机、生态、环保的产品。同时增加群众收入,带动贫困人口脱贫。“我们觉得通过这样的努力,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一定能够建设起来,为我们从现在的整体连片贫困到同步全面小康跨越作出重要贡献。”
声音之四:抢抓机遇,推动老区振兴发展
2016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审定通过了《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建设川陕甘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成为了国家赋予我市发展的战略定位。
“《规划》涉及我市22个重大项目,给广元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将带来重大机遇,只要我们抓住这个机遇,就会有力地推动广元振兴发展。”王菲表示,广元将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抓好落实。一是加强规划实施组织领导。我市建立了市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领导小组,推动《规划》实施。二是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实施。对《规划》中涉及广元的22个重大项目,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的有效对接,争取优先予以安排和实施。三是继续深化理论研究,进一步夯实老区振兴发展的理论基础。四是加快推进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五是加强规划范围内区域合作。
实现老区脱贫攻坚任务,离不开老区精神激励引领。“广元从来都不缺老区精神。”王菲说,包括广元在内的川陕革命老区孕育出的“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与长征精神、老区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水乳交融、相互辉映,历久弥新、代代相传,深深融入了广元人民的血脉和灵魂,深深地融入川陕革命老区人民的血脉和灵魂。我们将进一步传承和大力弘扬老区精神,走好我们自己新的长征路。
有了跨越赶超的信心,但也需要差别化、特殊化的区域支持政策。为此,王菲建议,对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方案,进一步出台具体化的政策和措施,尤其是要出台特殊的区域化的政策和措施,支持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实现川陕革命老区绿色发展、绿色崛起。
“30年前的深圳,20年前的浦东,就是抓住重大发展机遇的样板和典范。广元作为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主战场和脱贫攻坚主战场,只有抓住了重要历史机遇,才能实现加快发展、跨越发展、后发赶超。”全国“两会”上,王菲表达了这一决心。
过去十一天,广元的3名全国人大代表在参政议政的殿堂上发声,余音绕梁。过去十一天,广元声音跟国家声音共振共鸣,其影响,将远远超过这十一天的时间;其抵达之处,将是广元发展的洪流融汇于国家发展洪流带来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