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进一步注重改善民生
——六论突破性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
本网评论员
突破性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全市深入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工作会议精神,强化以人为本、群众主体的理念,引导和吸引广大群众积极投身到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的生动实践中来,加快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加油加劲的强大合力。
深入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是新的历史时期我市各级党委、政府推进科学发展的主要实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在新时期新阶段走出一条科学发展之路,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必须以实现城乡共同发展繁荣、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为目标,在“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过程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要树立民生优先的理念,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的成效如何,一个重要的检验标准,就是看是否切实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否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实施总体战略的过程中,必须将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不断加大对民生项目的投入力度,着力建设民生政府,通过持续改善城乡环境和基础设施,通过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完善保障,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全市城乡群众。
做到这一点,首先要结合我市实际,大力推进扶贫开发,紧紧抓住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和国家扶持革命老区发展等重大历史机遇,牢固树立“大扶贫”理念,探索完善“四园驱动、城乡统筹”山区扶贫路子,将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心聚集在村级层面,把扶贫开发的主战场放在集中连片区域,以“产村一体”、“扶贫新村”工程为有效抓手,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切实推进连片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加速发展。
其次,要加强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建设。在城镇建设中不仅要满足产业发展需求,更要提升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把“宜居”放在首位,规划建设人性化的生活、休闲设施,促进城镇的生产功能、消费功能、就业功能和服务功能的全面配套。要突出抓好城镇道路、供排水、供电供气、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合理布局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要加快推进“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第三,要统筹发展社会事业,要把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作为首要任务,全面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积极扩大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落实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努力促进教育公平,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步伐,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优化文化设施布局,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体系,切实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第四,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不断创新新时期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完善“三通四联两倒查”群众工作机制,坚持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制度。要加强城乡社区建设,把社区管理作为社会管理最主要的基层载体,把强化社区管理和服务作为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切入点,以社区管理促进社会管理。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共同建设共有精神家园,培育感恩奋进、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事实证明,只有破除城乡二元体制障碍,消除城乡发展差距,才能有效释放城乡发展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突破性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消除城乡居民的福利差距,使城乡居民逐步走向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