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8日在区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
广元市朝天区人民政府
一、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区政府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域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六个精准”要求和“五个一批”脱贫攻坚行动计划,打好“1+4+11”组合拳,全力打赢脱贫攻坚第一战。
(一)加强统筹协调,层层压实责任。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任务和头等大事,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和区长任双组长的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两名副书记、一名常委和一名副区长分管脱贫攻坚工作。二是加强研究部署。今年以来,区政府先后组织召开区政府常务会8次、区脱贫攻坚大会1次、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7次,专题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制定和完善了精准脱贫、干部驻村帮扶、易地扶贫搬迁等24项脱贫帮扶规划、机制、办法、方案,确保工作任务明确、机制完善、部署到位。三是加强工作力量。在我区编制十分紧缺的情况下,专门为区扶贫移民局增加了10个编制,在全区范围内抽调了17名业务骨干,充实了脱贫攻坚办,具体负责业务指导、督查督办等工作。四是加强督查指导。坚持与4个省级和12个市级帮扶部门紧密配合,采取进村入户、走访调查等方式对今年拟脱贫的贫困村和贫困户开展了蹲点督导和评估检查工作,实现了督导检查全覆盖。同时,成立了由县级领导带队的6个督导组,坚持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以高压态势和震慑效应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二)科学规划分类,靶向精准施策。一是精准摸清家底。今年全区共计划退出贫困村27个,其中今年上报退出14个,自加压力退出3个,2015年退出10个;共计划脱贫贫困户1849户6203人(其中省上下达我区减贫目标为1814户6100人)。在“回头看”工作基础上,坚持阳光操作、规范实施,精准锁定“五个一批”扶持对象。2016年,全区计划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脱贫3789人、易地搬迁安置脱贫1958人、低保政策兜底脱贫2777人、医疗教育救助扶持脱贫2485。同时,全面完成“六有”信息平台建设。二是精准编制规划。按照贫困村“五有一低”退出标准和贫困户“六有一超”脱贫标准,编制了64个村退出规划和6574户贫困户脱贫规划,实现了规划到具体人头、到田间地块。三是精准制定政策。结合全区实际,编制了“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出台了11个专项扶贫方案;积极与省市对接,制定了2016年专项扶贫21个年度工作计划、《统筹力量加强区脱贫攻坚办工作的方案》、《朝天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办法(试行)》等计划方案,做到精准施策。
(三)对照两大标准,严格蹲点督导。8月中下旬,省、市蹲点督导组分别对今年拟脱贫的14个贫困村开展了蹲点督导工作。区脱贫攻坚办与省市联动、协同推进,成立了15个蹲点督导组,采取进村入户、走访调查的方式,实现了蹲点督导全覆盖,全面掌握了脱贫攻坚实情。各督导组在蹲点调研督导期间,先后召开座谈会89场次(其中:贫困村座谈会64场次、乡镇座谈会25场次),进村入户走访贫困村64个、贫困户1917户,完成贫困户调查问卷1917户份、贫困村调查表64份、贫困村问题统计表64份、乡镇调查表25份、部门调查表5份,查阅区、乡、村脱贫攻坚档案资料750余卷。
8月14日
,召开了朝天区脱贫攻坚工作座谈会议,各督导组全面总结了蹲点督导工作,指出了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并对进一步做好下阶段工作明确了具体要求。
(四)坚持四级联动,抓实评估检查。根据省、市部署要求,9月24日至29日,全区采取市、区、乡(镇)、村四级联动的方式,对今年计划退出的贫困村、脱贫户开展了全覆盖评估检查。通过进村入户,严格对照贫困村“五有一低”退出标准、贫困户“六有一超”脱贫标准,逐一对比核实,查找问题,研究对策,全面掌握了今年退出贫困村、脱贫户的指标完成情况。
一是贫困村评估情况。今年以来,全区共整合涉农项目资金1.35亿元,优先用于贫困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公共服务得到有效提升。①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低于3%。今年全区计划退出的14个贫困村、自加压力退出的3个贫困村、2015年计划退出的10个贫困村贫困发生率均低于3%。②贫困村“五有”指标实现较好。集体经济方面,为每个村安排20万元产业发展周转资金,支持发展集体经济,目前24个贫困村有集体经济并正常运行,集体经济收入人均6元以上,其余3个村(曾家镇前卫村,汪家乡永龙村、水观村)已制定方案,正在加紧实施,年底前将实现有集体经济收入,人均6元以上。硬化路方面,大力推进通村、通组公路建设,目前26个贫困村有通村硬化公路。东溪河乡中坝村因兰渝铁路建设,通村路硬化任务还未完成,目前正在抓紧施工,预计11月底完工。卫生室方面,27个贫困村均有卫生室,面积均达到或超过50㎡,有基本的医疗设施设备和基本药品,有执业资质的乡村医生。文化室方面,27个贫困村均有文化室,面积均达到或超过50㎡。通信网络方面,加快推进“宽带乡村”、网络基站建设,26个贫困村互联网覆盖率达100%(拨号上网、GPRS、ADSL、3G、4G、光纤等均可)。陈家乡青鹿村目前已完成通讯发射塔建设,正在进行安装调试,10月底将实现互联网覆盖。③贫困村“四好”创建活动全面开展,落实了具体举措,完善了村规民约,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家风建设、法治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二是贫困户评估情况。①年人均纯收入方面。立足土地资源和地域特点,大力发展核桃、蔬菜、畜牧等特色农业产业,确保贫困户户户有增收门路、家家有产业支撑。目前,全区整合各类专项资金2817.34万元,主要用于贫困村产业发展;贫困村累计栽植核桃7.2万亩,贫困户人均有核桃树2亩44株;种植蔬菜7000亩;新增生猪出栏3000头,土鸡22万只。大力开展就业和实用技能培训,贫困群众培训达0.6万人次以上,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率达90%,全区70%以上的贫困户均有1人以上在外务工。同时,针对身体残疾、无劳动能力、家庭生活非常困难的贫困群众,严格执行低保兜底和残疾人生活补贴政策,实现“两线合一”。目前,今年实行低保政策兜底2668人,其中重点低保对象990人(3100元/人.年),一般低保对象1678人(1800元/人.年)。通过多措并举,今年计划脱贫的贫困群众年人均纯收入均能达到3100元以上,保证“不愁吃、不愁穿”。②住房安全保障方面。加快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危旧房改造、幸福美丽新村等项目,极大改善了人居环境,今年计划脱贫的贫困群众年底前均能实现有安全住房。③义务教育方面。认真落实“三免一补”“雨露计划”等教育扶贫政策,今年计划脱贫人口中,义务教育阶段无失学辍学现象发生。④基本医疗方面。严格执行“十免四补助”政策,提高贫困户新农合报账比例,加大大病救助力度,确保贫困户看得起病。目前,今年拟脱贫人口均购买了“新农合”,均按标准享受相关政策。⑤安全饮水方面。大力实施小农水、安全人饮工程等项目,今年计划脱贫户中1759户达到安全饮水标准,86户正在加紧解决,4户未达到安全饮水标准,年底前均能解决。⑥生活用电方面。大力实施农网改造工程,加快农村供电网络建设,今年计划脱贫户均能保障生活用电。⑦广播电视方面。加快推进“村村通”“村村响”等项目,今年计划脱贫户中1829户有广播电视,11户正在解决,9户无广播电视,年底前均能解决。
(五)落实帮扶机制,凝聚攻坚合力。一是因村派人真帮实扶。全区31名县级干部、214个驻村帮扶工作队309名帮扶队员、64个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和农技人员认真履职,103个各级帮扶部门(单位)和3000余名党员干部对全区214个行政村和所有贫困户实现帮扶全覆盖。创新出台了《驻村“第一书记”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了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积极性。在今年换届中,先后有4名工作业绩突出的“第一书记”被提拔重用。换届后,及时对县级帮扶领导、区级帮扶部门、驻村工作队长以及“第一书记”进行调整,确保帮扶联系工作有序衔接、稳步推进。二是强化培训提升能力。按照扶贫力量培训全覆盖的要求,先后5次对县级干部、帮扶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帮扶人员、64个贫困村“第一书记”、25个乡镇扶贫专干、农技人员、214个村“两委”负责人等进行了专题培训,发放脱贫攻坚手册、资料5000余份,真正达到了“人人懂扶贫,个个能扶贫”。三是积极对接形成合力。积极争取国家、省市联系指导部门的支持,与省委编办等省级、市级帮扶单位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共落实各类帮扶事项20余项。今年以来,各级帮扶干部深入联系贫困村贫困户真帮实扶,真抓实干,争取项目资金3976万元,解决了贫困群众急需急盼的民生难题。
(六)强化宣传教育,激发内生动力。一是加强对外宣传。凤凰卫视《承诺2020》栏目对全区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情况及成效进行了专题报道;充分挖掘全区脱贫攻坚工作特色和亮点,总结提炼脱贫攻坚经验,积极向省、市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媒体投稿,加强对外宣传。二是加强对内宣传。通过在电视台、门户网等区内主流媒体开设脱贫攻坚专栏,创办《朝天脱贫攻坚》简报,采取系列报道、典型报道等形式,持续刊播脱贫攻坚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和工作进展,全面反映全区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典型经验。三是加强群众教育。深入开展脱贫攻坚政策“大宣讲”、“爱我朝天、我爱朝天”主题教育、第二届寻找最美朝天人、创新创业之星评选等系列活动,引导广大群众不等不靠、自立自强,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们前期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要确保完成全年脱贫攻坚任务,仍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一是住房保障工作进度滞后。由于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旧房改造政策出台较晚,加之部分乡镇、村组立地条件差,搬迁安置选址难度大,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导致全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特别是危旧房改造工作进度滞后,个别乡镇、个别村至今仍未锁定今年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旧房改造的目标任务,家底不清、情况不明,目前还未开工建设。二是部份基础设施项目推进较慢。由于全区大多数贫困村自然条件恶劣,且基础差、底子薄,在实施新村建设、农村道路、安全饮水、电网升级、村卫生室、村文化室、广播电视等项目中投入成本高,实施难度大,导致项目推进较慢。三是各级各部门工作推进不平衡。有些乡镇、部门任务重、压力大,有些乡镇任务轻、压力小,但是任务重的乡镇和部门工作推进较快,而任务轻的相对较慢,效果不佳。同时,个别乡镇做群众工作不深入、不细致,脱贫攻坚信访形式严峻、压力很大。四是脱贫攻坚政策宣讲还有差距。脱贫攻坚政策宣讲还不细致、不全面、不深入,个别贫困群众对脱贫攻坚参与度不高、政策了解还不深,存在“等、靠、要”和不愿脱贫、不想脱贫的思想,不同程度存在干部努力干、他们蹲着看的贫困群体懒汉心态。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区委各项部署要求,继续打好“1+4+11”组合拳,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确保全面完成今年全区脱贫目标任务。
(一)抓实动态调整,精准锁定贫困对象。紧紧抓住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契机,按照“严格标准,严格程序,应进必进”的原则,再次认真核实贫困对象,扎实做好建档立卡信息采集录入工作。严格按照贫困户审定程序和标准,通过群众参与、民主评议、逐级审核和公示公告等程序,做到低保户、非贫困村的插花户两兼顾,在10月底全面锁定符合条件的新增贫困人口。督导各乡镇认真核实2014年返贫人口各类信息数据,确保信息准确,数据真实。坚持实事求是,再次对全区贫困人口进行核查核实,精准锁定2016年脱贫人数,10月30日前全面完成核查核实工作。
(二)对标补齐短板,确保贫困村如期退出。对照贫困村“五有一低”退出标准,大力实施“强村行动”,加快推进幸福美丽新村、通村通组道路、宽带乡村等项目建设,确保年内全面完成;抓好村级活动阵地建设,不断完善贫困村卫生室、文化室、办公室、活动场所等功能,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做实做大贫困村集体经济,确保贫困村如期脱贫。
(三)突出工作重点,确保贫困户如期脱贫。围绕今年计划脱贫的1849户6203人:一是着力改善贫困群众人居环境。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危旧房改造、幸福美丽新村等项目,强化建设过程监管,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建设任务,确保贫困群众住房安全有保障。二是着力增加贫困家庭经济收入。坚持长中短、高低矮的原则,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确保贫困群众快速增收见效;坚持做好后续指导、培训和管理工作,特别要做好曾家山蔬菜、食用菌等农产品促销工作,确保良性可持续发展;加强就业培训,全面提升就业能力,不断扩大就业面;全面落实低保兜底政策,按照标准及时兑现资金,提前实现“两线合一”。三是着力解决贫困家庭上学难问题。继续落实好“金秋助学”“雨露计划”等各项教育扶贫政策,加大对贫困学生资助力度;继续加强与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合作,支持更多的贫困学生享受免费职业教育、短期职业培训等优惠政策,确保贫困家庭学生上学有保障。四是着力解决贫困家庭就医难问题。继续落实好“十免四补助”、新农合财政代缴和报账、大病救助等医疗扶贫政策,确保贫困户看得起病。
(四)坚持先谋快动,扎实开展当前各项工作。一是迅速启动贫困村、贫困户退出工作。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对今年计划退出的贫困村、贫困户进行评估验收,严格按照程序标准,加快工作进度,确保在11月中旬前完成。二是认真谋划明年脱贫攻坚工作。紧扣省、市、区关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战略,结合全区实际,抓早抓实抓细,科学制定明年减贫计划和脱贫规划,加快编制21个专项扶贫年度工作计划,有效整合项目资金,尽快启动项目建设,把握脱贫攻坚主动权。
(五)强化工作机制,确保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一是进一步落实帮扶机制。认真落实“六个一”帮扶机制,定期到村到户开展工作、蹲点调研指导;强化驻村“第一书记”管理,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加大督查问责力度,对工作不认真、不到位的,严肃问责。二是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持续加强贫困群众感恩教育,建立收支台账,实行纪实管理,为贫困户算好增收账,提升贫困群众获得感、满意度。继续加强能力培养,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同时,通过培树先进典型,讲好脱贫故事,倡导文明新风。三是加强督查考核。继续坚持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强化督查考核,确保目标落实到点、到月、到人;切实做好第三方评估验收相关工作,确保检查验收过关。四是加大宣传力度。持续开展脱贫攻坚“大宣讲”工作,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要求入脑入心。大力宣传全区脱贫攻坚工作有益成果,树立一批先进典型,积极引导更多的社会成功人士参与脱贫攻坚,努力营造脱贫攻坚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