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赖霜 唐釦)作为嘉陵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屏障,近年来,朝天区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水域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并重,多措并举,切实筑牢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

在朝天区大滩镇,记者看到,十多位村民正清理辖区嘉陵江沿线的塑料袋和废弃物。镇干部告诉记者,作为嘉陵江出陕入川第一镇,为了守护好一江清水入川出朝第一道屏障,大滩镇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持续开展了“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项行动,常态化进行河道巡查与清理、生态环境保护宣传,依法打击侵占水域、非法排污等违法行为,此外,还和陕西省燕子砭镇建立了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环境共治的联防联治模式,共护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
朝天区大滩镇党委书记蒲玉斌说道:“今年以来,在嘉陵江生态保护与治理的过程中,我镇累计出动800余人次对辖区“一江两河”进行了河道保洁,组织镇村两级河长26人定期开展护河巡查,制止非法捕捞行为12起,没收非法渔具20余件,安装设置更新河长公示牌16处,制作河道标语27处。”

据了解,嘉陵江在朝天区境内流经大滩、朝天、沙河三个乡镇,长达50.65公里,流域面积达1613平方公里,是斜贯该区的一条大江。构筑嘉陵江生态屏障,除了依靠各方共同努力,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入河排污口整治等行动,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强化嘉陵江岸线保护与治理外,也离不开对水质的监测。
在八庙沟水质自动监测站,一台台仪器设备“各司其职”,正对水质自行采样分析,一旁的电脑屏幕上显示出实时监测数据。
朝天生态环境监测站站长谢云介绍:国家生态环境部在八庙沟站配置了氨氮、总氮、总磷等9项常规检测指标,同时省生态环境厅在这里也配置了锑、铊等12项重金属监测指标。监测频次是4小时1次,在应急状态下可调整监测频次为1小时1次,监测结果自动上传到国家生态环境部监控平台。

谢云告诉记者,在朝天区境内共设置了八庙沟站、清风峡站、元西村站三个水质自动监测站,自动监测的方式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嘉陵江水域保护与治理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撑。
近年来,朝天区始终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扎实做好嘉陵江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加减法”,不断巩固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实现嘉陵江朝天段水质常年保持在II类及以上目标,先后获得四川省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先进集体、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区等重要荣誉。