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朝天人大网 朝天政府网 朝天政协网 朝天政法 微朝天 书记信箱 朝天电视台 建言献策 在线投稿
要闻 部门 乡镇
图片 视频 发布
工业 农业 城镇
旅游 投资 商务
民生 管理 安全
政治 生态 网信
文学 书画 音乐
体育 摄影 拍客
思想 组织 作风
制度 廉政 理论
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政务要闻>>广元要闻>>正文
分享到:

王菲做客新华网 畅谈“跨越发展”

时间:2016年10月08日 18:01   来源:新华网   阅读:

“十三五”时期,广元将如何确保“一个都不落下”地实现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如何提升城市功能,实现“五城同建”?如何对外打造“剑门蜀道女皇故里”的名片?近日,广元市委书记王菲做客新华网,畅谈未来5年广元将如何实现“跨越发展”。

 

   新华网四川频道:在8月召开的广元市第七次党代会上,为贯彻落实省委“治蜀兴川”发展方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推进两个跨越工作总格局,广元市委结合实际提出了推进广元加快发展的战略体系,请您介绍一下具体的内容。

   王菲:根据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结合广元实际,我们在第七次党代会提出广元未来五年发展任务、目标和主要措施,广元的发展战略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三个一”、“三个三”。

   “三个一”的第一个“一”,是广元发展战略的总目标:实现整体连片贫困到同步全面小康的跨越。

   这个总目标下,我们提出了四个具体目标。第一个目标是经济目标,就是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年均保持9%,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大关。第二个目标是脱贫攻坚目标,就是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区、贫困村全部摘帽退出。第三个目标是区域发展目标,就是建成连接西南西北、通江达海的区域性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努力建成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加快建设中国西部重要的绿色食品基地、清洁能源利用基地、商贸物流基地。第四个目标是社会建设目标,就是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努力建成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加快蜀道申遗步伐,为全局服务,为小康奠基,为振兴铸魂。

   “三个一”的第二个“一”,就是一个主基调:“坚持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

   首先,科学发展是大前提,关键是加快,但同时也是以人为本的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统筹兼顾的发展。其次,转型发展是大趋势,首先是发展,其次是在更高层面、更宽领域、更大规模上实现广泛而深刻的转型。第三,跨越发展是硬要求。广元第一位的任务还是发展,同时不是一般意义的发展,是跨越发展,是以每年上一个台阶、几年跨一个大步的姿态阔步前进,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跨越。

   “三个一”当中的第三个“一”,就是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文旅兴市、融合发展”总体思路。

   “三个三”中第一个“三”,就是实施大开放大合作战略、大保护大转型战略、大统筹大联动战略。“三大发展战略”既贯彻了中央“五大发展理念”和省委“三大发展战略”要求,又综合考虑广元发展阶段特征、发展大趋势及着力重点,鲜明体现了广元特色。

   “三个三”中第二个“三”,是经济建设“三大主战场”。

   就是项目投资、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其中,项目投资是经济发展最大引擎,产业发展是实体经济最大支撑,脱贫攻坚是补齐全面小康最大短板,这三项工作都是支撑广元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未来发展的重头戏。

   “三个三”中第三个“三”,是三大保障。就是全面依法治市、全面创新改革、全面从严治党。这是我市实现跨越振兴的坚实保障,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广元实践。

   新华网四川频道:广元第七次党代会提出要全面提升城市承载、吸附、辐射和服务的功能,同步建设山川秀美的美丽之城、开明融合的开放之城、创新改革的活力之城、互联互通的畅达之城、人民满意的幸福之城。请问在未来五年,广元将如何实现这些城市功能的提升?

   王菲:国务院批复同意的《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将广元定位为建设川陕甘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我们提出“五城同建”,正是建设川陕甘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路径,也是新一届市委建设“美丽广元、幸福家园”的具体蓝图。这里,我想特别说明的是,“五城同建”不是同时造五座城,是打造广元五张靓丽的名片,是着力提升广元城市吸附力的必然选择。

   建设美丽之城。广元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着力厚植生态底色、建设现代城镇、打造美丽乡村三项重点,将绿化、亮化、美化、香化高度统一和结合起来,让“美丽”成为广元的特质,实现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产空间集约高效,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经济示范区,加快建设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海绵城市。

   建设开放之城。开放合作是富民强市的必由之路。广元经过建市30年来对内对外开放,在开放合作上取得了不小成绩,但是引进外资少、对外贸易弱、思想不解放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一是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从“习惯思维”“老套路”中,摒去一切不利于开放合作的思想观念、理念,树立全球视野和国际眼光,创新发展思路和工作方法,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全方位对外开放,推动各个领域对外开放,打破区域限制,打破所有制限制,认真贯彻中央提出的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新36条,吸引一切民间资本、国有资本、社会资本来广元投资兴业,吸引一切优秀人才来广元发展创业。二是大力实施走出国门计划,主动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巴经济走廊发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国家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市,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聚集发展要素,全方位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建设活力之城。创新驱动是省委的“一号工程”,对广元未来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创新驱动核心要义有两个方面:一是科技支撑。近年来,广元与103所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搭建了合作平台,建立了一批院士、专家工作站,今后还要加大工作力度。二是人才问题。广元发展最缺的是人才,我们最渴望的也是人才。市委市政府出台了许多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大学开展市校合作,希望引进更多的人才来广投资兴业、来广发展。深化全面创新改革,我们累计出台了70多个改革方案,特别是对农业农村、国有企业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进行部署,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的是进一步破解发展中的障碍,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推动广元加快发展。

   建设畅达之城。打造畅达之城,重点是抓好交通和信息化建设,全方位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联结西南西北的战略节点和畅达通道,全面建成互联互通、方便快捷的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和全域覆盖、高效共享的智慧广元。特别是交通方面,未来五年要全面建成连接大西南大西北、通江达海的大枢纽,同时还要下大力气建设好内部毛细血管,解决好通村公路通达深度问题、中心城区跨网问题、交通运输智能化问题,实现大枢纽、大循环与内系统、微循环良性互动。

   建设幸福广元。幸福就是要使人民享有更多的民生获得感、更深的精神归属感、更浓的文化认同感、更强的公平正义感、更实的政治参与感、更好的城市安全感,实现共建共享。我们着力抓好六方面工作:一是发展社会事业,增加民生产品供给,特别是要力争实现我市全日制本科高等院校“零”的突破,建设辐射川陕甘毗邻地区医疗中心。二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三是构建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擦亮地域文化名片,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四是发展民主政治,保障人民合法权益。五是推进依法治市,提高全社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的能力。六是建设平安广元,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新华网四川频道:广元要在五年时间内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整体连片贫困到同步全面小康跨越,两步并着一步走,两个门槛一起跨。在这方面广元有哪些成功经验,还存在哪些问题,在今后工作中又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王菲:广元脱贫攻坚大致经历了几个时期:上世纪80年代,大面积解决温饱问题;90年代初期,推进片区扶贫开发;90年代中后期,实施“八七”扶贫攻坚;本世纪头10年,持续推进扶贫攻坚;新10年,统筹推进脱贫奔康;进入“十三五”,全面迈入精准脱贫新阶段。

   根据广元实际,我们总结出了“4456”的工作方法。第一个“4”,就是精准脱贫的“四好”目标,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第二个“4”,就是我们探索形成的“四个三位一体”经验,建立扶贫部门建卡户、残联部门帮扶户、民政部门帮扶户“三位一体”信息平台,制订户、村、县“三位一体”发展规划,构建国省扶持、地方扶持、社会扶持“三位一体”帮扶机制,推行党政综合考评、行业部门考核、帮村帮户考核“三位一体”考核办法;“5”,就是发展生产、易地扶贫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五个一批”;“6”,就是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增收、生态环境建设、能力素质提升、公共服务保障、微型金融服务六大扶贫攻坚行动。

   实践证明,这些做法符合广元实际,是成功的、有效的。近五年全市累计减贫40余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0年的26.62%下降到2015年底的10.08%,下降了16个百分点,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总体上看,我市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制约因素多、扶贫资金投入硬差口比较大。这些问题,给我们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

   但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硬仗,这既是市委的庄严承诺,也是实现整体连片贫困到同步全面小康跨越的应有之义。我们将着力抓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转变思想观念,着力抓好“六个精准”。突出扶贫对象精准、因村派人精准、措施到户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不折不扣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二是突出分类施策,扎实推进“五个一批”。以减贫目标和脱贫规划为引领,加大投入力度,精准实施“五个一批”、20个扶贫专项年度计划,精准施策、靶向治疗,实现县不漏一村、村不漏一户、户不漏一人。三是做好群众工作,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深化“大宣讲”,突出扶志、扶智、扶技,开展感恩教育、实用技术和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激发贫困群众主体意识、主人翁意识、赶超意识,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四是全面压实责任,不断提升脱贫攻坚实效。落实干部驻村帮扶,加强帮村帮户考评,确保干部真帮实扶、群众真脱实退。强化目标考核和督查暗访,逗硬“一票否决”,切实鲜明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识别干部的用人导向。

   新华网四川频道: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实现广元市整体跨越振兴,首先是经济的跨越振兴,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力经济建设三大主战场,实现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大关。请问广元将如何实现这一奋斗目标?

   王菲:经济建设是兴市之要,是保持发展定力的核心。我们提出,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决胜项目投资、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经济建设“三大主战场”,保持全市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第一,全力以赴抓好项目投资,打造经济发展最大引擎。项目投资是经济建设的牛鼻子。无论是保持经济较快发展,还是经济转型升级,提高群众收入,都得靠项目投资。我们的目标是到本届市委任期届满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要达到1000亿元。

   第二,全力以赴抓好产业发展,做强跨越转型最大支撑。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来源,经济要跨越,产业必须先跨越。西城高铁明年通车,兰渝铁路也将通动车,加之航空和港口,我市将全面建成连接西南西北、通江达海的立体综合交通枢纽。

   第三,全力以赴抓好脱贫攻坚,补齐全面小康最大短板。我们把脱贫攻坚首先摆在经济问题层面来审视和推进,就是确保到2020年全市7个贫困县(区)、739个贫困村全部摘帽,精准识别出来的6.57万户、22.98万建卡贫困群众全部脱贫,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

   在此之外,我们始终坚定发展定力,教育我们的各级干部和群众发展是我们最核心的任务,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任何条件都不能动摇我们加快发展的决心,都不能影响我们加快发展的定力,要集中全市的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加快发展。

   新华网四川频道:生态环境一直是广元市引以为傲的城市资源,一直以来广元坚持生态立市,如何促进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思路,结合广元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作为蜀道保存最完整的城市,广元将如何打造好“剑门蜀道女皇故里”这张名片?

   王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省委十届八次全会专题研究部署绿色发展,作出了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重大决定。广元生态资源富集,大山大水大森林特征突出,生态是我们最大的比较优势。未来五年,我们将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把“生态立市”放在发展思路的首位,大力实施大保护大转型战略,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力促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一是全力发展生态经济,进一步构建绿色产业发展体系。二是大力培育生态文化,进一步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三是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进一步筑牢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四是努力完善生态制度,进一步夯实绿色发展保障基础。

   广元历史文化厚重,是中国蜀道文化的集中展现地、三国历史文化的核心走廊和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武则天的出生地。世界上三条古道历史悠久,但蜀道比丝绸古道、罗马古道还要早。中国历史上有360多个皇帝,但武则天是唯一的女皇帝,四川省委提出抢救历史文化名人,武则天是排在第一位的。同时,广元也是中国第二大苏区、川陕苏区后期首府,红四方面军西线主战场、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红色文化深入人心。

   我们将继续坚持“文旅兴市”发展思路,突出全域旅游带动,壮大生态康养旅游产业,努力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具体而言,就是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突出重点景区建设,紧抓蜀道申遗契机,做强剑门关旅游增长极,加快建设旅游集散、旅游咨询和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实现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打造大蜀道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二是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健康养生等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大力发展康养产业,力争“十三五”末全市生态康养旅游总收入突破600亿大关。三是完善中心城市生态康养旅游功能,打造剑阁、青川、旺苍、朝天等生态康养旅游县级城市,建设一批生态康养旅游名镇、精品基地和精品线路。四是加强旅游品牌营销,继续办好中国(广元)女儿节、剑门蜀道三国文化旅游节等传统节会,不断提升“剑门蜀道、女皇故里”旅游核心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完)

上一条:10月30日起 广元机场执飞冬春航班时刻
下一条:广元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热门图文
 热点新闻

广元市朝天区融媒体中心  电话:0839-8621937  邮编:628012
举报邮箱:gyctrm@126.com   举报电话:0839-8625602   
蜀ICP备13022682号-1  川公网安备51081202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