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管控。针对目前新建、抢建建设项目较多情况,强化事前巡查、事中介入作用,执法部门统一建立新增建设管理台账,动态更新社区(村组)上报和现场调查数据,及时掌握新增建设是否通过审批、是否符合审批意见等情况,建立村组、居民小区、建设责任人(单位)“一对一”相互监督机制,鼓励广大群众积极举报,坚决把违法建设遏制在萌芽中。目前共制止违法建设14起。
转变服务。大力推行店招标牌、户外广告“不见面”审批服务,通过张贴宣传资料,利用电视、网络发布宣传信息等方式,鼓励引导申请人通过微信服务群“网上办”和邮递办提交审批材料,并在1-2天内送达审批回复,目前共提供“不见面”审批服务4次。针对城区各快递门店、超市、建材商户等供货车辆乱停乱放问题,实行“疏导为主、处罚为辅”管理方式,由执法部门规定临时停放区域、时间段,对违反临时停放规定的再予以处罚,推进城市管理向服务转变。
定点联系。完善“门前五包”责任制,增加废弃口罩分类投放、按时消毒杀菌等内容,建立定点联系商户制度,每条街道落实城管队员、社区干部1-3名定点联系沿街商户,积极上门讲解《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相关内容,不定时暗访检查,督促指导商户严格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加强门店及周边环境卫生整治。目前共与57家建立定点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