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摸清家底上下功夫。对全区核技术利用单位实施“一企一档”管理,每年初进行排查,建立监管台账并实行动态管理,确保了底数清、情况明。创新制定了射线装置基本情况、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情况、防护用品登记、个人计量发放记录等4本管理台账,指导督促核技术利用单位实现规范化、科学化操作。目前,朝天区5家III类射线装置的城区医疗卫生机构、23家乡镇卫生医疗机构,1家拥有IV类放射源单位, 599台(套)移动通讯基站、广播电视转播台全部实现安全运行。
在日常监管上下功夫。医院、卫生院是核与辐射监管的重点,区环保、卫计部门建立了核与辐射监管联动机制,实行联合执法,互通信息。每年开展2次以上现场专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单位督促限期整改到位。对部分射线装置未投入使用的乡镇卫生院,由区环保局现场封存,每年对封存情况进行抽查,发现擅自使用的现象立即立案查处,全面杜绝了无证操作射线装置的现象发生。
在应急管理上下功夫。建立了核与辐射安全事故应急机制,制定了《朝天区核与辐射事故总体应急预案》,辖区内所有核技术利用单位均编制了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做到管理制度、应急处置流程上墙,防护用品储备充足,严格值班值守。每年开展辐射事故应急演练,提升突发事故处置能力。
在宣传引导上下功夫。建立区环保、经信、相关乡镇协同处理机制协,及时化解处理群众关心的辐射环境安全热点问题,邀请市辐射监测站对敏感点进行现场电磁辐射监测,全区不存在超标现象。建立长效宣传机制,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大核与辐射相关法律法规、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满足公众对核安全信息的需求,推进公众参与,消除公众“谈核色变”心理,避免出现非理性的社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